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教学过程和评价模式都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突破了传统制式下的单一课堂教学和评价形式,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前景的评价制度。全部教学活动都必须依托于课堂展开,保证课堂才是教师教学的关键阵地。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就现实情况来说,“教学评一致”视野所指的是立足于现有的课堂教学,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其作为主要导向,令教学环节、学习环节以及评价环节综合协调,为课堂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一教学模式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之间相互剥离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包容性。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始终都是关键性的环节之一,它能够为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还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应用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加以持续性的强化和完善。
一、提出教学目标,确定能力指标
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新课标要求中明确地提出,课内的阅读评价必须考虑到学生阅读期间的情感感悟、切实体验以及价值理解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在制订阅读能力提升教学的目标的时候,有必要从多个视角出发,保证创意性、灵活性的有效阅读。
1.基础目标。一般来说,在小学的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先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粗读,此阶段的目标相对比较基础,涵盖下述几点:可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完成课文朗读,且声音洪亮、咬字清晰,没有严重的丢字、漏字问题,不随意添加字等基础性的能力要求。
2.进阶目标。在进阶目标中,通常需要展开精读,因此,精读的目标也需要加大难度,具体来说,也就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对阅读文本有综合理解的能力,重视情感体验以及主观理解。由此,此阶段的目标通常涵盖下述几点:学生能够对文本大意有所掌握,能够概括文章要点以及主要内容,对其中的词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主旨有认知。
3.最终目标。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阅读指导教学环节的三级层次。在该层次中,学生需要深入地理解并感悟文章的深层情感内涵,一般是经过深入理解、感情朗读之后形成的审美认知。其目标要求主要涵蓋:可以有感情地完成流畅朗读、能够理解文章深层内涵,且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自由阐述,见解独到。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读后感或者接近文本的创作。
二、整合教学内容,重视能力培养
结合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目标,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整理,精准掌握教材内容所具备的课程价值。想要帮助小学生形成深度核心素养发展,必须关注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并且要保证这些能力充分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生活需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策略性的教学意识,立足文本基本特征,融入多元化的阅读指导策略,尽管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仍然需要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以期真正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三、组织教学评价,实现有效反馈
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一体”的教学模式中获取教学反馈的环节。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学评价和常规性的总结测试以及遴选评价需要有一定的差异,更多的是一种“感性”层面的评价,尤其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实施当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加以落实。
1.评价内容。立足于教学目标,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使用即时性的当时评价和总结性的收尾评价相互综合的形式,满足“教学评一致”的相关需求。
2.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主导评价,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学生自评(针对自我表现进行总结)以及相互评价(学生之间的身份相互平等,提出的看法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融合起来,保证评价客观、真实且全面。
综上所述,教育事业必须立足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需求而展开,打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教师不是学生的“领导者”,而是一个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积极交流,才是教师教学必须完成的目标。“教学评一致”就是符合这一需求的教学理念,如果能够将其融入教学中,势必能够令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深化,成为优秀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逢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19(9):1.
[2]张雄锋.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诊断分析与提升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5):24.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就现实情况来说,“教学评一致”视野所指的是立足于现有的课堂教学,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其作为主要导向,令教学环节、学习环节以及评价环节综合协调,为课堂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一教学模式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之间相互剥离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包容性。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始终都是关键性的环节之一,它能够为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还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应用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加以持续性的强化和完善。
一、提出教学目标,确定能力指标
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新课标要求中明确地提出,课内的阅读评价必须考虑到学生阅读期间的情感感悟、切实体验以及价值理解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在制订阅读能力提升教学的目标的时候,有必要从多个视角出发,保证创意性、灵活性的有效阅读。
1.基础目标。一般来说,在小学的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先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粗读,此阶段的目标相对比较基础,涵盖下述几点:可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完成课文朗读,且声音洪亮、咬字清晰,没有严重的丢字、漏字问题,不随意添加字等基础性的能力要求。
2.进阶目标。在进阶目标中,通常需要展开精读,因此,精读的目标也需要加大难度,具体来说,也就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对阅读文本有综合理解的能力,重视情感体验以及主观理解。由此,此阶段的目标通常涵盖下述几点:学生能够对文本大意有所掌握,能够概括文章要点以及主要内容,对其中的词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主旨有认知。
3.最终目标。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阅读指导教学环节的三级层次。在该层次中,学生需要深入地理解并感悟文章的深层情感内涵,一般是经过深入理解、感情朗读之后形成的审美认知。其目标要求主要涵蓋:可以有感情地完成流畅朗读、能够理解文章深层内涵,且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自由阐述,见解独到。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读后感或者接近文本的创作。
二、整合教学内容,重视能力培养
结合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目标,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整理,精准掌握教材内容所具备的课程价值。想要帮助小学生形成深度核心素养发展,必须关注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并且要保证这些能力充分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生活需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策略性的教学意识,立足文本基本特征,融入多元化的阅读指导策略,尽管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仍然需要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以期真正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三、组织教学评价,实现有效反馈
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一体”的教学模式中获取教学反馈的环节。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学评价和常规性的总结测试以及遴选评价需要有一定的差异,更多的是一种“感性”层面的评价,尤其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实施当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加以落实。
1.评价内容。立足于教学目标,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使用即时性的当时评价和总结性的收尾评价相互综合的形式,满足“教学评一致”的相关需求。
2.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主导评价,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学生自评(针对自我表现进行总结)以及相互评价(学生之间的身份相互平等,提出的看法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融合起来,保证评价客观、真实且全面。
综上所述,教育事业必须立足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需求而展开,打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教师不是学生的“领导者”,而是一个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积极交流,才是教师教学必须完成的目标。“教学评一致”就是符合这一需求的教学理念,如果能够将其融入教学中,势必能够令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深化,成为优秀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逢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19(9):1.
[2]张雄锋.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诊断分析与提升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