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德寓教,激发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的热情
近年来,我们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德育为首位,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广出人才”的理念,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外,还注重以德寓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的热情,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倾向。
例如,在教学“比例”时,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以下阅读素材:我国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系统的比例算法,到中世纪与印度的“三数法则”一起传到中亚和阿拉伯国家,15世纪才传到欧洲。在教学“有理数运算”时,可介绍我国是最早承认负数的国家,《九章算术》里已有负数运算法则,在希腊一直不承认有负数,欧洲直到16世纪末才承认它。另外,《九章算术》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欧洲到18世纪才有类似的解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数学历史,了解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为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学生就会为中华民族而感到骄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也就会高涨,学习效率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二、以情促学,陶冶情操
心理学告诉我们,强烈的情感能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迅速、头脑反应清晰。梁启超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就吸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开。”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和训练过程,也是情感的陶冶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个性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首先,师生之间的情感要有交流。教师要将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了解学生,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生发表别出心裁的意见时,要虚心听取,公正评价;当学生做错题时,不要挖苦讽刺,要与他们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点燃他们的希望火花。
笔者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将例题“+3-2=-2+3为什么成立”付诸人情味:“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性,日常生活中常用‘+’表示阳,‘-’表示阴,把‘+’称为男性,‘-’称为女性。如果把‘+3’表示为3号男生,‘-2’表示为2号女生,则题目可以改为:‘3号男生与2号女生并排列队,此时男生在女生前面,如果要把女生2号排在男生3号的前面如何排?可不可以?用符号又如何表示?’”学生回答:“-2+3。”笔者小结:“既然大家称这两种排法是平等的,就有+3-2=-2+3。”交换律的法则就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这种融入了情感的教学,既收到了教育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和平相处的教育意义,又突破了学生容易在移项时漏掉符号这一难点。
三、以趣促学,增强好奇心和自信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由于数学本身是通过现实抽象出来的模型,学生不容易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时,才有可能自觉地用心地去钻研它,使数学真正成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抓住题目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例题“当0<x<1时,比较x2和x的大小”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自作聪明的人给一个老板打工,他要求老板按天付给他的工资:第一天付0.1元,第二天付0.2元,第三天付0.2的平方倍,依此类推。老板满口答应他。一个月后,老板按照第一天付给他0.1元、第二天付给0.1元的平方倍、第三天付给他0.1元的立方倍……的标准付工资。结果老板这个月只需支付给他 元。听完这个故事,学生都感觉很有趣,也很快明白其中蕴涵的道理。◆(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文棋中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近年来,我们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德育为首位,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广出人才”的理念,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外,还注重以德寓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的热情,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倾向。
例如,在教学“比例”时,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以下阅读素材:我国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系统的比例算法,到中世纪与印度的“三数法则”一起传到中亚和阿拉伯国家,15世纪才传到欧洲。在教学“有理数运算”时,可介绍我国是最早承认负数的国家,《九章算术》里已有负数运算法则,在希腊一直不承认有负数,欧洲直到16世纪末才承认它。另外,《九章算术》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欧洲到18世纪才有类似的解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数学历史,了解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为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学生就会为中华民族而感到骄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也就会高涨,学习效率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二、以情促学,陶冶情操
心理学告诉我们,强烈的情感能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迅速、头脑反应清晰。梁启超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就吸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开。”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和训练过程,也是情感的陶冶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个性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首先,师生之间的情感要有交流。教师要将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了解学生,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生发表别出心裁的意见时,要虚心听取,公正评价;当学生做错题时,不要挖苦讽刺,要与他们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点燃他们的希望火花。
笔者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将例题“+3-2=-2+3为什么成立”付诸人情味:“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性,日常生活中常用‘+’表示阳,‘-’表示阴,把‘+’称为男性,‘-’称为女性。如果把‘+3’表示为3号男生,‘-2’表示为2号女生,则题目可以改为:‘3号男生与2号女生并排列队,此时男生在女生前面,如果要把女生2号排在男生3号的前面如何排?可不可以?用符号又如何表示?’”学生回答:“-2+3。”笔者小结:“既然大家称这两种排法是平等的,就有+3-2=-2+3。”交换律的法则就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这种融入了情感的教学,既收到了教育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和平相处的教育意义,又突破了学生容易在移项时漏掉符号这一难点。
三、以趣促学,增强好奇心和自信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由于数学本身是通过现实抽象出来的模型,学生不容易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时,才有可能自觉地用心地去钻研它,使数学真正成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抓住题目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例题“当0<x<1时,比较x2和x的大小”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自作聪明的人给一个老板打工,他要求老板按天付给他的工资:第一天付0.1元,第二天付0.2元,第三天付0.2的平方倍,依此类推。老板满口答应他。一个月后,老板按照第一天付给他0.1元、第二天付给0.1元的平方倍、第三天付给他0.1元的立方倍……的标准付工资。结果老板这个月只需支付给他 元。听完这个故事,学生都感觉很有趣,也很快明白其中蕴涵的道理。◆(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文棋中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