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一树海棠花

来源 :妇女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我的五姐


  那年五岁,只知道自己是个胖小孩,家里人多,没人注意到我。
  我想穿新衣服,更想要上學,学校说,连上厕所都不会,不行,要到七岁。五姐大我三岁,只有她每天领着我。别的姐姐并不愿意每天让我跟着,五姐好说话。
  我看见我妈给五姐缝的书包,还买了铅笔和练习本,就好像天要塌陷下来。我埋伏在路口,把五姐按在路上,抢夺了她的笔和本子,五姐在地上蹬着腿哭,并不知道如何反抗,蹬腿哭是她唯一反抗命运的方式。我不管,我回到家里,找出一个破旧的花布包,把本子装进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学生了。
  我觉得背书包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我在五姐班的窗外站着。屋里已经排好了座位,我就站在那里,期望引起谁的注意。
  但没有人注意我。
  我听见屋里念a、o、e。
  我就大哭。
  老师出来,说你拖着鼻涕在这里哭什么,你傻啊,不是说明年来吗。我退到学校门口站着,下课的时候,一群孩子过来取笑我,五姐就跑过来推我回家,我不走,她觉得丢人,就又哭起来。
  哭,是她反抗别人的另一种方式。
  我虽然没有进去课堂,但和放学的人流一起回家,就觉得自己是个学生。
  第二天我还在校门口厚着脸皮站着。
  几天以后,五姐的班主任笑着把我领进教室,用手掐我的脸,说你会查数吗,会查一百个数就要你。
  我一口气数到300的时候,老师又拿来课本,让我看上面的字。我都认识。老师大吃一惊,说谁教你的?我说。我和我爷爷一起看《封神榜》,我不认识的我爷爷都认识。老师走到后排对五姐说,明天你把她领着上学来,听见了吗?
  我如愿以偿地上学了,跟着五姐,她要每天照顾我,还要时不时地被我欺负。直到上初中,买了自行车,按理说她会骑,就得让她骑新的,我不会,就骑旧的先练习着。可是我霸着新自行车,就算不会骑,也不给她骑。她竟然也不会反抗,骑旧的就骑旧的,多年以后我想起她骑着破旧不堪的自行车,而我霸着新的自行车又不骑,想起步行穿过山路时,她既不能迟到,又得陪着走得慢的我,常常站在山路上哭,就会有隐隐的负罪感。
  我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五姐,是因为一种莫名的依恋。
  性格天生,我是那种永远不服命运,一定要跟命运互相掐着咽喉,斗个你死我活也不会轻易放手的人,而五姐不是,用蹬腿大哭反抗,哭完了就会认命。有时候我很奇怪,在投胎之前,我们都是千万个兄弟姐妹中最不服输的那个,为什么生出来以后如此不同呢!
  她对她的婚姻也认命了!尽管那个男人,在她怀孕八个月的时候把她扔在那自己劈柴,导致孩子早产死亡,而且在还没满月身心俱伤的情况下打了她,她蹬腿哭了以后,居然又认命了。
  善良和懦弱的界限,谁又能分得清!
  我们家八个姊妹,两个一伙儿两个一伙儿的长大,我算是和她一伙的,自小牵着她的衣角,保护倒是保护不了我,但是那种温暖还在我的内心里。
  也许人天生都是爱拣老实的欺负。小时候,同时做的花衣服,我已经穿破了,她舍不得穿,还整齐地放在那里,我或者说好话哄她给了我,或者就干脆拿了就穿,她有时也反抗,或者哭,但最后也就没动静了。劳动的时候,她是最忘我的,常常为了锄完一块地,汗流浃背,忘记了吃午饭。我星期天的时候偶尔和她一起锄地,常借口困了,躺在草地上睡过去。醒来时看见她已经锄干净了一大片,远远的一个弯腰弓背的身影。
  等我觉得有愧于她的时候,已然在外面沉浮了多年,实现了自己的某些梦想,也逃避着生儿育女的尘俗,她还是老样子,结婚生子,任劳任怨。
  在满脸沧桑和满身尘土中,五姐成了纯正良家妇女的典范,很遭罪地给别人以温暖和幸福。而我呢,依然像少年时一样狂妄不羁,依然高举着梦想的火把,想独自穿过命运的荒原。
  虽然是出生在一个家庭,注定为姐妹,但在黑暗里跌落的那一刻,我们一定经历了不同的前尘,怀揣着不同的使命。不然,为什么从最初到这一路,我们永远会想的不同,即使,小时候,我们曾牵手无数次一起走过夜晚的山路。
  我怀着悲悯的心情,看着姐妹们离家嫁人,演绎着她们的生活,看着她们按照尘俗的规则,沿着那条路渐行渐远。
  谢谢她们,用麻木和痛苦的生活,给了我一次次的顿悟。

失落的海棠


  父亲从乡下来到我独居的家里,肩上扛着一个沉重的纸壳箱子。上楼的时候,父亲坚持要自己扛,累得气喘吁吁。我问,你拿的是什么啊?父亲说,是海棠。
  我不记得乡下还有属于我们家的海棠树。我记得曾经满山的海棠花,随着我们家的家破人亡,枯萎荒芜了,荒芜的,还有我童年的岁月。
  父亲说,是自家的园子里后来栽的,我挑了些好的给你。我想起了满街卖的那些酸涩的廉价的海棠,早已懒得去吃。我也不知道我们乡下的园子里什么时候又栽的海棠树,什么时候开过花,什么时候又有了果实。
  晕车的父亲不太记得进城的路,我想象着父亲坐了马车,又搭卡车,然后改乘客车,为了拿这些海棠果而疲惫的样子,心里有些酸楚。
  父亲曾经很对我的人生充满了疑惑,不觉得我会有什么出息,因为我没有考上什么像样的大学,不会有什么能让他骄傲的工作。16岁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上学的机会,但记得父亲拒绝给我出学费时的眼神。我其实没有怨恨父亲不给我拿钱,因为我知道,在乡下生活,没有儿子的父亲心里是恐慌的,意味着没有劳动力,没有人养老。这些传统的观念那样深深的印在那一辈人的心里。他也不是反对我念书,只不过我没有像他想的那样,考进能包分配的大学!但父亲不信任的眼神有些伤害了我,虽然连我自己对人生的走向也是迷茫的。
  没有人了解真正的我,没有人知道我发自灵魂深处的那份善良,更没有人知道,我一次次伸展伤残的翅膀,高飞的灵魂究竟要去往何方。我又哪里忍心让父母茫然无助又雪上加霜。我这一辈子如果自己不能站起来,绝对就是因为自己无能,不怨恨任何人,父母没有理由为我们自己的不堪担责!我更不理解那些怨恨父母没给足自己物质,没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人,我没出息时,心里的愧疚是自己没有让父母消除贫穷的恐慌!我相信天下没有几个父母是希望儿女不好的,即使他们自己活得再不堪!   出走的一瞬间我断了从父亲那里获取温暖的依靠,背负空空的行囊和绝望离开家,一个人去走我的人生。那些年,父亲依然怀揣着没人养老的恐惧,带着他的蜜蜂和周游天下的梦想,和我一样,孤独地奔走在人生处处萧索的道路上。
  海棠在我的记忆里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父亲曾经承包了一座荒山,我们姐妹八个和父亲一起开荒种树,那时候我八九岁的样子,常常和姐姐们一起去担水浇灌山坡上新栽的树木。我跟在姐姐们的后面,小小的身体常常陷在烂泥之中。那些树木繁茂的生长着,我们致富的希望也繁茂地生长着。
  在海棠花漫山遍野开放时,一个姐姐却淹死在自家的鱼塘里。我们辛辛苦苦挖掘的水池将她葬送。从此落花满地,那些树就淹没在凄凄的荒草中。女儿们最后都离开了家,父亲自己在房前屋后种满了鲜花,只是那些花开得很寂寞。
  若干年后父亲对海棠亲爱依然,眼神里也充满对我的愧疚。父亲说,马上就到深秋了,再想吃,可是不太容易了。我拿了一些洗好,海棠实在有些酸涩,可我没有说,我想,这是父亲亲手栽的海棠树。
  最终没有吃那些海棠果,任它們腐烂。我不喜欢吃,但父亲只能给我提供这种果子。我少年时代早已经不指望父亲能给我提供更好的东西了。没有海棠果,我会去寻找更好的替代,而且,我也终将拿最好的东西给他。
  父亲回家那天早晨,我还没有睡醒,醒来时屋子里已经空荡荡,看见地上那些红红的海棠果,心里有些遥远的眷恋。
  那天夜班以后我去喝酒跳舞,突然再次迷茫,我知道,在滚滚的红尘中其实我永远找不到我想要的。我努力的终极梦想,只不过是要建立一个开满海棠花的山庄,回到父亲曾经给过我们的那种生活,海棠满山,蜂飞蝶舞,父亲没有钱盖房子,而我有了,只是晚了二十多年,再没有那么多人,回来住我梦里想要的山庄,时间像一列巨大的火车,带走了好多人,碾碎了很多人的梦想!只剩下我背负年迈的父亲,踏花而歌!
  后来我在街上发现了一种北方没有的苹果,花50元钱买了4个。在把苹果核扔掉的那一刻,想起父亲扛着我不再需要的一些东西艰难地上楼,突然泪流满面。
  再也没有问过他为什么喜欢流浪,虽然我刚出来混时几乎也快要饭了,但是我把我那份土地的钱留给了他们,从来没舍得将户口从父亲的户口本上拿走,我怕没有一个人留在户口本上,他会心慌!我宁可我要饭,也不要让我父母要饭。
  从十六岁那年起,我就开始弥补父亲这一生的遗憾和失落,命运关照了我,给了我一个农村女孩曾经不可企及的生活,而我会永远卫护着父亲,直到我们终将挥手告别的那一天。我会让他永远都不会因为没有儿子而遗憾,更不会让他担心无人养老而忧心忡忡。
  有些人,是心甘情愿来还前生的旧债的!并不需要索取,只需要一筐海棠果,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真诚的关爱,就可以,让爱的花朵,在黑暗的时间记忆里,一一绽放,开出一树树亲情的眷恋。
其他文献
在东北,有一个小城,以红色闻名,被誉为“塞北延安”,她就是北安,原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所在地,被称为“英雄之城”“革命之城”“战斗之城”。    北安曾是东北军政大学、东北工兵学校、萌芽学校所在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就毕业于北安拖拉机手训练班。  北安在东北抗战和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胜利后形成了以北安为中心的黑龙江省根据地。1945年日本投降,中共中央东北局派王堃骋、陈大凡等19
[摘 要]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为一个习作单元,其教学策略应读与写并重,讲究自我表达与他人交流的结合。在习作单元教学过程中,应树立起学生的读者意识,从学生需求、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围绕单元要素进行教学资源聚合、写作活动整合、读写训练组合,注重习作方法的指导、习作内容训练以及最后的习作评价。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语力的提升,让习作真正成为有效的交际工具。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策略;整体教学;语力
近日,王健林谈到要想当世界首富先定下一个小的目标,“先挣它一个亿”,迅速引爆网络和朋友圈。  这段话出自某访谈节目,这也是王健林的第一次综艺节目之旅。在对话环节中,当谈到“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真的对吗?”这个话题时,王健林表示,心和舞台是一个逐渐放大的过程,做会谈时很多学生上来就说要当首富,但是却没有目标。“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你
[摘 要]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要从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始。首先是通过对比来让文本解读有热度,其次是通过预习让文本解读有温度,再次是通过挖掘让文本解读有深度,这样才能让文本解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对比;预习;挖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80-01  文本解读
[摘 要]词语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当前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效率并不高。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还是没有找准教学点。对于《端午粽》一课,教师在展开词语教学时应做到:在结构上,寻找相似,主动拓展;在意思上,关注相近,引导辨析;在作用上,突出重点,构建体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词语教学;教学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
[摘 要]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揠苗助长》是在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第一则寓言故事。如何让学生在静态的语言文字中发现蕴藏于其中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用动态的言语方式呈现出来呢?教师可以通过读、讲回环,引导儿童感受寓言独特的言语方式;通过品、演合一,激发儿童言语的感性彰显;通过思、说递进,唤醒儿童言语的理性生长。  [关键词]寓言文本;言语表达力;揠苗助长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聚焦习作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在课文阅读、练习设计和习作例文中,使习作教学更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这样的特殊单元,在教学时应精准定位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言语形式,体悟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处理好单篇和多篇、单篇和单元的关系,整体规划设计,并搭建支架,助力学生习作表达。  [关键词]习作单元;编写意图;教学解析;教学
如果你患有高血压,那么一定要注意,睡多睡少都可能增加中风的风险。美国纽约芒特西奈医院医疗团队分析了20.4万名高血压患者后发现,每天睡7至8个小时最健康,中风的风险最低,只有约5%。与这些“健康睡眠者”相比,睡眠不足的人和睡得过多的人患中风的概率分别高83%和74%。  其实健康人也应该适度睡眠,睡眠时长以7.5小時为最佳。有研究显示,普通人每天睡眠的时间超过8小时,中风的风险会高46%;若是连续
有这样一种乐器非常有型,而且很特别,你听说过哪个乐器能骑着演奏?不需要看得懂五线谱,可以轻松上手,这就是非洲鼓。  玩非洲鼓不图玩的有多高深,就一点足可以让你坚持下去,那就是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协调能力,激发思考的创意,在拍打中,在热汗洒落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指尖的末梢神经经过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脚同时打着节奏,脑袋想着拍子,原始的非洲节奏还能舒缓压力,释放人的天性。  这天,在泰谷咖
[摘要]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对文本的“元认知”为原点,创设有底气、有序、有质的课堂“问场”,让学生有问、会问、乐问;要珍惜每一个问题,以“问”为教学契机,引学生之问与文本核心段落、核心词语、核心人物、核心思想融合,在融合对话中走向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要精选核心之问,以“问”为翘板,导学生之问促思辨与讨论、集中与拓展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开展体验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就能在融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