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族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差异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歌剧和中国艺术歌曲之间的差异,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都是运用美声方法来进行演唱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通过《情歌》和《枫桥夜泊》来进行对比,从歌曲的声音处理、气息运用、舞台演绎等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演唱差异
  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都是受美声的影响进行不断发展的,它们都属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最后所形成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在演唱时是有差异的。笔者以歌剧咏叹调《情歌》和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为例,通过声音处理、气息运用、舞台演绎等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歌曲创作背景及简介
  (一)《情歌》的创作背景及简介
  《苍原》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部史诗性正歌剧,既有西方歌剧的特点,又不失中国民族歌剧特色。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是一部真正的音乐与戏剧形式完美结合的作品,堪称“中国歌剧里程碑。”咏叹调《情歌》选自歌剧《苍原》, 该剧由黄维若、冯伯铭作词, 由徐占海、刘晖作曲 [1] 。它是歌剧《苍原》中最著名的咏叹调之一,它的独特的演唱形式,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民族特色,占据着整部歌剧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这部歌剧中仅有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在整部歌剧中反复出现。
  (二)《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及简介
  根据诗人张继脍炙人口的诗篇《枫桥夜泊》为脚本,加之黎英海的编曲,共同打造出一首流芳百世的艺术歌曲。张继生活的那个时期人们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社会呈现一派繁华景象。自唐宋以来的审美趋向,艺术、平淡、含蓄、自然之美的重视空灵的作品,文人比较强调诗歌的魅力。《枫桥夜泊》这首歌堪称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宏观的创作背景是指当时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现状。相比较而言,微观的创作背景就更强调编创时的心理感受与意图表达。
  二、演唱风格的差异
  (一)对演唱声音的要求差异
  《苍原》这幅悲壮史诗包含了许多复杂而尖锐的戏剧冲突,它戏剧的张力和对比必须用一个非常丰富的声音造型来表达。《情歌》是该剧中最重要的一首咏叹调,在剧中前后出现了多次,是女主人公娜仁高娃的唱段。《情歌》是一首咏叹调用来表达思恋爱人的心情,是该剧中的点睛之笔。“情歌”的基本音色清晰,柔和,婉约又连贯,是抒情咏叹调。抒情歌剧咏叹调是最感人,最吸引人的声乐体裁。演唱这首歌需要稳定的气息,情绪的起伏跟随旋律来变化,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展现声音。结合塑造歌曲的声音和旋律也是此曲的重中之重。
  《枫桥夜泊》这首歌曲的灵魂,是愁苦和失落, 整首诗充满了苦闷抑郁的情绪。曲作者的创作手法,给展示我们出“苏州之外”,“寒山寺下”的孤独和忧伤的场景。基于这样的情感基调上适用于轻柔暗淡的音色唱歌,不适合太明亮的声音。演唱者在起音时要轻,音色要柔和,例如,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后面16分音符出现的时候就慢慢的收一收声音。然后在“乌啼”过渡到“霜”字的时候,快速的咬出sh然后回到ang,声音由强到弱,以突显夜色的昏暗[2]。结尾处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画面,充满着淡淡的忧伤。每个乐句结尾处的长音还都运用了摇音技法,犹如古琴琴弦震动发出的泛音,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二)气息运用的差异
  《情歌》旋律的创作融入了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蒙古长调,特点是字少腔长,声音悠扬。演唱《情歌》时必须先掌握蒙古长调的演唱风格,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气息也要进行不断地调整,由于是蒙古长调的风格,所以要求气息十分平稳,这就需要歌者具有很强的控制气息的能力。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把气息运用的游刃有余,符合歌曲的需要。A部分为1至7小节,4/4 拍,是歌曲的前奏,采用了牧歌、赞歌、思乡歌等多数长调,全段节奏平稳,需要用稳定的气息表达出悠长的蒙古长调。蒙古长调的节奏自由、大多数为散拍,使音乐显的委婉、深沉、悠长,听起来开放、辽阔。B部分中间调式发生了转变,从徵调式转为羽调式,3/8拍子的节奏,使音乐听起来有流动的感觉[3]。运用蒙古短调的风格,节奏规整、节拍固定,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要把《枫桥夜泊》这首作品演唱的游刃有余,就要在气息控制上下功夫,演唱时气息要稳而且深,流畅要均匀。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在唱到“霜”字时,气息应该是越来越紧的,这也是这一句的难点所在。要有给人一种微光突显感觉。第二乐句的气息控制跟这一句大致相同,都是要均匀流畅。第三个句子要特别注意中间夹杂的变化音和装饰音,即便是音乐呈下行时,呼吸控制仍然不能偷懒。在第四句中,要气沉丹田,充分用气息来支撑一些高音延长的部分,这样才能唱出集中明亮的声音,最后一遍一遍的重复,逐渐变弱,寂静悠远。
  三、演唱形式的差异
  (一)对作品角色理解的差异
  《苍原》这部歌剧在创作的时候,正值香港回归前夕。国家统一是所有人的希望,歌剧就是通过演绎一支支交织着爱情和尊严的牧歌来展现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举族东归的这一宏伟史诗[4]。  娜仁高娃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坚贞不屈,音乐把她的这些特点展现的生动形象。编曲巧妙的把蒙古族长短调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并添加其生动的音乐素材成功的打造出娜仁高娃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蒙古族牧民辽阔宽广的情怀。
  《枫桥夜泊》以诗词为基调,音乐与詞紧密结合、互相渲染,共同创造一种真挚、深沉的感情和意境[5]。《枫桥夜泊》是根据唐朝诗人张继的同名诗所作,当时作者因为科举未中,心中愁闷不堪,为排遣心中的苦闷,便来到了“姑苏城外”“寒山寺下”,忽闻寒山寺钟声,不禁又勾起了他无限的哀思,想到自己寒窗苦读数年,到如今还是一事无成,各种人生坎坷历历在目,只有挥毫泼墨在能抒发心中的些许苦闷。
  (二)对作品舞台演绎的差异
  《情歌》是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是由娜仁高娃所演唱的,表达了得之舍楞叛逃后震惊悲痛的心情,用西方的美声歌剧来进行演绎,以独唱的演唱形式表达,使主人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人物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
  “愁苦”是《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灵魂所在。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时我们首先要研究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意境。这首古诗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所描绘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情绪,“月落”“乌啼”“姑苏城外”“寒山寺下”处处都展现出了它的含蓄之美和意境之深。
  结 语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音乐史上的瑰宝,过了几百年的演变,逐渐发展壮大,经久不衰。歌剧咏叹调是歌剧中的一部分,是彰显戏剧冲突的精华,往往能够给人比较震撼的感觉,强调戏剧的变化、声音的起伏、强烈的对比、情感的表现、以及歌剧整体的表现形式。歌者在演绎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时,应该从各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他们之间的不同,充分认识两者在演唱技术和表现形式的差异。这样在演唱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作品的演绎才会更加准确,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王康华.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J]. 四川戏剧,2008(5):106.
  [2] 左霞.浅议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风格[J].中国音乐学,2006(3).
  [3] 王小宁.中国当代歌剧选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 黄维若,冯柏铭.苍原[J].上海艺术家,1996(4).
  [5] 杨天君.从《枫桥夜泊》演唱谈艺术歌曲的表现[J].艺术教育,2006(7).
  [6] 刘茜.《枫桥夜泊》艺术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5).
其他文献
【摘要】: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已是目前中国创新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下地域文化传统延续和发展的新使命。本文从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随之分析国内外新农村景观设计的现状并做出思考,探讨了基于中国特色的地域文化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问题,并深入到景观设计的具体元素中阐述如何传承发展属于自身特色的新农村景观。  【关键词】:地域文化;新农村;景观设计;传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景观建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不仅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更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强调在进行声音熏陶的同时,另外还要利用表演的形式增强声乐的感染力,所以对于歌唱者来讲舞台的表演水平也至关重要。表演水平的提升需要歌唱者用心去领悟、体会,需要明白音乐的内涵,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对音乐最好的诠释。本文主要是对歌唱舞台表演艺术进行探讨,并阐明舞台表演艺术在歌唱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歌唱;舞台表演艺术  自古我国在表演形
期刊
【摘要】:人物的气质类型有很多种,每一种气质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了解每种气质人物特点的基础上,用多样的妆容色彩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气质。色彩赋予我们很多意义,很多情感因素在视觉的世界里往往通过色彩来表现。当我们初识某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通过色彩的识别,我们就有了第一印象。在生活中,女性人物的气质一般分为甜美型、高贵型、优雅型、可爱型、冷艳型等几种类型。不同气质类型的女性都有专属于自己
期刊
【摘要】:废名的田园小说描绘了如画的田园风景和淳朴民俗,折射出佛儒道思想对他的影响。进一步来说,废名笔下的世界是西方现代文明视角下的小农经济“理想国”,充盈着仁爱、自由、平等与和谐。在急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里,废名的田园小说别具文化价值。  【关键词】:废名;田园小说;小农经济;民俗;佛儒道思想;现代文明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他曾参加语丝社,
期刊
【摘要】:如果要深刻的了解日本人,首先必须弄清楚他们文化中“各得其所”到底是何深意。在日本,人民對于等级和秩序的信赖是身处自由社会国家的人民无法想象的。日本人不仅在国内的日常中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在对外的国际外交上,对等级制度也采取贯彻到底的精神。在日本的家庭内部,每个人都应当确立自己的辈分,在这个狭小,直接接触的集体内,每人都应该遵守“各安其份”。  【关键词】:日本文化;缩小意识;日本民族本质;
期刊
【摘要】:纪念性壁画在一般情况下创作的主要内容是以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正面人物的历史题材为主,高扬某种思想、传递某种精神,讴歌生命价值,画面应营造出庄重的气氛。国内纪念性主题壁画的创作,多以绘画手段进行表现,如:孙景波2009年创作的壁画作品《一代天骄蒙古民族的英雄》主要材料是布面丙烯、李福来2008年创作《淮海战役》全景画材料为布面油画,2010年侯一民创作壁画作品《抗震壮歌》主要材料是木炭
期刊
【摘要】:非艺术类专业中的美术教学面临着学生零基础的现状,教学任务重。如何使学生理解课程目标和应用范围;如何让学生从意识到技术都能尽快入门;如何平衡教学难度;如进行分层次指导是极大的教学难点。  【关键词】:非艺术类;色彩;素描;教学特点  一、色彩和素描课程概况  在文化创意、会展、酒店策划等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色彩和素描》作为初步进入专业学习的必修课,能为表达创意思维和策划设计的技能作支撑
期刊
【摘要】:肌理效果是很多传统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技法,也是平面构成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伴随人类科技的发展,电脑及周边设备技术的普及,一种使用电脑作画的新兴艺术形式——数字插画应运而生。在现代数字插画中融入肌理效果的表现技法,是把传统绘画审美规律,带入现代数字插画之中。是对传统插画肌理效果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对现代数字插画的创新和探索。  【关键词】:数字插画;肌理效果  一、肌理效果与现代数字插
期刊
【摘要】:《白狗秋千架》是刚进入文坛不久的莫言的标志性小说之一,它不经意中表现了莫言小说甚至世界文学的四大经典主题:离乡/还乡、宿命/抗争、桃源/荒原、爱情/婚姻;从而使该小说的内涵十分丰富,得到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的极力揄扬。  【关键词】:莫言;《白狗秋千架》;多重主题  《白狗秋千架》(原名《秋千架》)于1985年发表在《中国作家》第4期,是刚进入文坛不久的莫言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不仅莫言自己非常
期刊
【摘要】:自我表露是近年来社会心理学、临床咨询和治疗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自我表露的内涵,相关理论,以及自我表露的研究现状,不足和展望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人际交往和自我了解等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心理咨询和教师行业提供现实指导。  【关键词】:自我表露;心理健康;大学生  一、引言  自我表露这一课题自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Jourard提出并开始研究之后,就引发了心理学界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