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的忌浮宜会
有些教师上课为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而走过程,完全不顾学生实际,也不理会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只要自己讲完就算目的达到了;有些教师课上得花里胡哨,各种媒体闪亮登台,不管是否需要,都让学生讨论合作……这些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教师教学目的漂浮不定。于永正老师强调课要上得扎扎实实,不能虚无缥缈,更不能上成空中楼阁。为此,于老师上读写课时让学生扎扎实实读,让学生扎扎实实抄,让学生扎扎实实说,让学生扎扎实实写,一一巡视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可见,教师讲课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让学生有所得,而不在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不在于表演,不在于走过程式的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二、导入过渡忌拖宜速
有些教师讲课罗哩罗嗦,拖沓冗长,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几乎被消耗殆尽。如,有教师讲《七律·长征》,从长征的时代背景导入,滔滔不绝十余分钟,学生正襟危坐,除了听还是听;有教师上《去年的树》一课,导入及字词教学花了大半节课,学生如坠五里云雾;有些教师起承转合之间言语过多,极大的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反观名家上课,导入或开门见山,或质疑课题,或创设情境,但都直奔课题,引导非常敏捷,教学起承转合每个环节的过渡非常迅速,大大节约了时间,把课文主动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文讲解忌多宜少
许多教师讲解古诗文,逐词逐句地讲解,学生不停抄写;还有大部分教师对于课文重点词句进行繁琐的分析,让学生做课堂笔记,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于永正老师导入新课也好,启发引导难点也好,教学过渡也好,三言两语,不说长话,更不会有长篇大论。贾志敏老师讲古文,没有逐词逐句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读懂读透,引导学生扩写改编古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课堂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师占用的多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四、教学用语忌涩宜明
有些教师照本宣科,语言晦涩难懂,学生一头雾水,“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名师对课文的解读明白如话,语言儿语化,通俗易懂,小朋友一听就明明白白,他们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明白每句话,作为教师,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教学方法忌旧宜新
有些教师观念陈旧,拒绝学习,一本教案用了十多年,误了学生误了自己。名家勤学自励,锐意进取,课常教常新,同样的课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教法讲法各不相同,都能给听课教师带来新鲜感。
六、呈现形式忌花宜实
教学呈现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手段,不应不问青红皂白,图新鲜图刺激,各种媒体闪亮登场,更不应该不问是否必要,就组织学生讨论,课上得热热闹闹,学生所获甚少。对此,曹文轩教授认为多媒体的滥用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发出了“世界上还有语言文字不能表达清楚的东西吗?”的诘问。比如,于永正老师教学生写人物对话,没有多媒体的闪亮刺激,于老师时而抓耳挠腮演示猴子的经典动作,时而引导学生体会揣摩猴子妈妈和小猴的心理,结果收到了奇效,大部分学生写出了令听课教师叹服的对话。
七、教学氛围忌死宜活
有些教师上课表情木纳,语言刻板,学生受到感染,情绪非常压抑,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没有半点生气。名家薛发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支玉恒等笑容可掬,语言机智幽默,是优秀的鼓动家,学生情绪的点火者,他们讲课很煽情,学生情绪犹如干柴,让他们越烧越大,最后整个课堂都沸腾起来,教师欣欣然,学生陶陶然,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八、教学内容忌全宜精
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到位,上课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点滴不漏,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名家对教材理解透彻,对讲解内容精挑细选,文本的精华部分浓墨重彩,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感悟、熟读成诵、随堂仿写,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又兴味盎然。
九、拓展延伸忌浅宜深
对文本的精华部分,大多数教师都会拓展延伸,但往往浅尝辄止,有的教师干脆把拓展延伸部分留作课后作业。而名家拓展延伸部分大都在课堂完成,而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拓展延伸和文本结合得很密切,练得很细致很深入。如于永正老师教学《月光曲》,对联想部分,于老师补充穿插了两个片段的联想材料以加强学生对联想的理解与掌握,还让学生当堂修改一段没有想象的学生习作,学生活学活用,当堂实践,这样读写结合,学生真正学会了想象。
责任编辑 黄日暖
有些教师上课为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而走过程,完全不顾学生实际,也不理会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只要自己讲完就算目的达到了;有些教师课上得花里胡哨,各种媒体闪亮登台,不管是否需要,都让学生讨论合作……这些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教师教学目的漂浮不定。于永正老师强调课要上得扎扎实实,不能虚无缥缈,更不能上成空中楼阁。为此,于老师上读写课时让学生扎扎实实读,让学生扎扎实实抄,让学生扎扎实实说,让学生扎扎实实写,一一巡视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可见,教师讲课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让学生有所得,而不在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不在于表演,不在于走过程式的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二、导入过渡忌拖宜速
有些教师讲课罗哩罗嗦,拖沓冗长,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几乎被消耗殆尽。如,有教师讲《七律·长征》,从长征的时代背景导入,滔滔不绝十余分钟,学生正襟危坐,除了听还是听;有教师上《去年的树》一课,导入及字词教学花了大半节课,学生如坠五里云雾;有些教师起承转合之间言语过多,极大的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反观名家上课,导入或开门见山,或质疑课题,或创设情境,但都直奔课题,引导非常敏捷,教学起承转合每个环节的过渡非常迅速,大大节约了时间,把课文主动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文讲解忌多宜少
许多教师讲解古诗文,逐词逐句地讲解,学生不停抄写;还有大部分教师对于课文重点词句进行繁琐的分析,让学生做课堂笔记,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于永正老师导入新课也好,启发引导难点也好,教学过渡也好,三言两语,不说长话,更不会有长篇大论。贾志敏老师讲古文,没有逐词逐句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读懂读透,引导学生扩写改编古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课堂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师占用的多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四、教学用语忌涩宜明
有些教师照本宣科,语言晦涩难懂,学生一头雾水,“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名师对课文的解读明白如话,语言儿语化,通俗易懂,小朋友一听就明明白白,他们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明白每句话,作为教师,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教学方法忌旧宜新
有些教师观念陈旧,拒绝学习,一本教案用了十多年,误了学生误了自己。名家勤学自励,锐意进取,课常教常新,同样的课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教法讲法各不相同,都能给听课教师带来新鲜感。
六、呈现形式忌花宜实
教学呈现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手段,不应不问青红皂白,图新鲜图刺激,各种媒体闪亮登场,更不应该不问是否必要,就组织学生讨论,课上得热热闹闹,学生所获甚少。对此,曹文轩教授认为多媒体的滥用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发出了“世界上还有语言文字不能表达清楚的东西吗?”的诘问。比如,于永正老师教学生写人物对话,没有多媒体的闪亮刺激,于老师时而抓耳挠腮演示猴子的经典动作,时而引导学生体会揣摩猴子妈妈和小猴的心理,结果收到了奇效,大部分学生写出了令听课教师叹服的对话。
七、教学氛围忌死宜活
有些教师上课表情木纳,语言刻板,学生受到感染,情绪非常压抑,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没有半点生气。名家薛发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支玉恒等笑容可掬,语言机智幽默,是优秀的鼓动家,学生情绪的点火者,他们讲课很煽情,学生情绪犹如干柴,让他们越烧越大,最后整个课堂都沸腾起来,教师欣欣然,学生陶陶然,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八、教学内容忌全宜精
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到位,上课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点滴不漏,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名家对教材理解透彻,对讲解内容精挑细选,文本的精华部分浓墨重彩,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感悟、熟读成诵、随堂仿写,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又兴味盎然。
九、拓展延伸忌浅宜深
对文本的精华部分,大多数教师都会拓展延伸,但往往浅尝辄止,有的教师干脆把拓展延伸部分留作课后作业。而名家拓展延伸部分大都在课堂完成,而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拓展延伸和文本结合得很密切,练得很细致很深入。如于永正老师教学《月光曲》,对联想部分,于老师补充穿插了两个片段的联想材料以加强学生对联想的理解与掌握,还让学生当堂修改一段没有想象的学生习作,学生活学活用,当堂实践,这样读写结合,学生真正学会了想象。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