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很多数学老师都在探索数学教学的最佳方式,教学如何才能避免枯燥乏味呢?我认为,寓教于情景就是一种特别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兴趣盎然的学习,认识清楚,记忆深刻。下面我就一节练习课作一个分析。
【案例】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后安排的一个练习。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的水箱,长15分米,宽4分米,高8分米。放入一些小石头后水面上升了3分米,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首先来看传统教法:
师:请大家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这道题是求的什么呢?
生:石头的体积。
师:石头的形状我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我们怎么求呢?请大家想想。
师:石头的体积应该和什么有关呢?
生:水
师:对。这道题石头的体积是不能直接求出的,我们只能求出水的体积。
那么石头的体积应该和什么体积一样呢?
师: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生:因为放入了石头。
师:那么石头的体积应该和什么体积是一样的?
经过老师提示分析,学生得出石头的体积应该和上升的水的体积一样。这样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知道了石头的体积,计算出来就完成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主导了学生思维的方向,一问一答,教条式的就完成任务,属于就题论题,学生能掌握解题方法但是记忆不深刻。
我决定对题目进行变化,表面上用的时间多,实际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走进教室后,开场白:
师:今天老师心情很好,大家心情如何?
生:好。
师:看来今天我们要合作愉快了。(一片笑声)
师:喜欢看动物世界吗?
生:喜欢。
师:动物中什么最聪明?
生:狐狸………
师:在鸟类中什么鸟儿最聪明呢?
生:鸽子等等(答案五花八门)
师:还记得小学有一篇课文叫什么喝水吗?
生:乌鸦喝水
师:其实在鸟类中,乌鸦是很聪明的。可是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它作为不祥的象征,这对乌鸦是很不公平的。我们常常说乌鸦嘴,这实际是人们对乌鸦的误解。哪位同学来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一位学生起来开始讲故事,大家都听得很认真。
师:让我们为她精彩的讲述鼓掌。以前乌鸦喝的是清水,今天我们让它喝一喝鲜橙多如何?(一片笑声)开个玩笑呢,其实今天我们要让它喝一喝娃哈哈矿泉水。(笑声再次响起)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体的矿泉水瓶,讲:这是一个长方体的矿泉水瓶,长8厘米,宽6厘米,高25厘米。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学生独立解答。(1200立方厘米)
师:里面的矿泉水多吗?
生:大约有一半的样子。
师:标出水的高度,13厘米。请同学们算出水的体积。(独立计算,集体讲评,624立方厘米)
师:这时候,天空出现了一只乌鸦,它飞了很久很久,它非常非常的渴。突然,它发现了地上的这个矿泉水瓶。天啊,里面居然有半瓶水。它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落下来,张嘴就喝。但是…………
生:喝不到水。
师:是啊,它喝不到水。怎么办呢?
生:叨石头。
师:对,这只乌鸦想起它爸爸以前喝水的故事(一片笑声),于是它想我也来试试。这样,它飞去叨石头了。一颗,两颗…..水慢慢的升高了。经过它的努力,水升高了6厘米。
生:喝到水了。
师:我现在还不想知道它喝没喝到水,请问大家: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生:因为放进了石头。
师:我在想它到底叨了多少石头呢?同学们,放进去的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你能告诉我吗?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开始讨论。很快,一些同学举手要求发言。
生:用现在里面水的体积,减去原来里面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师:这个方法很不错啊。那我们算算现在水的体积是多少了?
学生开始计算,并得出结果。体积是8 × 6 ×(13 6)=912(立方厘米)
师:原来水的体积是多少呢?
生:624立方厘米。
师:石头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912-624=288(立方厘米)
师:大家表现非常出色。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用绿色粉笔把上升的水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来)。请问大家,你能发现更简单的求石头体积的方法吗?可以讨论。
生: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呢?(学生再次讨论)
生:因为石头的体积和上升的水的体积是一样大的。
师:太好了,说得太好了。原来石头的体积和上升的水的体积是一样的啊。我们直接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可以了,怎么求呢?
生:8 × 6 × 6=288(立方厘米)
师:大家非常非常的聪明,我们得出了一个宝贵的结论,这对我们以后解题可是大有帮助哦。
大家想知道它喝到水了吗?告诉大家,还没有。因为乌鸦离喝到水的距离还有2厘米。请问同学们,它至少还要叨多少立方厘米的石头才能喝到水呢?
学生开始进行计算。由于有了上面的基础,他们马上知道应该用 8×6 × 2=96(立方厘米)来求出结果。
师:这只可怜的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它的劳动没有白费,真不容易啊。大家想想,此时的乌鸦它快乐吗?
生:快乐!
师:它享受到了自己劳动的成果,非常非常的快乐。这就象你们做数学题一样,当你们努力思考,绞尽脑汁做出一道难题时,你快乐吗?
生:快乐!
师:是啊,那种快乐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你想不想快乐一下?
生:想。(笑)
师:如果这是一只小乌鸦,它的嘴只能伸进瓶子4厘米,那么它至少要叨多少立方厘米的石头才能喝到水呢?
学生开始思考计算,他们都非常非常地投入。
学生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进行点评。讲评时突出关键点:水到底要上升多少厘米乌鸦才能喝到水。
【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创设自然、生动、贴切的学习情景。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对老师的巨大考验。从以上的教学可以看出,老师创设出了一种学习的情景并带着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学生是带着一种兴趣在学习,是一种积极追求知识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接受知识。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会的知识是不会忘的,并且这种积极探索知识的精神将会陪伴他们一生。
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一个人,那么对与这个人相关的事物都会发生兴趣。喜欢一个数学老师,带来的不仅是喜欢听他讲课,更是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都会高高兴兴的去完成。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案例】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后安排的一个练习。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的水箱,长15分米,宽4分米,高8分米。放入一些小石头后水面上升了3分米,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首先来看传统教法:
师:请大家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这道题是求的什么呢?
生:石头的体积。
师:石头的形状我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我们怎么求呢?请大家想想。
师:石头的体积应该和什么有关呢?
生:水
师:对。这道题石头的体积是不能直接求出的,我们只能求出水的体积。
那么石头的体积应该和什么体积一样呢?
师: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生:因为放入了石头。
师:那么石头的体积应该和什么体积是一样的?
经过老师提示分析,学生得出石头的体积应该和上升的水的体积一样。这样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知道了石头的体积,计算出来就完成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主导了学生思维的方向,一问一答,教条式的就完成任务,属于就题论题,学生能掌握解题方法但是记忆不深刻。
我决定对题目进行变化,表面上用的时间多,实际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走进教室后,开场白:
师:今天老师心情很好,大家心情如何?
生:好。
师:看来今天我们要合作愉快了。(一片笑声)
师:喜欢看动物世界吗?
生:喜欢。
师:动物中什么最聪明?
生:狐狸………
师:在鸟类中什么鸟儿最聪明呢?
生:鸽子等等(答案五花八门)
师:还记得小学有一篇课文叫什么喝水吗?
生:乌鸦喝水
师:其实在鸟类中,乌鸦是很聪明的。可是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它作为不祥的象征,这对乌鸦是很不公平的。我们常常说乌鸦嘴,这实际是人们对乌鸦的误解。哪位同学来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一位学生起来开始讲故事,大家都听得很认真。
师:让我们为她精彩的讲述鼓掌。以前乌鸦喝的是清水,今天我们让它喝一喝鲜橙多如何?(一片笑声)开个玩笑呢,其实今天我们要让它喝一喝娃哈哈矿泉水。(笑声再次响起)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体的矿泉水瓶,讲:这是一个长方体的矿泉水瓶,长8厘米,宽6厘米,高25厘米。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学生独立解答。(1200立方厘米)
师:里面的矿泉水多吗?
生:大约有一半的样子。
师:标出水的高度,13厘米。请同学们算出水的体积。(独立计算,集体讲评,624立方厘米)
师:这时候,天空出现了一只乌鸦,它飞了很久很久,它非常非常的渴。突然,它发现了地上的这个矿泉水瓶。天啊,里面居然有半瓶水。它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落下来,张嘴就喝。但是…………
生:喝不到水。
师:是啊,它喝不到水。怎么办呢?
生:叨石头。
师:对,这只乌鸦想起它爸爸以前喝水的故事(一片笑声),于是它想我也来试试。这样,它飞去叨石头了。一颗,两颗…..水慢慢的升高了。经过它的努力,水升高了6厘米。
生:喝到水了。
师:我现在还不想知道它喝没喝到水,请问大家: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生:因为放进了石头。
师:我在想它到底叨了多少石头呢?同学们,放进去的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你能告诉我吗?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开始讨论。很快,一些同学举手要求发言。
生:用现在里面水的体积,减去原来里面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师:这个方法很不错啊。那我们算算现在水的体积是多少了?
学生开始计算,并得出结果。体积是8 × 6 ×(13 6)=912(立方厘米)
师:原来水的体积是多少呢?
生:624立方厘米。
师:石头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912-624=288(立方厘米)
师:大家表现非常出色。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用绿色粉笔把上升的水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来)。请问大家,你能发现更简单的求石头体积的方法吗?可以讨论。
生: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呢?(学生再次讨论)
生:因为石头的体积和上升的水的体积是一样大的。
师:太好了,说得太好了。原来石头的体积和上升的水的体积是一样的啊。我们直接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可以了,怎么求呢?
生:8 × 6 × 6=288(立方厘米)
师:大家非常非常的聪明,我们得出了一个宝贵的结论,这对我们以后解题可是大有帮助哦。
大家想知道它喝到水了吗?告诉大家,还没有。因为乌鸦离喝到水的距离还有2厘米。请问同学们,它至少还要叨多少立方厘米的石头才能喝到水呢?
学生开始进行计算。由于有了上面的基础,他们马上知道应该用 8×6 × 2=96(立方厘米)来求出结果。
师:这只可怜的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它的劳动没有白费,真不容易啊。大家想想,此时的乌鸦它快乐吗?
生:快乐!
师:它享受到了自己劳动的成果,非常非常的快乐。这就象你们做数学题一样,当你们努力思考,绞尽脑汁做出一道难题时,你快乐吗?
生:快乐!
师:是啊,那种快乐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你想不想快乐一下?
生:想。(笑)
师:如果这是一只小乌鸦,它的嘴只能伸进瓶子4厘米,那么它至少要叨多少立方厘米的石头才能喝到水呢?
学生开始思考计算,他们都非常非常地投入。
学生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进行点评。讲评时突出关键点:水到底要上升多少厘米乌鸦才能喝到水。
【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创设自然、生动、贴切的学习情景。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对老师的巨大考验。从以上的教学可以看出,老师创设出了一种学习的情景并带着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学生是带着一种兴趣在学习,是一种积极追求知识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接受知识。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会的知识是不会忘的,并且这种积极探索知识的精神将会陪伴他们一生。
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一个人,那么对与这个人相关的事物都会发生兴趣。喜欢一个数学老师,带来的不仅是喜欢听他讲课,更是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都会高高兴兴的去完成。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