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性教学基于“开放模式”的新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解读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时,“探究”两字出现多次,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探究性学习模式里,“开放”是教师必须直面的,只有让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学生才能自主发现物理知识,突破教材束缚,从而让思想变得自由、主动和多元化。本文结合实践就如何构建开放式的物理探究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1开放教学内容,让探究内容更丰富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纵观苏科版物理教材,它并不是封闭的教材体系,而是具有较强的开放属性,虽然说教材编排体系相对严密与稳定,课堂上也要求教学内容相对统一,但是这以静态观看待教材,其实,在课堂探究中,教学内容并非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学生探究的深入变得开放和多元化,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会在学生的探究中出现,物理知识也并不局限于教材所提供,在探究过程中会产生更多新的知识点,它是开放的。要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开放教学内容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盘活教材,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形成不唯教材,只唯真理的探究观,物理知识会在学生的探究中变得更加理性和丰富。
  开放的教学内容包括:(1)物理教材的内容。苏教版物理教材包含的领域广泛,每个主题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教材设计了不少探究性情景,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除了完成基本的教材内容的学习外,还应该结合不同的主题适当拓展延伸,特别是当学生在探究教材时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教材上没有的内容被挖掘出来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探究;(2)课外探究内容。纵观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不少教学主题为学生设置了课外探究内容,这部分内容本身并没有具体的要求,而是让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课外拓展,开放教学就要紧扣生活实践,放手引导学生去课外探究物理知识,既有效将课内所学知识应用于课外实践,又在课外实践中巩固课内知识,还能拓展视野。
  2开放教学过程,让探究模式更多元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问题为探究起点,以探究结论为课堂终点的封闭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大部分局限于课堂,这样的教学过程由于以问题为起点,结论为终点,教学过程会流于形式,特别是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也会及时调整,“巧妙”将学生引导至结论的终点,表面上,教学目标实现了,但如果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会高分低能。物理知识并非由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他们无法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开放教学过程要认真遵循物理探究规律,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探究过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重视教学过程的地位,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启发点。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启发、讨论、争论、探究、实验、猜想、质疑等是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思维模式会在开放中变得理性和睿智。
  如在学习苏教版“滑轮”时,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开放教学过程就要结合本课内容,将封闭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开放的学习模式,学生自主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在实验中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设计滑轮组。课堂目标的实现不依赖于教师的层层预设,而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发现,不将结论的得出为课堂的终极目标。为此,教师先让学生完成自测作业:杠杆分为哪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人们是怎样使用它们的?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本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学生自主根据提示按课本上的步骤进行,认真观察,产生数据,通过对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定滑轮有什么特点?在探究动滑轮的特点时,课本不再提供表格,学生须自主设计,并在实验的数据分析中得出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让学生结合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实质组装滑轮组及作图,并在探究中分析得出结论F=G/n(F表示拉力,G代表物重,n表示绳子的股数)指出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不计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和摩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以结论的推导为重点,而是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如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与结论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在实验中为以后的实验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这些能力的培养比结论本身更重要,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必然对产生的结论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将来在遇到物理问题时,就能调用自身的实验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开放探究时空,让探究活动更深入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自然学科,探究不能局限于课堂,只有将探究的视角伸向广阔的大自然,才能让学生的物理思维向横向和纵向发展,并在探究中丰富教材内容。特别是实验探究,苏教版物理教材设计了不少探究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等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探究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物理能力的重要过程。但纵观物理教学,不少教师将实验探究控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精力不够,不少探究实验流于形式,许多结论在教师的干预下被引导出来,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少教师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练习,使得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相对滞后。开放课堂模式就要有开放探究空间的理念,抓住物理是一门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引导学生在课后时间大胆地再探究,并在探究中丰富自己的学习方式。开放探究时间虽然会浪费学生比较多的时间,甚至走弯路,但它恰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这也正和科学家发现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充满曲折却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一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主推导出来是实验的难点,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得出答案,会“干预”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在有意地“引导”下顺利推出。这个过程看似完美,但却忽视了探究实验中意外发现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重.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依据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物理教学实践经验,从多方面探讨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同仁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在物理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涉入,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简单的板书逐渐过渡到图文并茂的画面,不仅丰富了物理教学的内容,更使物理的相关知识得以更直观、更有趣,强烈激起学生的求
在中学物理问题中有很多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比较抽象,或者是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的,只能是教师告知这个物理过程就是这样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时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这对其理解物理问题能力的提高,物理兴趣的培养都是负面的.随着信息科技高速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教育正在快速地得到普及与推广.我们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到中学物理课堂中来,让学生获取动态图象、信息,从而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迅速,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片而追求升学率,唯分数论,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忽略学生情感体验,漠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知识,但人文素质状况却不乐观。正应了当前流行的一句话:“我有知识,但没有文化
期刊
1关于探究式教学与科学探究  1。1科学探究  探究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探究结果会是怎样的,且其所面临的问题情景比较复杂,无关变量较多,大多数科学探究活动以得出结论而告终。  1。2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探究活动有着明确的探究结果(学生并不知道探究结果),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探究结果,探究教学是不成功的。探究教学中问题情景相对简单一些,且无关变量较少,得到探究的结论后,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期刊
近几年高三物理复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上手容易,但处理起来比较繁琐,特别是一些极值问题和寻找物理量的动态变化问题.如果采用数学函数思想,会避免物理模型的建立,解题过程会截然不同,有时可达到“巧解”的目的,借助下面的例题来作体会.  例1 物块静止在相距定滑轮很远处的粗糙水平面上,一轻绳通过定滑轮拉着物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图1),试分析物块从很远处运动到接近滑轮定滑轮正下方的过程中,绳子拉力的变化
笔者是一名初中物理学科教研员,前不久,分析了目前我国较为流行的几种初中物理教材。在阅读了美国的主流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丛书之后,笔者认为我国的初中物理教材还需改革,不见得要照搬国外教材编写的模式,但是可以取国外教材编写的长处。  那么,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呢?2014年12月11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诞辰103周年。这位杰出科学家晚年最大的心结便是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不止一次地在不同
期刊
物理学中函数图象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表达形式之一,它能直观表现相关物理量间的依存关系,形象地表达各种现象的过程和规律,它也是定量分析和计算的工具.运用图象探究物理规律和解决物理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必需撑握的一种方法或能力.与图象相关的试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图象所涉及的问题类型有识图和用图.  1 识图  识图是指从给定的物理图象中获得信息(包括与图象直接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象间接相关
高中地理是一门极具情境性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情境是周边环境、氛围的总称,情境
小船渡河问题是考察运动合成和分解规律实际运用的好素材,目前主流的解题方法是利用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和位移方向相同的几何关系求解的.由于几何方法求解此类问题,特别是流速大于船速的情况,会造成学生理解上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通过求导的方法对渡河问题的极值进行求解,以期给大家的理解能带来一定帮助.下面给出推导过程,题目如下:  已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小船要度过宽为L的小河到对岸,河水的流速处处相
“任务驱动”是指教师依据课标、教材、教学任务,将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问题,通过任务单的形式显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检测的方法。  “科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遵循课程标准,强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落实问题是载体,能力是导向,探究是手段,思维是核心的教学理念。变教师的“教学”为“导学”,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从而大面积提高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