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智能时代,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是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而掌握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与经验对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借鉴意义.为此,文章采用问卷法对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交叉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大多对信息化教学持积极态度,但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动力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年龄上差异明显,在性别、学科上存在差异,而在教龄、地域、职称上差异较小或不明显.由此,文章得出结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信息技
【机 构】
: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浙江金华 321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时代,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是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而掌握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与经验对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借鉴意义.为此,文章采用问卷法对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交叉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大多对信息化教学持积极态度,但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动力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年龄上差异明显,在性别、学科上存在差异,而在教龄、地域、职称上差异较小或不明显.由此,文章得出结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升中存在教师自我效能感不足、应用培训与学科教学融合不紧密、应用实效尚未达到预期等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探究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教学的融合路径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新文科”比照传统文科突显的是扩展、融合与渗透。在以“拔尖”为要求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既是必备条件又是导向。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用文体写作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要坚持“立德树人”,又要维护其提升人文素养的传统,更要贯彻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着重探讨了在新文科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学实用文体写作的走向及教学方面的探讨。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人工智能素养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已成为决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和相关模型,然后以“人工智能五大理念”为理论基础,建构了人工智能素养结构模型,模型指出,使能目标、内核目标和发展目标是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三大目标,AI知识、AI能力、AI伦理是人工智能素养的三个重要维度.最后,文章从构建多层次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开展高质量人工智能教学活动、制定多角度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本文简要概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及特点,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着眼分析目前作为新高考考场“宠儿”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以提升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可行的措施。
如何激发学生的驱动力是教育界里不断探讨的常青话题。普遍共识是学生具有内驱力是学生能坚持长期学习,获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然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和学生本身的兴趣以及性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在固定的学科框架以及教学内容中实现难度较大。本文旨在以现阶段中小学教学为背景,探讨在教学框架比较固定的情形中,通过与学生兴趣和实际生活进行连接实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并通过在课程设计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感,成就感和连接感形成良性的外驱力,以实现整体推动学生学习的驱动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开展不仅能推动当代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推进,同时还能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在职业院校教学工作推进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在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推进过程中,很多职业院校都举办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研究发现,当前职业院校在技能大赛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能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人才培养作用。特别是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性,使得很多工作的开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为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法律史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法,采用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自信.专题中部分内容切割为慕课,以问题层次化,形成教学问题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法典中“变与不变,动静结合”的系统梳理,让学生易知其然,明白所以然.案例以慕课形式出现,因微视频内容的熟悉,课堂上的“案例比较、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加深学生对古代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也得以形成.
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容易流于形式,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借助于以小组为基础而设计的高效互动教学系统,课堂的小组合作情况通过清晰详实的数据得以被看见。教师要学会借助数据,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随着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与核心目标,也是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原动力和出发点,它进一步诠释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
课程模式是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工具、好助手、好理念”。我们应应用好这个“工具、助手、理念”去设计每一单元的施教方案,让模式的力量转化为英语课堂的高效益。结合语言学科特质我们研究出“课本剧”情景表演模式、“小篇子”任务驱动模式、“智慧云”自主复习模式,这些模式教育极大提升了英语教师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学生学悟用的自主性,让师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启智增益。
当前,慕课和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推动了教学改革,国家逐渐意识到应更加重视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而虚拟教研室是“互联网+”时代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一种探索.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虚拟教研室提出的背景,分析了虚拟教研室的内涵及三种类型,阐释了虚拟教研室七大特征;随后,文章提出了包含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内容建设四个部分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框架;最后,文章以计算思维导论虚拟教研室(CTV)为例,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案例.作为协同教研的一种新形态,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将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提升、对高校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