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认为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带其主动参与。二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促其主动参与。三要创设活动情景,提供主动参与机会。四要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参与价值。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看、听、读、说;摆一摆学具、画一画图、列一列算式、算一算得数、想一想方法、说一说算理、动一动鼠标等手、眼、口、脑协调活动,对提高學生的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在快乐中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参与;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在强烈的求助欲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向下的实际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不仅仅是为了得出一个结论或者帮助学生理解某一个知识,掌握某种方法,而应该从主体发展上理解它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使每节课都能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重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几点体会。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带其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演示,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动手测量并借助课件、投影、实物、手势等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我在进行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时,主要通过下列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主动参与的。
(一)直观教学法和操作法
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和课件安排了在尺子上找毫米、分米、用一分硬币的厚度对比1毫米的长度;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书本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大约1毫米、大约1分米的长度等。通过动手,观察,一方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演示法和观察法
充分利用课件重点研究厘米与毫米的关系,然后类推出厘米与分米,分米与米的关系。通过直观图形的观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使学生能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觉到知觉进行顺利的过渡。
(三)讨论法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如同一段纸条的长度,可以说大约2厘米,也可以说大约18毫米;又比如带子的长可以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有3分米、30厘米、300毫米。讨论中鼓励学生多动脑筋,举一反三。这样活学活用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促其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参与兴趣,培养参与能力。多媒体教学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就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动画观察有余数的产生过程:
(1)6根计数棒,每份分3根,可分几份?
6根计数棒,每份分2根,可分几份?
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边观察边回答,教师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种方法分下来的情况和第二种方法分下来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形象的观察和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东西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余,这个余下的数就叫余数。
这样学生在有趣的图文教学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引导他们从中自行发现什么、思索领悟什么。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再如在教学“量角器的认识和使用”一节内容时,我把透明量角器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投影进行讲解,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果按照书本插图或教具讲解,由于可见度太低,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果会不理想。
三、创设活动情境,提供主动参与机会
数学教学是学习活动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喜爱做游戏的特点,将学生带入情境图中,参与情境中的游戏。
例如:我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节课时,一开始,便以“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买卖对话中,了解并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本节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必须根据顾客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这样,使整节课都融入到活动中,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既要动脑编题、动手计算,又要动口表达意圖,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让学生仿佛就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之中,使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的无限乐趣。这样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知识,而且还全身心的体验数学,获得了乐趣,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参与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大家一致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完全放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我认为要三看:第一是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第二是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是看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否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另外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学生课堂的参与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也是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活泼、积极地发展,就成为当今教师应该探讨的主要话题。
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的今天,学生主动参与能把学生的学习纳入到操作——讨论——迁移的模式里去。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看、听、读、说;摆一摆学具、画一画图、列一列算式、算一算得数、想一想方法、说一说算理、动一动鼠标等,手、眼、口、脑、协调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参与;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在强烈的求助欲望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向下的实际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不仅仅是为了得出一个结论或者帮助学生理解某一个知识,掌握某种方法,而应该从主体发展上理解它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使每节课都能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重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几点体会。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带其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演示,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动手测量并借助课件、投影、实物、手势等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我在进行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时,主要通过下列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主动参与的。
(一)直观教学法和操作法
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和课件安排了在尺子上找毫米、分米、用一分硬币的厚度对比1毫米的长度;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书本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大约1毫米、大约1分米的长度等。通过动手,观察,一方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演示法和观察法
充分利用课件重点研究厘米与毫米的关系,然后类推出厘米与分米,分米与米的关系。通过直观图形的观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使学生能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觉到知觉进行顺利的过渡。
(三)讨论法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如同一段纸条的长度,可以说大约2厘米,也可以说大约18毫米;又比如带子的长可以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有3分米、30厘米、300毫米。讨论中鼓励学生多动脑筋,举一反三。这样活学活用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促其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参与兴趣,培养参与能力。多媒体教学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就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动画观察有余数的产生过程:
(1)6根计数棒,每份分3根,可分几份?
6根计数棒,每份分2根,可分几份?
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边观察边回答,教师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种方法分下来的情况和第二种方法分下来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形象的观察和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东西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余,这个余下的数就叫余数。
这样学生在有趣的图文教学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引导他们从中自行发现什么、思索领悟什么。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再如在教学“量角器的认识和使用”一节内容时,我把透明量角器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通过投影进行讲解,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果按照书本插图或教具讲解,由于可见度太低,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果会不理想。
三、创设活动情境,提供主动参与机会
数学教学是学习活动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喜爱做游戏的特点,将学生带入情境图中,参与情境中的游戏。
例如:我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节课时,一开始,便以“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买卖对话中,了解并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本节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必须根据顾客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这样,使整节课都融入到活动中,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既要动脑编题、动手计算,又要动口表达意圖,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让学生仿佛就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之中,使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的无限乐趣。这样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知识,而且还全身心的体验数学,获得了乐趣,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参与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大家一致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完全放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我认为要三看:第一是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第二是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是看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否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另外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学生课堂的参与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也是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活泼、积极地发展,就成为当今教师应该探讨的主要话题。
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的今天,学生主动参与能把学生的学习纳入到操作——讨论——迁移的模式里去。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看、听、读、说;摆一摆学具、画一画图、列一列算式、算一算得数、想一想方法、说一说算理、动一动鼠标等,手、眼、口、脑、协调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