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的真名是张素霞,可是有大半辈子时间,人家都叫她NGOC CHUNG(钟玉),那是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一个已逝女子的名字。母亲当年从乡下申请出国与父亲团聚,在香港滞留了一段时日,正是用了冒名顶替的方法,才得以去到越南。
母亲一生坎坷。1921年10月,她出生在粤东普宁县的一个小山村。家境并不富裕,外祖父是个穷秀才,母亲3岁时他就离开人世,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亲从小爱读书,她和外祖母顶着村民的闲言碎语,总算读到小学三年级。20岁时,她嫁给我的父亲。我出世时,兵荒马乱,母亲抱着襁褓中的我四处躲避日本鬼子,后来又拖着我们姐弟仨東躲西藏,生怕碰上南逃的国民党兵。父亲在出国前曾当过短暂的“伪保长”,家乡解放后,母亲因此受到连累。幸好她对乡亲向来友善,还不时救济贫困的邻居,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与体谅,“土改”时才免遭挂牌游斗之苦。
1956年,中秋节刚过,政府批准母亲携弟弟去越南。临行前,多少个夜晚,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为我和妹妹裁缝衣裤。还不时叮嘱我们:姿娘仔(潮州话,指女孩子)一定要学好本领,自立才有自尊。
母亲自小聪慧,虽然只读过3年书,但她能背诵古代诗词,吟唱潮州歌册,还会看书写信。她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虚心好学,常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她教我朗诵的第一首古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我唱的第一首歌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尽管时光流淌了五六十年,母亲的教诲依然历历在目,清晰难忘。直到前些年我去加拿大探望时,她还在叨念我们儿时她教给的那些歌谣和诗句。
当年母亲到了越南之后,又生下小妹和两个弟弟。父亲是个责任心不强的男人,母亲既要做工又要养儿育女,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好不容易将弟弟妹妹拉扯大。但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越南南方经历了战争浩劫,母亲忍痛把小妹和二弟送上难民船逃离越南。直到弟弟妹妹在加拿大站稳脚跟,先后把母亲父亲还有大弟小弟等亲人接到加拿大团聚,母亲才算过上安稳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母亲两次中风,病魔无情地将她困在轮椅上,从此生活不能自理。弟妹们都为生计而奔忙,只好把母亲安顿在长期护理中心(国内称之为老人院),每天下班后轮流去探望她。
母亲是个倔强的人,一直与命运抗争,艰辛地抚养我们6个兄弟姐妹,谆谆教导我们要做诚实的人,要自强自尊,勤奋向上,还要爱心助人。她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中风以后右手无力执笔,就坚持练习用左手写字,每天还踩电动脚踏机锻炼双腿,避免肌肉萎缩。母亲在越南和加拿大分别居住了27年,但她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既不会讲越南话,也不会说英语,她这辈子惟一精通的语言,只有中国的粤东方言——潮州话。在老人院里,她每天要读一份当地的中文报纸,半懂不懂地看粤语电视,追香港的电视连续剧。
2011年春节过后,母亲病了,住进了约克区中心医院。当时我和先生正在加拿大探亲,我天天守在母亲的病榻前,听她讲我们儿时的故事。和母亲分别几十年,在她弥留之际,我能够陪伴在她身边,这也是一种福分。母亲这辈子太不容易,她太累了,她只在医院住了11天,就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母亲安详地闭着双眼,我轻轻地掰开她弯曲的手指,在她的手心写下“张素霞”3个字,让她带着自己的真名实姓前往天国。
母亲的离去,让我们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我的先生一辈子舞文弄墨,没见他写过多少篇带感情色彩的文章,可在母亲逝世后,他动情地写下大幅挽联:遗爱堪忆,未报春晖伤寸草;长歌当哭,空余血泪泣萱花。表达了我们的悲恸与怀念。出殡当天,万里晴空突然大雪纷飞,庄严肃穆。葬礼结束后,先生又写下悼诗:泰水骤枯,天公同悼,雪花作泪,送母西归;从今往后,阴阳两隔,悲乎痛哉,撕心裂肺;感恩无限,哀思难尽,萱花不萎,懿德永垂。
母亲安息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列治文山市的爱恩墓园。去年我们再到加拿大探亲时,看到母亲的墓碑左右两株小松树已经长高了许多,从安大略湖飞来的一群海鸥正在头顶盘旋,寻觅扫墓人给它们留下的食物。母亲离开故乡五十多年,离开我们也已经3年了,可是,我们儿时从她那里学来的歌谣、得到的教诲,却时时在耳边回响。
母亲一生坎坷。1921年10月,她出生在粤东普宁县的一个小山村。家境并不富裕,外祖父是个穷秀才,母亲3岁时他就离开人世,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亲从小爱读书,她和外祖母顶着村民的闲言碎语,总算读到小学三年级。20岁时,她嫁给我的父亲。我出世时,兵荒马乱,母亲抱着襁褓中的我四处躲避日本鬼子,后来又拖着我们姐弟仨東躲西藏,生怕碰上南逃的国民党兵。父亲在出国前曾当过短暂的“伪保长”,家乡解放后,母亲因此受到连累。幸好她对乡亲向来友善,还不时救济贫困的邻居,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与体谅,“土改”时才免遭挂牌游斗之苦。
1956年,中秋节刚过,政府批准母亲携弟弟去越南。临行前,多少个夜晚,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为我和妹妹裁缝衣裤。还不时叮嘱我们:姿娘仔(潮州话,指女孩子)一定要学好本领,自立才有自尊。
母亲自小聪慧,虽然只读过3年书,但她能背诵古代诗词,吟唱潮州歌册,还会看书写信。她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虚心好学,常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她教我朗诵的第一首古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我唱的第一首歌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尽管时光流淌了五六十年,母亲的教诲依然历历在目,清晰难忘。直到前些年我去加拿大探望时,她还在叨念我们儿时她教给的那些歌谣和诗句。
当年母亲到了越南之后,又生下小妹和两个弟弟。父亲是个责任心不强的男人,母亲既要做工又要养儿育女,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好不容易将弟弟妹妹拉扯大。但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越南南方经历了战争浩劫,母亲忍痛把小妹和二弟送上难民船逃离越南。直到弟弟妹妹在加拿大站稳脚跟,先后把母亲父亲还有大弟小弟等亲人接到加拿大团聚,母亲才算过上安稳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母亲两次中风,病魔无情地将她困在轮椅上,从此生活不能自理。弟妹们都为生计而奔忙,只好把母亲安顿在长期护理中心(国内称之为老人院),每天下班后轮流去探望她。
母亲是个倔强的人,一直与命运抗争,艰辛地抚养我们6个兄弟姐妹,谆谆教导我们要做诚实的人,要自强自尊,勤奋向上,还要爱心助人。她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中风以后右手无力执笔,就坚持练习用左手写字,每天还踩电动脚踏机锻炼双腿,避免肌肉萎缩。母亲在越南和加拿大分别居住了27年,但她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既不会讲越南话,也不会说英语,她这辈子惟一精通的语言,只有中国的粤东方言——潮州话。在老人院里,她每天要读一份当地的中文报纸,半懂不懂地看粤语电视,追香港的电视连续剧。
2011年春节过后,母亲病了,住进了约克区中心医院。当时我和先生正在加拿大探亲,我天天守在母亲的病榻前,听她讲我们儿时的故事。和母亲分别几十年,在她弥留之际,我能够陪伴在她身边,这也是一种福分。母亲这辈子太不容易,她太累了,她只在医院住了11天,就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母亲安详地闭着双眼,我轻轻地掰开她弯曲的手指,在她的手心写下“张素霞”3个字,让她带着自己的真名实姓前往天国。
母亲的离去,让我们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我的先生一辈子舞文弄墨,没见他写过多少篇带感情色彩的文章,可在母亲逝世后,他动情地写下大幅挽联:遗爱堪忆,未报春晖伤寸草;长歌当哭,空余血泪泣萱花。表达了我们的悲恸与怀念。出殡当天,万里晴空突然大雪纷飞,庄严肃穆。葬礼结束后,先生又写下悼诗:泰水骤枯,天公同悼,雪花作泪,送母西归;从今往后,阴阳两隔,悲乎痛哉,撕心裂肺;感恩无限,哀思难尽,萱花不萎,懿德永垂。
母亲安息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列治文山市的爱恩墓园。去年我们再到加拿大探亲时,看到母亲的墓碑左右两株小松树已经长高了许多,从安大略湖飞来的一群海鸥正在头顶盘旋,寻觅扫墓人给它们留下的食物。母亲离开故乡五十多年,离开我们也已经3年了,可是,我们儿时从她那里学来的歌谣、得到的教诲,却时时在耳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