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共生,演绎精彩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占主要内容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是古典文学的精华,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好与坏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但现在的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依旧不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本人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互動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言”“文”共生;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华夏文明的进步承载文言文的发展,是古人留下的一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人教版初中7—9年级语文课本的45篇文言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粹,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滋养,无不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而且会长远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成长。根据笔者学校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部分的成绩分析发现,文言文教学似乎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道难关,其迷人的魅力暂时没展现出来。
  一、“扫描式”文言文教学
  (一)“重言轻文”“有言无文”
  走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常见这样的情形:先是文学常识介绍;然后逐字逐句翻译,务求字字落实,句句及翻译过关;接着简单来个“内容分析”“写法小结”;最后课外背诵全文。教师写满黑板,学生埋头苦记;教师教得没汁没味,学生学得味同嚼蜡。这样的课堂,偏重于“言”的教学,死扣字、词、语法,忽略了“文”的鉴赏学习,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面目全非,致使很多学生读不懂古文,缺乏人文素养。
  (二)言文割裂、“得意妄言”
  文言文教学的另一个极端则是,很多老师忽视文言文的文体特点,离开诵读,离开字词的梳理与品味,把它按照现代文的要求来教学生,只顾进行思想挖掘和情感品味,忽视了“文言”二字,把“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一基本要求彻底丢弃了。甚至有些观摩示范课,任课老师也是象征性地给几个重要字词释释义,用时不到两分钟,而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环环紧扣的讨论或探究上,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一片茫然,初三复习时,不少学生只记得一个题目,而课文里的句子却没有一点印象,不知其出自何处,更不懂它的意思。
  二、文言文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阅读环节——课前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词句道出了阅读的作用及重要性。初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但文言文字少意深,音单义广,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假借字等,常会令学生发懵。所以文言文语感需要长期的朗读训练。
  1.首先,重视朗读中“师动”的作用
  既然文言文诵读是重中之重,如何引导孩子们喜爱诵读,最重要的还是要老师做好榜样。为此,要求老师在授课前就做到熟悉的背诵全文。我不管是在教授《〈论语〉十二章》还是《狼》的时候,从开课始,就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撼动了全场,我是一字不错地快速背诵全篇,最快速度是1分20秒可以背完《〈论语〉十二章》,教师对于课文熟练可以更好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信其道”。第二天,在抽检学生对课文的复习情况时候,很多学生尤其一些比较好胜的学生试图挑战老师的背诵时间,把超越我当成他们的乐趣。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得背诵复习极大部分学生轻易过关(除了基础极差的)。人人背书的场面不仅活跃了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氛围,而且还为文言教学的第二、第三个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其次,在于教师动情地诵
  根据课前找些音频材料在课堂上作朗读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带领学生在熟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没有了书就解放了老师的眼睛和手,我可以即时用眼神与学生交流,用声音与作者隔空神交。我们可以领着学生笑着读、呼喊着读、比着读。让学生“入乎其内”“忘乎所以”地诵读。可以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组内练读、组间比读、表演朗读、男女对读、自由选读、分角色朗读和情景朗读等。
  (二)翻译环节——在互动探究活动中释放学习潜能
  1.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翻译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文言文的翻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小组内派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各小组讨论解决或教师启发引导;小组间的翻译比赛,要求“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地翻译全文;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翻译,然后小组合议整篇文章的翻译(篇幅较短的文章,可小组成员每人翻译一遍),再进行全班交流……
  在教学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学习的发生之处在学生,而教师是在发动、点燃和激励学生。这样的课堂,学生有了开展互助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生生互动,利用小组合作检测、评改
  在课堂学习之后,文言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的小测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除了教师的抽检外,小组合作检测、评改的方式也收到不错的效果。
  第一次先由小组长出题目投影,全班同学用练习纸做(课堂10分钟完成)。如:当学生学完一篇文言文后,根据重点词语进行解释练习10—15个课文注释的字词,然后翻译2句文章重点句子(特别是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初三的学生还可以加上1—2题选择题,题型基本上按广州市中考对课文文章理解的运作,练习时间在10分钟内完成,由小组长收齐然后批改,在每天第八节面批课前发回给个人,有错的改正,最后由教师抽检。
  为了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我让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出题目进行小测,测试结束后小组进行轮换互评打分。互评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一个同学进行展示,有错误的同学根据正确答案进行修改。小组间优胜者得高分,教师适时进行表彰鼓励。让学生把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3.巩固拓展——教会学生归类积累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文言文的学习,只要把字词的问题解决了,别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然而就是因为文言字词难理解,难记忆,许多同学干脆放弃,平时不记,考试靠猜。因此,要想学好文言文,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必须努力积累;其次語境积累,许多同学习惯于机械记忆,事实上,机械记忆属于短时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语境积累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词义,把一个词放在语境中去理解,效果会更稳定一些。说得更具体点,就是每学习一篇文言文,都要结合句子准确理解每一个生词的意思,把字词的记忆和句子甚至是文段的理解结合起来;第三,分类整理其实是对文言字词意思的一种梳理,一种再认识;最后,善于运用学了能用,且能用对,才能算是真正掌握。学习文言词语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白话文夹杂文言词语,试着用所学过的文言词语进行交流。
  (三)提问环节——合作探究分析,精彩课堂
  对文言文内容分析的阅读研讨一般比现代文阅读的文本分析浅,学生对课文翻译,了解大意后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研讨了。就文章的内容与写法,学生以问题的形式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结合课后的“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先以小组内研讨的方式进行,再让小组间在课堂中进行立论与驳论的攻守之战。以《咏雪》为例,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文章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美的标准是什么?美的呈现方式如何?学生组内热烈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发言,有的学生认为“撒盐”这一比喻好,雪的颜色及下落之态都跟盐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飘舞的方式不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柳絮”这一比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意境深远。经过思辨,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我在《塞翁失马》一文中进行阅读教学时对学生提出了一组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的是谁?失马者与摔断腿的人分别是谁?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纷纷抢答:是“善术者”失去马匹;“善术者”的儿子摔断了大腿。
  师:文章中提到“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的“吊之”“其父”作何解释?
  生:“吊之”的意思是“慰问他(指代善术者)”,“其父”指“他的父亲”。
  师:文章中写的“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中的“其子”指谁?
  学生抢答:“他(善术者)的儿子”。
  师:前面讲他的父亲,后面讲他的儿子,那文章是否讲祖孙三代人呢?
  小组探究后每个小组代表发言有了不同的意见,A组回答是三代人,B组回答只是父子两人。小组之间的讨论瞬间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小组其他成员纷纷找参考资料查阅译文,进行重新翻译。最后由教师总结给出结论:文章中是父子两人,产生歧义的地方在于文章中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将“其父”简单地理解为“他父亲”是不正确的,按照文本的意思,“其父”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父”第三声,指代老人,这样理解才正确。
  三、小结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文言文课题教学采用互动探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虽然实施过程中如“纤夫”一样,牵拉引领着学生学习,但是当学生掌握适应课堂互动探究学习后,我就成了“牧者”,操控着课堂运转就可以了。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地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不断优化,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蓝秋燕.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1(4).
  [2]丁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3]潘明理.言文相融,灵动精彩——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科技信息,2012(14).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市增城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互动探究课堂’中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编号为ZC2014M1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指出低段写话既要重视学生写话的语言质量,更要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课内写话是一条快捷、有效提高低段孩子写话水平的途径。本文就小学低段语文课内多元写话点设计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课内写话;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低段学生年龄偏低,识字不多,没有丰富的词句积累,写话
【摘要】在接受美学中,对文本阅读的理解便是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中,去找寻作品的价值所在,也就是重新塑造。对于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便可以为读者营造出重新塑造价值空间。  【关键词】《天上的街市》;接受美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接受美学
【摘要】当前教育理论界都倡导合作学习,提倡学习母语,并搭建言语交际平台,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实践性。本文就将以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为例,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家长和老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
【摘要】“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一曲憋足了气的《满江红》壮怀激烈,气贯长虹,似一声炸雷从云霄直冲而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位头戴官帽,手捋长须的先生从幕后踱步而出,一群手捧《论语》手卷的弟子正襟而坐,声音或长或短,脑袋或摇或晃;“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只雪白的鹅妈妈正带着几十只调皮的鹅宝宝从舞台左边大摇大摆地步入舞台中央,他们时而读时而诵,时而歌时而舞。《三字经》《
【摘要】导学案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环境下产生的全新的教学方案。根据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教师教学实践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语文导学案的运用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倍加造中学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三年规划中,从备教案向备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旨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语文;倍加造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凭借语言的声音来体现的。语言里的词都是声音和意义结合起来的单位,人们凭这种表达意义的声音来交流思想,离开语言的声音是无法进行的。我们把语言借以表达的声音就称为语音。所以说,语音就是语言借以表达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借以存在和表达的物质形式。本文就针对语音的几方面的性质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中图
【摘要】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能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评价逐渐成为顺应改革趋势的重要教学评价方式。本文试图对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主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
【摘要】情感教育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语文课堂是实现情感教育的最佳场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语文老师要借助语文课堂教学这条天然管道来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充满活力,怡养性情,使他们的心灵达到更高境界。  【关键字】语文教学;情感;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
【摘要】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设置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情景教学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教材,并使得学生的身心得以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的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更好
【摘要】語文学科是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精髓,如何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纵深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教学,就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谈个人的点滴浅见。  【关键词】江南的冬景;实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一篇很著名的作品,被选作高中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