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版教材为了凸显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编者设置了多样化的专题单元,比如每个年级上册中的“策略单元”“习作单元”,还有下册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与其他专题单元一样,“综合性学习单元”蕴藏着编者的用意,需要以专门的策略展开教学。
关键词:统整关照;综合性学习;转变方式;搭建平台
统编版教材为了凸显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编者设置了多样化的专题单元,比如每个年级上册中的“策略单元”“习作单元”,还有下册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与其他专题单元一样,“综合性学习单元”蕴藏着编者的用意,需要以专门的策略展开教学。现以统编版三下“综合性学习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和思考。
一、提前准备,未雨绸缪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社会实践进行链接的桥梁。这种链接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综合性学习,不是学生在较短时间就能达成目标的。为此,教师就需要提前让学生明确目标、知晓任务并做准备,从而达成未雨绸缪的教学作用。
比如教学这个单元前,教师先从整体上了解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教材内容,对教学的板块和环节进行初步的预设,并将明确的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具体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等具体方式提前准备。比如需要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以及每个学生都能知道我国拥有哪些传统节日;教师将拥有相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划分统整成为一个小组,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分工,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在提前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寻找最具有价值的资源,并将初步的活动方案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提前准备的过程中细致观察、深入分析、调查对比,以便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夯实学生的认知,从而为单元习作做好充分地准备,这就使得综合性学习更加多维化、立体化,让后续的综合性实践有的放矢。
二、转变方式,丰富体悟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化、合作化、探究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内在体验、内在反思和对话等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比如这个单元中《古诗三首》的课后习题就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并要求学生自主规划研究方案,通过泡泡的形式提出两种策略:1.向自己的长辈了解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2.尝试运用表格的方式,了解相关的信息。由此就可以看出,编者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学习,对于研究哪些传统节日、开展怎样的实践活动,都交给学生自主表达,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加有意思的内容。比如记录信息的方法就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在合作商量的过程中做出最佳的选择。
三、紧扣要素,夯实训练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教材的一次创举,将小学阶段学生所掌握的语文能力,以序列化、体系化的方式呈现在不同册数、不同单元之中。这就给全体师生的语文教与学指明了方向。因此,综合性单元的教学也需要紧扣语文要素,保障这一单元的实施不偏离方向。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畫》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单元前面课文学习所积累的阅读方法,尝试自主性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着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的,从而让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真正认识到,课文中“形态各异的来来往往的人”“各式各样的店铺”都从不同维度展现了课文“画作上街市热闹非凡”的特点,并相机学习作者是如何将这一中心意思写清楚的。而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最有意思的“桥北头的情景”,运用之前的方法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反思作者是如何描写“桥北头的情景”的。随后,教师则出示《清明上河图》中另外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历练紧扣中心进行实践表达的能力,从而模仿课文中的方法,尝试将课文的内容写清楚。
四、搭建平台,展示成果
综合性单元的学习不仅要关注新授与训练环节,还需要注重学生成果的展示。教师要搭建各种多样的平台,让学生在展示成果、欣赏成果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自身的认知视域,优化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这个单元的第二次综合性活动就安排在第10课之后,编者就直接提出你打算怎样来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节日来呈现不同的成果,比如春节时的春联、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等,并积极鼓励学生以创造性思维来丰富自己的展示平台和方法。其次,这个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在对单元训练要素地掌握和运用上。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在单元不同的课文下不断向深处、广处推进,因此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板块,有着不同的标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将单元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等成果进行集中性展示与分享。这些语文元素的实施就为学生成果的展示搭建了另一个别样的平台,学生就能在这样的平台中展示自己,使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片精彩。
综合性学习单元是一个独特的专题性单元,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规律。因此,教师就需要精准揣摩编者的编著用意,紧扣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联系化、实践化、活动化的方式,引领学生收集资料、整合信息、实践运用,为学生关键能力的生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年10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
关键词:统整关照;综合性学习;转变方式;搭建平台
统编版教材为了凸显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编者设置了多样化的专题单元,比如每个年级上册中的“策略单元”“习作单元”,还有下册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与其他专题单元一样,“综合性学习单元”蕴藏着编者的用意,需要以专门的策略展开教学。现以统编版三下“综合性学习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和思考。
一、提前准备,未雨绸缪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社会实践进行链接的桥梁。这种链接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综合性学习,不是学生在较短时间就能达成目标的。为此,教师就需要提前让学生明确目标、知晓任务并做准备,从而达成未雨绸缪的教学作用。
比如教学这个单元前,教师先从整体上了解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教材内容,对教学的板块和环节进行初步的预设,并将明确的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具体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等具体方式提前准备。比如需要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以及每个学生都能知道我国拥有哪些传统节日;教师将拥有相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划分统整成为一个小组,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分工,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在提前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寻找最具有价值的资源,并将初步的活动方案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提前准备的过程中细致观察、深入分析、调查对比,以便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夯实学生的认知,从而为单元习作做好充分地准备,这就使得综合性学习更加多维化、立体化,让后续的综合性实践有的放矢。
二、转变方式,丰富体悟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化、合作化、探究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内在体验、内在反思和对话等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比如这个单元中《古诗三首》的课后习题就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并要求学生自主规划研究方案,通过泡泡的形式提出两种策略:1.向自己的长辈了解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2.尝试运用表格的方式,了解相关的信息。由此就可以看出,编者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学习,对于研究哪些传统节日、开展怎样的实践活动,都交给学生自主表达,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寻找到更加有意思的内容。比如记录信息的方法就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在合作商量的过程中做出最佳的选择。
三、紧扣要素,夯实训练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教材的一次创举,将小学阶段学生所掌握的语文能力,以序列化、体系化的方式呈现在不同册数、不同单元之中。这就给全体师生的语文教与学指明了方向。因此,综合性单元的教学也需要紧扣语文要素,保障这一单元的实施不偏离方向。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畫》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单元前面课文学习所积累的阅读方法,尝试自主性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着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的,从而让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真正认识到,课文中“形态各异的来来往往的人”“各式各样的店铺”都从不同维度展现了课文“画作上街市热闹非凡”的特点,并相机学习作者是如何将这一中心意思写清楚的。而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最有意思的“桥北头的情景”,运用之前的方法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反思作者是如何描写“桥北头的情景”的。随后,教师则出示《清明上河图》中另外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历练紧扣中心进行实践表达的能力,从而模仿课文中的方法,尝试将课文的内容写清楚。
四、搭建平台,展示成果
综合性单元的学习不仅要关注新授与训练环节,还需要注重学生成果的展示。教师要搭建各种多样的平台,让学生在展示成果、欣赏成果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自身的认知视域,优化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这个单元的第二次综合性活动就安排在第10课之后,编者就直接提出你打算怎样来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节日来呈现不同的成果,比如春节时的春联、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等,并积极鼓励学生以创造性思维来丰富自己的展示平台和方法。其次,这个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在对单元训练要素地掌握和运用上。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在单元不同的课文下不断向深处、广处推进,因此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板块,有着不同的标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将单元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等成果进行集中性展示与分享。这些语文元素的实施就为学生成果的展示搭建了另一个别样的平台,学生就能在这样的平台中展示自己,使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片精彩。
综合性学习单元是一个独特的专题性单元,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规律。因此,教师就需要精准揣摩编者的编著用意,紧扣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联系化、实践化、活动化的方式,引领学生收集资料、整合信息、实践运用,为学生关键能力的生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年10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