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等生的成长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t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们在回味自己的教学经历时,常常说这样的话:“会念书的学生和最调皮的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印象最深,那些不好不坏的学生……”
  是的,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一般会备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在学校也会备受老师的关注,有问题老师会经常找家长汇报;而唯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表现平平的学生,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略。这些灰色的小鸟,疲惫地行走在现行教育的边缘。他们有一个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名字——中等生。
  对于“中等生”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多了,环顾左右,比比皆是,可能就包括曾经的你我。如以20%为“优等生”、20%为“后进生”来计算,余下的60%为中等生,那么,在一个50人的班级里,就有30人是中等生;在一个1500人的学校,就有900个中等生;在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中,就有高达1.2亿的“中等生”。想想看,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一个多么巨大的群体!然而,现实中这个人数众多的群体,恰恰是一个被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忽视的群体。相对于“优等生”得到的青睐、“后进生”得到的关注,这些“中等生”备受冷落。
  中等生——后进生的预备队,优等生的后备军。这是一群行走在教育遗忘边缘的孩子,拉一把他们就会成为“好孩子”,而推一把可能就会把他们变成“坏孩子”。是拉还是推,作为教师这是个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安分守己、默默无闻,却因此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忽略。他们属于“听话”一族,但思想不稳定,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敏感偏激,自我调控能力差。他们往往安于现状,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刻苦攻读的意志和毅力,认为争上游太苦太累,而且也不一定有前途等。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得过且过的态度,甚至对学生们视为生命的考试,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在家长和老师面前“前不见得高分,后不见进步”,所以总是默默无闻,处于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的位置。
  据对某市数十所中小学学生的调查显示: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为数极少。而中等生下滑到学习障碍生行列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等生都是往下滑容易,而往上走困难。由此可见,重视中等生的成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中等生为什么会“中等”?长期以来,在学校里老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群体之上:一是优等生,二是学习障碍生。其实,老师这样做不无道理。优等生基础好,容易出成绩,能支撑“门面”。学习障碍生培养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不对他们抓紧些,无疑会让他们拖班级的后腿。反过来说,只要学习障碍生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就能够显露出来成为鲜明的榜样。因此不管在哪一所学校,“培优辅差”都是学校教育的重心,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则。唯独处在中间的这部分学生,成绩不高不低,表现不好不坏。他们虽不能为班级增光添彩,但也不会给班级惹什么麻烦。他们是班级里最稳定的群体。因此,老师对他们特别放心,放心之余,自然就很少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给予太多的关注。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等生当然不会在沉默中“灭亡”,但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在一天天沉寂黯淡下去。他们就好比一朵朵小花,在长期得不到雨水滋润的情况下,唯一的结果就是慢慢地枯萎凋落!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等生的素质,中等生的素质又影响着班级的班风班貌,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我们要给中等生多一些的关爱。那么如何关注中等生的成长呢?
  一、真诚的微笑,以期待的目光来交流
  要让学生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关爱,产生心灵的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我得加油了,不能让老师失望!”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最有效果的证明!如我班有个叫杨静的小女孩,她上课时总是爱走神,而又不能总是提问她,后来我就在上课时,时时用真诚的微笑,以期待的目光来注视她,提醒她,她果然进步的很快,走神越来越少,而且上课时总是精神饱满的,如今成绩已跃进先进行列。可见,你即使没有和她直接对话,但你期待的目光也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你的真诚也会调动他们的自觉性。
  二、大胆的尝试,以创设舞台促参与
  每个人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但中等生会犹豫不决,想尝试又怕失败;想体验又怕挫折。针对于此,我们就要开展各种活动给他们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敢于尝试,如开展“班干部轮流制”,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通过这一活动,不少中等生的管理才华得到真正展示,被同学们选入学校的学生会,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另外,我们还开展了“自我管理记录”、“创优录”、“让我在试一次”等活动,给他们多方面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给自己鼓励,真正做到遇到委屈不消极,遇到困难不懦弱,在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中,具有耐挫力,在班级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自信,进而向“优秀生”“特长生”转化。
  三、用和谐的氛围,以让学生说出心里话
  一个民主和谐的班集体氛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土壤。放飞学生的心灵,平等地与学生展开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对老师说出心里话。如我在班级中放了一个“成长的烦恼”箱,每星期都能收到同学们对成长中的烦恼,然后找他们交流、讨论解决。在轻松、融洽的民主氛围中让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长大后才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探索,丰富个性和心里健康的人。
  在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有记者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道:哈佛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培养6位总统、36位贝尔奖获得者,而是让所有进入哈佛的“金子”都在毕业之后发出耀眼的光芒。每一个学生都是“金子”,关注每一颗,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就是哈佛的魅力。
  难道我们的基础教育,不应该焕发出这种魅力吗?为了中等生的未来,请老师和家长们积极行动起来吧!给我们的孩子多一些激励,让他们不再孤独落寞,从此振作起来,去博取属于自己的壮美人生!
其他文献
随着离婚率的逐年增加,每班都有离异家庭子女,这些学生学习上或者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班主任要教育好他们首先要掌握这些学生的信息.通过六种方式讨论班主任如何了解这
摘要:教研组长应该是教学的专家和能手,应成为学校学科教学的教研员,成为课程的领导者。教研组长的课程领导要立足课堂而超越课堂。教研组长的课程领导是团体的研究性实践过程。教研组长的课程领导要在具体活动中引发教师的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从而促进学校、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研组长 定位  随着学校规模的增大,现在很多学校都是以级部为单位进行管理,备课组长成为这个年级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和组织者。而过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就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为了排除学生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
关键词:学校;构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这使得很多缺乏认知能力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而自我迷失。为了能够使得青少年在未来担任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要求学校在这个时代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引导孩子去正确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物,并且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将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区教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发展至今,在满足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提高群众素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城市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如教学计划、教案),重新拟定教学的传输程序,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
近期一篇文章——《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令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读文章后的感触,浅显的谈谈自己的见解。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新时期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生发展为目的建立起来的平等、合作、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人格的关系。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正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但是,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一方面,师生关系尚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应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于地球环境问题,绿色环保发展已经势在必行.在这种趋势下,建筑暖通设计中运用绿色技术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说实话,。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  一、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  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而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