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低年段实证意识的培养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我以为,科学本质的培养落实到科学课堂上,落实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不外乎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实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对于小学低年段来说,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通过特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实证兴趣,利用精简且具有多重结构的观察材料,在观察、体验、比较中获得实证方法,并且引导学生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描述实证结果。这样就为中高年段更深入领会科学的本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段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呢?本文就以《认识感官》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个人见解。
  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实证意识
  小学低年段学生处在从幼儿向少儿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天性是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所以在低年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天性,利用丰富多样的课堂情境、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充分唤醒孩子的观察、认知、求证的兴趣。
  在执教《认识感官》这一课时,我便创设了参加“长颈鹿博士的生日会”这个教学情境,把“认识感官”“认识感官的功能”“认识动物的感官”三个部分有机地贯穿起来,把有目的的观察、体验、猜想等科学活动巧妙地融合在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起他们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实证意愿。
  教学片段:
  1.认识感官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林老师接到“长颈鹿博士”给你们的语音留言,想知道“长颈鹿博士”说什么吗?
  (播放“长颈鹿博士”的录音:亲爱的一(四)班的小朋友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邀请咱们班“会观察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我的生日会,期待你们的到来!)
  师:“长颈鹿博士”邀请谁?
  生:会观察的小朋友。
  师:你们会观察吗?
  生:会。
  师:说说看,你们都会用什么器官观察?
  生:我会用眼睛看。
  生:我会用鼻子闻。
  生:我会用耳朵听。
  师:同学们真棒!像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这样,能够帮助我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信息的器官,我们叫它感官。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边用手指边叫出这些感官的名字来。
  看来,同学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那我们一起去参加长颈鹿博士的生日会吧!
  2.认识感官的功能
  (播放动画:小猴子给长颈鹿博士送生日礼物的情境。)
  师:长颈鹿博士的生日会上,小动物们纷纷给它送上了生日礼物。机灵的小猴子送的礼物有点与众不同。瞧!都装在4个不透明的瓶子里,调皮的猴子想请小动物们在不打开瓶子的情况下,猜一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小动物们都没有办法,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生:我可以用手摸一摸它的温度。
  生:我可以用手摇一摇,再用耳朵听它的声音。
  生:我会用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
  师:很好,接下来请大家用你们说的方法一起来观察这4个瓶子,看看能够获得哪些信息?(展示4个不同的瓶子。)
  生:3号瓶子没有声音,1、2、4号瓶子都发出声音。
  生:2号瓶子是热的,4号瓶子是冷的。
  生:瓶子包得紧紧的,我用鼻子闻不到气味。
  师:非常好。但是不打开瓶子观察,想知道小猴子送的礼物,还有一定的困难,林老师特地邀请了一个小帮手来帮忙(出示吸管)。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请同学们揭开盖子上的保鲜膜,把吸管从瓶盖的小孔里伸进去,蘸出几滴液滴来观察。记住:一根吸管对应着一个瓶子,实验完成后,请把对应事物的贴图贴到瓶子上。
  (学生开始实验。)
  生:我们组认为,1号瓶子是水,因为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2号瓶子是糖水,尝一尝,它很甜;3号瓶子是蜂蜜,它是黄色的,闻起来很香,尝起来很甜;4号瓶子是白醋,闻起来酸酸的。
  生:2号瓶子是热糖水,尝一尝,它很甜;手摸瓶子还有点热。
  生:4号瓶子是白醋,闻起来酸酸的,手摸瓶子很冷。
  3.认识动物的感官
  师:你们帮了长颈鹿博士的大忙,听听看,它是怎么说的?
  (播放长颈鹿博士录音:孩子们,你们的感官真厉害,谢谢你们!那么,我想知道,我们动物的感官是不是也能感受事物信息呢?)
  生:能,我知道狗的鼻子特别厉害。
  生:蝙蝠的耳朵很厲害,蝙蝠因为有耳朵才可以在黑夜中飞行。
  生:蛇的舌头很厉害。它可以从空气中获得猎物的信息。
  (播放长颈鹿博士录音:啊哈!今天我算是长见识了,谢谢小朋友!再见!)
  在教学中,我创设“帮助长颈鹿博士揭开神秘礼物面纱”的故事情境,并贯穿全课始终。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能迅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猜想、比较、分析、判断。
  精简探究材料,凸显实证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5—7岁的儿童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因此,作为低年段科学教师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简化教学流程,在保证材料结构性的同时,精简实验材料,减少实验材料的收放次数,从而节约课堂调控时间,保证观察实验的时间,凸显出实证效果。
  为了让课堂衔接更紧凑,学生活动时间更充分,我就把教材中“用眼睛寻找图中的小动物”“用耳朵辨认不同的声音”“用鼻子闻水果的气味”“用舌头尝水果的味道”“用皮肤触摸不同的地面”4个并列的小活动,用“揭开神秘礼物的面纱”这一教学情境串在一起,精心设计“解暗箱”的教学环节,通过一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实现了教学流程上的简化。   1.探究材料的设计
  本节课,我用一组探究材料贯穿全课的始终,它们是四个不透明的塑料瓶(瓶盖中间事先戳了一个小洞,并在洞口上贴了两层保鲜膜,瓶子上贴了1、2、3、4的序号)。1号瓶里装四分之三瓶常温的水,2号瓶里装四分之三瓶热糖水,3号瓶里装四分之三瓶蜂蜜,4号瓶里装四分之三瓶冰白醋,每个小组分4根吸管和一个装液滴的小盘子。
  2.材料设计意图
  (1)初次观察:要求在“不打开”瓶子的情况下,用看、闻、听、摸的方式观察瓶中的礼物。暂时摈弃“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摇瓶子”,发现3号瓶子没有发出声音,1、2、4号瓶子都能听到“哗哗哗”的声音,体验用耳朵听声音的功能。通过“摸瓶子”,感受2号瓶子是热的,4号瓶子是冷的,1、3号瓶子不冷也不热,体验皮肤知冷热的功能。
  (2)再次观察:要求撕开瓶盖上的保鲜膜后,借助吸管蘸取液滴,观察盘中的液体,并在相应的瓶子上贴对应的标签。引导学生通过“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综合各个感官的观察结果,他们不难发现1号瓶装的是常温水,2号瓶装的是热糖水,3号瓶装的是蜂蜜,4号瓶装的是冰白醋。这组材料运用主要凸显眼睛看颜色、形状,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的功能。
  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巧含匠心的结构性材料的设计和使用,巧妙地将耳听、手摸、鼻闻、眼看、舌尝等观察活动融合在一起,随着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步步取证,实现了用最简单的材料,凸显最优化的实证效果。
  学习实证方法,习得实证能力
  实证方法的习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段的要求,低年段学生要侧重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等方法的训练,让他们逐步习得方法,形成能力。现在以《认识感官》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本课渗透实证方法培养的一些做法:
  1.学习观察
  由于本课是观察单元的起始课,观察的侧重点是运用单个感官进行观察。所以整节课都围绕“解暗箱”这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尝试用耳朵、皮肤、眼睛、舌头、鼻子等不同感官进行观察,并通过尝试描述和适当补充,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五种感官不同功能的同时,明白观察物体的方法。比如眼睛可以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鼻子可以闻香臭;皮肤能够感受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这些单个感官的观察训练,为接下来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借助工具,更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和描述事物的特点做准备。
  2.学习比较
  课堂上,通过对不同的观察事物的求同或者求异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比如在观察“常温水和热糖水”液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常温水和热糖水”这两种液体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就会发现,它们在颜色和气味方面非常相似,但是它们的冷热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要发现事物更多的信息,有时单凭一种感官还不够,还要借助其他感官,有时候还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观察。
  3.启发思维
  观察作为实证的起点非常重要,若要在观察中有发现,就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本课在揭开礼物的面纱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三种物体用手摇都能发出声音,而蜂蜜不能呢?再一次摇动瓶子试试?再一次蘸取液滴,仔细观察蜂蜜液滴和其他液滴有什么不一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蜂蜜之所以没有发出声音是因为它太黏了。这样带着思考的观察,不仅能让观察更深入、更细致,还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
  规范语言表達,呈现实证结果
  在《认识感官》这一课的教学任务中,“解暗箱”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以“解暗箱”这个教学活动为载体,在基于亲身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尝试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各种感官的功能。然而一年级学生描述水平比较低,因此,我尽可能通过规范的语言、简单的问题、直观的科学记录等方式为他们搭设台阶,在培养他们描述意识的同时,科学、规范、直观地呈现实证的结果。
  1.规范的语言引领
  低年段学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受思维能力和词汇量的限制,尚不能清晰、全面、系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引领作用,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养成规范、严谨的语言习惯。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预见性,有针对性地从语言引领、必要辨析、适时更正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厘清概念。
  2.简单的问题引领
  低年段学生在描述事物时,时常出现漫无目的、缺乏顺序、分不清主次等问题,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简单的、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描述的目的、描述的次序和方法,从而提高描述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3.直观的科学记录
  学会做研究记录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学完拼音,识字量有限,让他们对自己观察的事物做记录似乎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不及时记录,就有可能在汇报时忘记了自己刚才的观察结果。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必须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适合于他们的记录方式,比如贴画、画图、拍照等直观、形象的记录方式。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实证意识乃至科学素养的培养,要贴近他们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最近发展区;以故事情境贯穿始终来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精简探究材料,化繁为简,为活动探究创造有利条件。有了探究的兴趣与条件再辅以规范的科学语言表达,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福建省福清元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350300)
其他文献
《斜坡的启示》是《神奇的机械》单元的第3课,属于课程标准中“技术与工程”领域“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的相关内容。这个单元围绕着简单机械展开,学生在动手探究的基础上认识杠杆、滑轮、斜面等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课以南京长江大桥的引桥为出发点,以南浦大桥的螺旋形引桥为落脚点,有层次地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为什么要建设引桥,引桥能不能缩短,螺纹疏密不同的螺丝钉哪个拧起来更轻松。同时,以探究拉力大小与坡度的关系为
[摘要]目的:研究眼科临床见习中标准化人员和其他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在本院眼科中进行临床见习的医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0)。当中,研究组采用标准化人员和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分析两组的考核成绩,并对各组的教学效果满意度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94.37±4.58)分、实践技能考
【摘要】“互联网 ”在现代社会经济中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经济体系,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都已经运用了互联网。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当中也应用了“互联网 ”,这种技术的应用对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优化  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档案中如果应用了“互联网 ”,档案管理上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纸质档案统一会变成电子档案,这种管
如果我们把人体比作一幢房子,那么骨骼就好比它的支架。成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就会开始缓慢退变,进而引起一些骨骼疾病。我们的一举一动,坐起、行走、负重、进食,甚至奔跑、游泳、舞蹈,都离不开“骨骼君”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骨骼肌肉系统的不适。  近期,《健康之友》杂志采访到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骨科专家聂源欣教授,聂教授表示,做为一名医生,我们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地让
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中,老年父母往往是同至少一个已婚儿子共同居住,在居住过程中需要儿孙承担赡养的义务。但是统计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传统居住方式发生了变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在2010年进行了“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老年人选择独自居住,其中城镇空巢老年人的比重相对较高。而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对未来老龄化趋势的预测结果,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在未来将更加明显,到21世纪20年代
中医推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方寸之间的推拿,彰显着千年中医的传承,更守护着百万患者的健康。奋斗在推拿行业最前沿的医者既要力透筋骨,为病人“调体”;又要以仁存心,为患者“调心”;还承担着传承并发展推拿文化的重任。  尤其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的付国兵主任,在推拿治疗和科普推广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深受广大患者和观众们的爱戴,荣获“科普影响力”“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等众多荣誉。付国兵主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其科学思考的深度密切相关。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学生将获得的原始信息,通过大脑的分析整理,加工成完整、清晰、有条理的知识,并联结到他们现有的认知结构上。深度思考就是思维的深加工,也是学生巩固、转换和内化信息的过程,是通往理解、领悟、运用的通道。在执教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时,我尝试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单层到梯状,提升思维
【摘 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3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7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分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观察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患者纳入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均不同,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缺铁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自2001年课改以来,探究式的教学在日常科学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重视和普及,并且《课程标准》对做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流程都解释得相当到位,因此,科学教师已经能比较好地把握探究的要素及过程。  《课程标准》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由于该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
学生的科学素养包含构建全面的科学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培育正确处理实际问题的科学能力三层由浅入深的内涵。冀人版小学《科学》教材在编写修订的过程中,紧跟时代科技发展前沿,认真落实课程课标要求,仔细梳理科学知识结构,总结国内外小学科学先进教学经验,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对探究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其探究活动的呈现形式包括认识、观察、比较、实验、动手制作等,对于学生构建全方位、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