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皮克玛丽翁效应”运用到新课程教学领域,说到底就是“教师的期望效应”,就是教师通过对某个学生的认知从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并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促使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终使期望成为现实。
关键词:确立对象;制定目标;合理引导;促进成才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塞浦路斯一位王子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成后又整天捧在手中,并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久而久之,忽然有一天,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
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效,于是,他们就把这种效应称之为“皮克玛丽翁效应”。后来,有人把这种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又称它为“教师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能引起“实现预言的效应”,换言之就是教师根据对某个学生的认知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并运用合理的方法促使其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期望变成现实。
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新课程中合理运用“皮克玛丽翁效应”指导英语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点成功尝试。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和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或讨厌某一学科,这就是感情迁移现象。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课堂上,教师要以亲切友好、大方得体的教态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后要有计划的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心态,困难和体会,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及要求等等。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放下架子,视学生为朋友,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或者弟妹,在教学活动中动之以情。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目光,作业本上一段鼓励的批语,这都会在学生的心波上激起涟漪,使他们消除胆怯、自卑、羞涩,克服怕苦畏难情绪,增加自信,从而积极主动的朗读、思考和回答问题,达到师生间情感上的默契和心灵上的沟通。
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笑一笑”。蒙娜丽莎大约正是由于她那迷人的微笑,使得她在人们的意念中化为美的圣母。因此,笑是消除师生情感障碍的一剂良药,笑是抚慰学生心灵的一缕春风。缺少爱心和微笑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科学研究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外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水平”。教师对于问题的提出就当立足于“最近发展区水平”,依靠学生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学实践证明,青少年对力所能及而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经过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提供给学生研读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无外乎害羞、无自信、怕出错三种,而三者当中又是以怕出错为常见。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错误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对文章大意的不同理解,不同考虑,也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的思考会有所偏差,但是只有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或者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把自己的思路引上“正途”,在相互促进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为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多了解、多解决一些问题,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阅读、说话和交流,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着回答比自身水平稍高一些的题目,以避免期望的消极效应。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而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学生面前表扬他们,这样就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出一种快慰感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他们,宽容他们。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宽容更是一种精神。对待学习中犯错的学生,教师要态度和蔼、语气委婉的给他们指出来,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道理——
(1)成功来自于信任。研究表明,期待信任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给人一种“器重”的暗示,能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尤其需要这样的信任。老师的信任是会变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促其不断能力并取得进步。
(2)成功来自于赞扬。医学研究表明:充满感情的赞扬,对人的大脑的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和虚弱起治疗作用。最能让差生树立自信心的莫过于成功,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发现其“闪光点”,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应及时给予认可和表扬。这样,就能给差生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他们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充分释放他们的潜能,进一步追求新的成功。
(3)成功来自于师爱。教学中,老师往往对优秀的学生宠爱有加,对那些表现不好的或者是经常犯错的学生漠然视之甚至嗤之以鼻:挑剔多于宽容,鄙薄多于尊重,训诫多于照顾,久而久之,出现的后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了。
总而言之,教育需要爱,需要信任,需要期待,需要鼓励。没有这些,教育者就不可能把自己的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需要。 “心有灵犀一点通”,对待学生,只有施以爱心,用自己火热的心肠去温暖他们的心,不断的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成长寄予期望,再加上科学的引导和不断鼓励,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才能给他们带来创造成功的欢悦和力量,才能使他们高高扬起生命的风帆。
关键词:确立对象;制定目标;合理引导;促进成才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塞浦路斯一位王子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成后又整天捧在手中,并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久而久之,忽然有一天,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
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效,于是,他们就把这种效应称之为“皮克玛丽翁效应”。后来,有人把这种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又称它为“教师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能引起“实现预言的效应”,换言之就是教师根据对某个学生的认知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并运用合理的方法促使其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期望变成现实。
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新课程中合理运用“皮克玛丽翁效应”指导英语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点成功尝试。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和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或讨厌某一学科,这就是感情迁移现象。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课堂上,教师要以亲切友好、大方得体的教态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后要有计划的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心态,困难和体会,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及要求等等。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放下架子,视学生为朋友,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或者弟妹,在教学活动中动之以情。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目光,作业本上一段鼓励的批语,这都会在学生的心波上激起涟漪,使他们消除胆怯、自卑、羞涩,克服怕苦畏难情绪,增加自信,从而积极主动的朗读、思考和回答问题,达到师生间情感上的默契和心灵上的沟通。
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笑一笑”。蒙娜丽莎大约正是由于她那迷人的微笑,使得她在人们的意念中化为美的圣母。因此,笑是消除师生情感障碍的一剂良药,笑是抚慰学生心灵的一缕春风。缺少爱心和微笑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科学研究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外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水平”。教师对于问题的提出就当立足于“最近发展区水平”,依靠学生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学实践证明,青少年对力所能及而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经过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提供给学生研读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无外乎害羞、无自信、怕出错三种,而三者当中又是以怕出错为常见。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错误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对文章大意的不同理解,不同考虑,也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的思考会有所偏差,但是只有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或者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把自己的思路引上“正途”,在相互促进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为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多了解、多解决一些问题,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阅读、说话和交流,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着回答比自身水平稍高一些的题目,以避免期望的消极效应。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而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学生面前表扬他们,这样就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出一种快慰感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他们,宽容他们。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宽容更是一种精神。对待学习中犯错的学生,教师要态度和蔼、语气委婉的给他们指出来,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道理——
(1)成功来自于信任。研究表明,期待信任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给人一种“器重”的暗示,能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尤其需要这样的信任。老师的信任是会变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促其不断能力并取得进步。
(2)成功来自于赞扬。医学研究表明:充满感情的赞扬,对人的大脑的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和虚弱起治疗作用。最能让差生树立自信心的莫过于成功,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发现其“闪光点”,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应及时给予认可和表扬。这样,就能给差生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他们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充分释放他们的潜能,进一步追求新的成功。
(3)成功来自于师爱。教学中,老师往往对优秀的学生宠爱有加,对那些表现不好的或者是经常犯错的学生漠然视之甚至嗤之以鼻:挑剔多于宽容,鄙薄多于尊重,训诫多于照顾,久而久之,出现的后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了。
总而言之,教育需要爱,需要信任,需要期待,需要鼓励。没有这些,教育者就不可能把自己的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需要。 “心有灵犀一点通”,对待学生,只有施以爱心,用自己火热的心肠去温暖他们的心,不断的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成长寄予期望,再加上科学的引导和不断鼓励,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才能给他们带来创造成功的欢悦和力量,才能使他们高高扬起生命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