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26日,学生家长张华坐在电脑前,查看松原教育局的官方网站——松原教育信息网。她非常想知道,今年的省级优秀学生究竟落到了谁头上。
她说,“省优”的魅力根本不在于孩子有多优秀,它不再是一个溢满荣誉的称号,背后的逻辑是:“省优”可以绕过高考的门槛,把孩子轻松保送进一所一流的大学。
令她失望的是,在公示栏下的“吉林省普通高中优秀学生报省人选公示”已被撤下,她说:“这个公示一过,再想知道今年省优给谁就更难了。”
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份本应该公开的文件,当地教育局却拒绝出示。
“这些以‘省优’保送大学的孩子中,基本看不到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保送’上大学成为一些官员子女轻松上大学的‘绿色通道’。”一位深知内情的教育官员透露。
坏掉的规则
“优秀的学生很多,名额就那么一两个,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大家都想要,争不来的就会觉得不公平。”松原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殿元说。
吉林教育厅规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须在省级三好学生或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中评出。评选名额为各市 (州)本学年在籍应届高中毕业生总数的万分之一点五 (按四舍五入原则核定)。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优秀学生按照本学年应届毕业生总数万分之一比例评选。
据了解,松原市普通高中毕业生每年约为1.5万人,按照万分之一点五比例计算为2.25人,四舍五入后为两个指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足1万人,获得一个省级优秀学生指标。
通常情况下,市教育局会向省教育厅递交报告,要求追加省级优秀学生指标,有时会得到两个追加指标。
“万里挑一”的指标如何分配?北京师范大学宁江附属中学校长说:“省优名额很少,我们争取不到,都让油田高中和市实验高中争去了,一般轮不到我们。”
松原市“省优”公示后不久。一位高三教师说:“很少有人知道评优的具体时间,评出来也不公示,每一年都是名额内定,校长最多是通知班主任,评议什么的打出一张表,告诉大家一定要选谁,班主任拿到班级会告诉大家怎么填,表是真表。然后证书就回来了,拿到证书的有的学习并不好。”
据获得的资料显示,2007年,市实验高中的李某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保送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某获得省级优秀学生曾受人质疑:她没有突出的先进事迹,学习又不是太好,怎么能评上省优秀学生?李某的成绩单显示:李某平时成绩排名在学年50名左右,她最好的一次成绩是全校排名第30名,而高三时她的排名已下降到175名。
质疑者说,要是仅凭高考,李某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几率有多大?她在市教育局任招生办主任的父亲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影子学校”
据调查证实,松原市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评选中出现了“跨区评优”。
按照吉林省教育厅《通知》规定,各市(州)在籍毕业生人数确定“省优”指标,加上对评选程序和公示方法有着严格规定,这就意味着“跨区评优”几乎不可能。
2008年的毕业生金某就读于吉林省实验中学,该校位于长春市,但金某却获得松原市油田高中省级优秀学生的称号。
2008年吉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中,金某个人简历为2002年8月至2005年6月就读于东北师大附属中学,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就读于吉林油田高级中学。
金某在校内网所填的个人资料也显示,他高中就读于吉林省实验中学。
一位毕业于吉林省实验中学的杨姓同学证实,他与金某关系挺好,是三年同学。另一位高中同学评价金某的学习成绩是不好也不坏,要是考上中国政法“他必没有那个实力”。
金某在吉林省实验中学的班主任在电话中说,金某的确是省实验的学生,“但学籍在不在省实验、是不是寄读生不清楚,录取通知书都是邮到学校。省实验教学质量高,在这里排300名,可能到其他学校就排在前10名”。
松原市教育局一位人士说,每年省级优秀学生指标的争夺都非常激烈,“高考考学生,‘省优’考家长”。
“学习好的想给孩子上个保险,学习不好的拼命保送,甚至出现过主管副局长的孩子都争不到指标的情况。”上述人士称。
保送上大学的诱惑令许多人怦然心动,普通高中学生开始抢夺职业学校省级优秀学生指标。殊途同归的路上,终极目标只有一个——保送上大学。
据调查获知,吉林油田管理局职业高中却是名副其实的“影子学校”。
据了解,吉林油田管理局职业高中于2000年并入吉林省石油技工学校,2005年随技工学校并入松原市职业技术学院,现成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下设的一个系部——附属职业高中。
2008年12月23日,松原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一位干部说,职业高中自2000年以后就不再招生。他表示,没有听说过学校有赵某、韩某和韦某三同学,更别说他们在本校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了。
松原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寅平解释说,2003年吉林省为推进职业教育,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允许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互转、学分互认。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优秀学生评定程序、公示等情况,张寅平则表示,“我们都符合规定”。
学生家长张华气愤难当,她说:“明明是油高的学生,却偏偏得到油田职高的省优资格,以职高生的名义推荐保送到一流大学,中间没有鬼?”
官员子女“绿色通道”
据悉,从省级优秀学生保送政策出台,便受到“有违高考公平原则”的责备不断。
一位深知内情的教育官员说: “不按程序评选出来的‘省优’,家庭背景非富即贵。你看看那些被保送的就知道了。”他提供了一份松原市近三年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名单。
一位深知内情的教育官员担忧地说:“以‘省优’保送大学的孩子,其家长有三个副厅级、五个正处级、一个副处级、三个教育局科级,看不到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保送’成了官员子女上大学的‘绿色通道’。”
松原市实验高中副校长吴永平语出惊人,他说:“(省优)一般年初就开始运作,有的上高一就开始整了。”
松原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殿元说:“我们严格按照省里面给的名额,按照省里的要求,文件和指标都下发到下面的各县区。‘省优’要教育局党委会通过,都有记录。”
据了解,2007年12月,松原市省级优秀学生评定中的种种非正常现象,曾被举报到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教育厅要求松原市教育局对举报信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
而松原市教育局此后向吉林省教育厅作出《调查情况的报告》称:“松原市教育局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对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调查……我们向省教育厅保证,在评选工作中不存在任何问题。”
摘自《望东方周刊》2009.1.15
她说,“省优”的魅力根本不在于孩子有多优秀,它不再是一个溢满荣誉的称号,背后的逻辑是:“省优”可以绕过高考的门槛,把孩子轻松保送进一所一流的大学。
令她失望的是,在公示栏下的“吉林省普通高中优秀学生报省人选公示”已被撤下,她说:“这个公示一过,再想知道今年省优给谁就更难了。”
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份本应该公开的文件,当地教育局却拒绝出示。
“这些以‘省优’保送大学的孩子中,基本看不到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保送’上大学成为一些官员子女轻松上大学的‘绿色通道’。”一位深知内情的教育官员透露。
坏掉的规则
“优秀的学生很多,名额就那么一两个,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大家都想要,争不来的就会觉得不公平。”松原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殿元说。
吉林教育厅规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须在省级三好学生或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中评出。评选名额为各市 (州)本学年在籍应届高中毕业生总数的万分之一点五 (按四舍五入原则核定)。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优秀学生按照本学年应届毕业生总数万分之一比例评选。
据了解,松原市普通高中毕业生每年约为1.5万人,按照万分之一点五比例计算为2.25人,四舍五入后为两个指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足1万人,获得一个省级优秀学生指标。
通常情况下,市教育局会向省教育厅递交报告,要求追加省级优秀学生指标,有时会得到两个追加指标。
“万里挑一”的指标如何分配?北京师范大学宁江附属中学校长说:“省优名额很少,我们争取不到,都让油田高中和市实验高中争去了,一般轮不到我们。”
松原市“省优”公示后不久。一位高三教师说:“很少有人知道评优的具体时间,评出来也不公示,每一年都是名额内定,校长最多是通知班主任,评议什么的打出一张表,告诉大家一定要选谁,班主任拿到班级会告诉大家怎么填,表是真表。然后证书就回来了,拿到证书的有的学习并不好。”
据获得的资料显示,2007年,市实验高中的李某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保送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某获得省级优秀学生曾受人质疑:她没有突出的先进事迹,学习又不是太好,怎么能评上省优秀学生?李某的成绩单显示:李某平时成绩排名在学年50名左右,她最好的一次成绩是全校排名第30名,而高三时她的排名已下降到175名。
质疑者说,要是仅凭高考,李某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几率有多大?她在市教育局任招生办主任的父亲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影子学校”
据调查证实,松原市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评选中出现了“跨区评优”。
按照吉林省教育厅《通知》规定,各市(州)在籍毕业生人数确定“省优”指标,加上对评选程序和公示方法有着严格规定,这就意味着“跨区评优”几乎不可能。
2008年的毕业生金某就读于吉林省实验中学,该校位于长春市,但金某却获得松原市油田高中省级优秀学生的称号。
2008年吉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中,金某个人简历为2002年8月至2005年6月就读于东北师大附属中学,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就读于吉林油田高级中学。
金某在校内网所填的个人资料也显示,他高中就读于吉林省实验中学。
一位毕业于吉林省实验中学的杨姓同学证实,他与金某关系挺好,是三年同学。另一位高中同学评价金某的学习成绩是不好也不坏,要是考上中国政法“他必没有那个实力”。
金某在吉林省实验中学的班主任在电话中说,金某的确是省实验的学生,“但学籍在不在省实验、是不是寄读生不清楚,录取通知书都是邮到学校。省实验教学质量高,在这里排300名,可能到其他学校就排在前10名”。
松原市教育局一位人士说,每年省级优秀学生指标的争夺都非常激烈,“高考考学生,‘省优’考家长”。
“学习好的想给孩子上个保险,学习不好的拼命保送,甚至出现过主管副局长的孩子都争不到指标的情况。”上述人士称。
保送上大学的诱惑令许多人怦然心动,普通高中学生开始抢夺职业学校省级优秀学生指标。殊途同归的路上,终极目标只有一个——保送上大学。
据调查获知,吉林油田管理局职业高中却是名副其实的“影子学校”。
据了解,吉林油田管理局职业高中于2000年并入吉林省石油技工学校,2005年随技工学校并入松原市职业技术学院,现成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下设的一个系部——附属职业高中。
2008年12月23日,松原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一位干部说,职业高中自2000年以后就不再招生。他表示,没有听说过学校有赵某、韩某和韦某三同学,更别说他们在本校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了。
松原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寅平解释说,2003年吉林省为推进职业教育,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允许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互转、学分互认。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省级优秀学生评定程序、公示等情况,张寅平则表示,“我们都符合规定”。
学生家长张华气愤难当,她说:“明明是油高的学生,却偏偏得到油田职高的省优资格,以职高生的名义推荐保送到一流大学,中间没有鬼?”
官员子女“绿色通道”
据悉,从省级优秀学生保送政策出台,便受到“有违高考公平原则”的责备不断。
一位深知内情的教育官员说: “不按程序评选出来的‘省优’,家庭背景非富即贵。你看看那些被保送的就知道了。”他提供了一份松原市近三年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名单。
一位深知内情的教育官员担忧地说:“以‘省优’保送大学的孩子,其家长有三个副厅级、五个正处级、一个副处级、三个教育局科级,看不到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保送’成了官员子女上大学的‘绿色通道’。”
松原市实验高中副校长吴永平语出惊人,他说:“(省优)一般年初就开始运作,有的上高一就开始整了。”
松原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殿元说:“我们严格按照省里面给的名额,按照省里的要求,文件和指标都下发到下面的各县区。‘省优’要教育局党委会通过,都有记录。”
据了解,2007年12月,松原市省级优秀学生评定中的种种非正常现象,曾被举报到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教育厅要求松原市教育局对举报信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
而松原市教育局此后向吉林省教育厅作出《调查情况的报告》称:“松原市教育局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对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调查……我们向省教育厅保证,在评选工作中不存在任何问题。”
摘自《望东方周刊》20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