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我的快乐舞台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它的全面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我在改进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尝试,教得称心,学得开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地学习数学;让老师尝试到课堂教学的欢乐,从而充满激情和活力。
  快乐氛围──使课堂轻松愉悦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走进课堂舞台之前,我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在课堂上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对学生的一种鼓舞,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许多优秀教师都懂得微笑的重要意义,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也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有任何情绪也不能带到课堂,要以微笑见学生。
  快乐情境──让课堂丰富多彩
  新教材增加了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快乐探究──拨动学生思考的心弦。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在教学“混合运算”时,为让学生弄清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我将本节课转变成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先推荐个学生当商店老板,店名自起,商品自备(可用学习用品、教师课堂教具等),价格自定(可寻求老师的帮助)。由扮演顾客的同学选择不同的商品(两种以上)进行购买,并计算应付的钱及找回的钱。活动中,学生兴趣很高,很多学生争当商店老板,也有很多学生因计算方法错误而“亏本”。我让学生从“亏本”的同学入手,找出了其“亏本”的原因——计算方法错误。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中的那份快乐。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准学生脉搏,进入学生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
  快乐练习──让学生妙趣解题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练习的兴趣,练习形式要体现趣味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在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让学生一看到练习的内容就来劲,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样学生把练习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活动,能够乐在其中。
  快乐体验──使学生得到赏识与肯定。
  学生学习动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这是外在的激励;另一类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成功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他的学习激励是一个不断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结构。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这些举动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深深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学生的快乐成长是我的心愿,我将努力随着新课改,在那充满快乐的数学舞台上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欢心,让每一朵花朵尽情绽放绚丽光彩!
其他文献
在学校管理中,仅靠制度管理是不全面的管理。只有民主管理、制度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管理。为此,校长要像走进学生心灵中那样走进教师的心灵中去,有效构建和谐团队。  作为校长,我每天和教师工作在一起,深深地体会着他们的艰辛与压力,也见证着他们的为学校所付出的努力。这也促使我在学校管理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研究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做起,“读懂”教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鼓足他们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在数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1、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自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并不断地开发学
移植方法基本原理及其与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视野的扩大,科学技术的整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门学科和各种科学原理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普遍、联系越来越密切。将某个学科和领域中的科学概念、原理、方法、技术等,应用或渗透到其他学科和领域中,为解决新的问题提供启迪和帮助,从而使研究者的思路豁然开朗的创新思维方法,就是移植法。  移植法是科学整体化趋势的
提高课堂实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点滴体会。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局限于语法翻译法,把外语的学习看成单一的“学习”的过程,真正科学的英语教学体系应把“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两种途径结合起来,用两条腿走路。     一、理论基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美国学者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他在理论中指出,成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是指有意识的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
现在全市各学科都在积极推广实行导学案,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了以下的课堂教学思路: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深入探究,合作研讨;拓展延伸,开阔思路;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一、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多种渠道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
我的寓所迁至城南,房屋的起居格局有了些变化,值得高兴的是拥有了一间属于自我空间的书房。  二楼的书房不算大,但其空间布局基本上符合我的意愿。朝北是一宽宽的阳台,卷起淡青色的竹条窗帘,入目的便是一片丛林,高大入云的乌金木,排列整齐的银杏树,给窗外蒙上层层绿意。  心理学上强调阅读效果取决于环境舒适度。读书须得营造一份恬适的环境。我把书房内墙涂成浅浅的煤灰色,低调而质朴,淡雅中愈发显得静谧。而我最得意
2009年12月16日,一个周一的下午,是班级民主评选三好学生的一节班会课,下午第一节课,我像往常一样走进班级,刚走到讲台前,“我们就选李x为三好学生(署名:班委会、团支部)”一行字格外夺目地印入我的眼帘。  当我反过神时候,“班级除了李x,我们不选任何人”全班同学站立着、异口同声地说,当时的声音震耳欲聋。  “请班主任给我们十五分钟,您现在回办公室,十五分钟之后再过来!”接着说  我很惊讶,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