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良好的听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效的交流。通过调查目前高校学生听说能力的现状并结合学生提升听力困难的原因,提出多种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方法,以其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属于本科第二、三批招生的院校,生源状况不佳,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加之缺乏英语学习环境,在英语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学生“听不懂,说不出”,语音语调不标准,中式英语严重,学习英语数年却不能用英语与外国人正常交流。“聋哑英语”现象导致“应用型”院校的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听力和口语成为当前英语教学中公认的两大瓶颈。究其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因素,但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长期缺乏科学的听说学习策略。
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升困难的原因
( 一)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这里的外因主要指高校英语教学情况。对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讲,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加入英语听说课程,有些高校是两周一次,有些是一周一次。但仅凭每周的这 90 分钟的时间对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在这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课堂中,学生真正有机会说的时间少之又少。
( 二)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工具型动机的代表者希望通过学习一种语言来利用它找工作,阅读报纸或者通过考试; 而融入型动机的代表者则是想通过学习一种语言而能与另外一文化背景说这种语言的人进行交际。通过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是工具型动机者,其中一部分也希望能提升自己英语水平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对于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他们对英语的听说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他们更希望的是通过考试,例如四六级考试,拿到证书。从问卷情况来看,这七大专业的学生中,大概有 1 /3 的学生不重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对英语没有兴趣甚至是讨厌英语,他们甚至只想拿个四级证就满足了。而另外有 1 /3 的同学希望提升英语听力,却找不到方式而且得不到相应的机会,正如前文赘述,课堂表达的机会很少,他们实质上对英语兴趣不大,但迫于现实压力,想提升英语却缺少行动。而剩下的 1 /3 的学生认识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喜爱英语,也有相应的机会表达,但对于他们来说,表达并不一定代表提升。
三、几种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模式
( 一) 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与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
针对学生现状,和课时的局限性,如何真正在课堂上更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以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对英语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法。并在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理论,通过一个个课堂任务使学生在说中学,在听中练。在新生入学初,对学生进行英语入学考试并加入英语听力口语测试。根据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每个专业分为提高班和普通班。提高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英语基础更好一些,听说能力稍强一些。这种分班的模式为课堂的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其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因此,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 二)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
根据目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很多高校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或职场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三年不断线。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跟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在一二年级打下基础之后,进一步提升专业方面的英语。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本科三年级第五学期开设了专业英语,包括人文类,商务类,工程管理类,电子与自动化类等方向,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词汇表达,用法。在第六学期开设了职场英语课程,根据求职面临的多种情况,模拟场景,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 三)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升途径
目前,网络十分发达,学生在大二年级之后基本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智能手机,mp4 等多种娱乐设备。学生上网更是十分常见和频繁。在另一组关于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显示,某应用型本科高校大二年级 86 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人平日上网时间为 2 小时以上的占到 87%,而周末每天超过 5 小时的高达93% 。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度过课下休闲时光的主要方式是上网。
四、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和建议
1. 学校重视英语教学程度和支持程度对英语教学情况至关重要。英语教学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比如大学英语课程三年不断线,毕业前能力测试等需要学校的配合。师资力量的投入,教材的研发,都需要学校的鼓励与支持。
2. 成果展示隐形困扰教师。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不在一朝一夕,而且由于听说能力的提升不像四六级成绩有明显量化标准,所以对于所付出的努力相应的成果展现不是十分
明显。这从某种程度上挫伤了一些学校的改革决心和力度。很多教师只是知道,自己付出了,学生听说口语能力提高了,但真正提升多少,量化标准很难把握。而毕业前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不妨是一个量化指标的好方式。当然,具体测试方式需要逐渐完善。
3. 教师自身发展瓶颈问题。培养人才,教师是关键。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教师首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并提升自身英语能力与水平。但目前很多五年以上的教师,教学能力已经提升到一个程度,很难突破,亟需学校提供进修或培训机会,例如去国内外大学交流学习等等。
参考文献:
[1]秦晓晴,文秋芳.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1) :51 -58.
[2]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晓芸. 高校新生英语听说现状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 1) : 262 - 26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属于本科第二、三批招生的院校,生源状况不佳,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加之缺乏英语学习环境,在英语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学生“听不懂,说不出”,语音语调不标准,中式英语严重,学习英语数年却不能用英语与外国人正常交流。“聋哑英语”现象导致“应用型”院校的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听力和口语成为当前英语教学中公认的两大瓶颈。究其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因素,但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长期缺乏科学的听说学习策略。
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升困难的原因
( 一)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这里的外因主要指高校英语教学情况。对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讲,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加入英语听说课程,有些高校是两周一次,有些是一周一次。但仅凭每周的这 90 分钟的时间对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在这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课堂中,学生真正有机会说的时间少之又少。
( 二)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工具型动机的代表者希望通过学习一种语言来利用它找工作,阅读报纸或者通过考试; 而融入型动机的代表者则是想通过学习一种语言而能与另外一文化背景说这种语言的人进行交际。通过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是工具型动机者,其中一部分也希望能提升自己英语水平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对于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他们对英语的听说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他们更希望的是通过考试,例如四六级考试,拿到证书。从问卷情况来看,这七大专业的学生中,大概有 1 /3 的学生不重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对英语没有兴趣甚至是讨厌英语,他们甚至只想拿个四级证就满足了。而另外有 1 /3 的同学希望提升英语听力,却找不到方式而且得不到相应的机会,正如前文赘述,课堂表达的机会很少,他们实质上对英语兴趣不大,但迫于现实压力,想提升英语却缺少行动。而剩下的 1 /3 的学生认识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喜爱英语,也有相应的机会表达,但对于他们来说,表达并不一定代表提升。
三、几种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模式
( 一) 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与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
针对学生现状,和课时的局限性,如何真正在课堂上更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以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对英语课程采取分层次教学法。并在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理论,通过一个个课堂任务使学生在说中学,在听中练。在新生入学初,对学生进行英语入学考试并加入英语听力口语测试。根据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每个专业分为提高班和普通班。提高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英语基础更好一些,听说能力稍强一些。这种分班的模式为课堂的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其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因此,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 二)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
根据目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很多高校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或职场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三年不断线。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跟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在一二年级打下基础之后,进一步提升专业方面的英语。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本科三年级第五学期开设了专业英语,包括人文类,商务类,工程管理类,电子与自动化类等方向,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词汇表达,用法。在第六学期开设了职场英语课程,根据求职面临的多种情况,模拟场景,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 三)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升途径
目前,网络十分发达,学生在大二年级之后基本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智能手机,mp4 等多种娱乐设备。学生上网更是十分常见和频繁。在另一组关于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显示,某应用型本科高校大二年级 86 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人平日上网时间为 2 小时以上的占到 87%,而周末每天超过 5 小时的高达93% 。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度过课下休闲时光的主要方式是上网。
四、实际运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和建议
1. 学校重视英语教学程度和支持程度对英语教学情况至关重要。英语教学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比如大学英语课程三年不断线,毕业前能力测试等需要学校的配合。师资力量的投入,教材的研发,都需要学校的鼓励与支持。
2. 成果展示隐形困扰教师。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不在一朝一夕,而且由于听说能力的提升不像四六级成绩有明显量化标准,所以对于所付出的努力相应的成果展现不是十分
明显。这从某种程度上挫伤了一些学校的改革决心和力度。很多教师只是知道,自己付出了,学生听说口语能力提高了,但真正提升多少,量化标准很难把握。而毕业前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不妨是一个量化指标的好方式。当然,具体测试方式需要逐渐完善。
3. 教师自身发展瓶颈问题。培养人才,教师是关键。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教师首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并提升自身英语能力与水平。但目前很多五年以上的教师,教学能力已经提升到一个程度,很难突破,亟需学校提供进修或培训机会,例如去国内外大学交流学习等等。
参考文献:
[1]秦晓晴,文秋芳.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1) :51 -58.
[2]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晓芸. 高校新生英语听说现状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 1) : 262 -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