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有了习作单元和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可采取整组教学设计,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将几个板块有机穿插、整组推进,达到提升习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习作单元;整组教学
统编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最大的变化是有了习作单元和阅读策略单元。尤其是习作单元,既有精读课文,又有习作例文、初试身手、单元习作,这给许多一线老师以困惑:习作单元的阅读课怎么上出习作单元的特色?习作例文该如何用?教材中接连编排的“初试身手”栏目又该如何落实?
新课改指出,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下,每一篇课文都细细揣摩,学生的各项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要全面实施好统编教材,教师必须认真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的新变化,有针对性地训练习作技能点,创新设计单元整组教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关于这一单元的教学,精读课文主要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这几个板块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板块可以有机穿插、整组推进。
一、主辅结合,了解说明方法
了解说明方法是贯穿整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教学安排以《太阳》为主,精读课文《松鼠》、习作例文为辅,了解说明方法。在《太阳》一文中,各类说明方法层出不穷:“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列数字)“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举例子)“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做比较)“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初步了解了各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在本单元中自主寻找采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松鼠》中有“像人们用手一样”等运用了打比方的句子,《鲸》有“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举例子)、“约十八米长”(列数字)、“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做比较)等,即学即练,进一步落实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二、对比异文,体会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有所差异。学习《太阳》一文后,学生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概念,但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多样,不一而足。与《太阳》朴实的语言风格不同,《松鼠》是语言生动有趣的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课后第二题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相对应的语句,如“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与文中“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漂亮尾巴”等内容相对应,但使用的语言风格各异。初步了解后,可进一步对比探讨《太陽》《松鼠》这两篇文章语言的异同,深入体会说明文语言风格的差异,再结合两篇习作例文一同体会,最后根据交流平台对说明文不同语言风格的梳理强化知识点。
三、学以致用,完成“初试身手”
“初试身手”栏目的设计目的在于“热身”训练,为单元习作作铺垫。在本单元的“初试身手”栏目中,第一题以电视塔为例,提示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身边一个事物的特征,可放在《太阳》中学习说明方法后进行练笔。第二题要求改写《白鹭》第2~5自然段,并体会文字的不同,可放在《松鼠》一文的学习后,学生既可以用平实的语言,也可用活泼的语言进行改写,实现分层教学。同时,习作例文可以作为范例,对“初试身手”进行补充。
四、综合运用,落实单元习作
作为习作单元,本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交流平台的总结、初试身手的练笔、习作例文的批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能力。本单元的单元习作是“介绍一种食物”。教材中以表格的方式介绍了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等相关的事物,并罗列了一些新颖的习作题目,这些丰富的素材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教材还从写之前、写之时、写好后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开展单元习作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筛选,借助“初试身手”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进行指导,以交流平台的总结为抓手,并围绕“是否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是否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是否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三个要求进行评价,真正落实习作目标。
在习作单元整组教学中,任何板块都不是单一的存在。教师需仔细研究各个板块之间内在的联系,找到相对应的连接点,为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做好支架。相信在单元整组推进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习作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汪潮.单元整组教学目标的系统解读与确定: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5).
[2]莫国夫.小学习作教学的发展与趋势探讨:第三届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随感[J].小学教学参考,2019(1).
[3]罗树庚.统编语文教材习作编排变化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9(5).
关键词:小学;习作单元;整组教学
统编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最大的变化是有了习作单元和阅读策略单元。尤其是习作单元,既有精读课文,又有习作例文、初试身手、单元习作,这给许多一线老师以困惑:习作单元的阅读课怎么上出习作单元的特色?习作例文该如何用?教材中接连编排的“初试身手”栏目又该如何落实?
新课改指出,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下,每一篇课文都细细揣摩,学生的各项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要全面实施好统编教材,教师必须认真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的新变化,有针对性地训练习作技能点,创新设计单元整组教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关于这一单元的教学,精读课文主要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这几个板块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板块可以有机穿插、整组推进。
一、主辅结合,了解说明方法
了解说明方法是贯穿整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教学安排以《太阳》为主,精读课文《松鼠》、习作例文为辅,了解说明方法。在《太阳》一文中,各类说明方法层出不穷:“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列数字)“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举例子)“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做比较)“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初步了解了各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在本单元中自主寻找采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松鼠》中有“像人们用手一样”等运用了打比方的句子,《鲸》有“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举例子)、“约十八米长”(列数字)、“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做比较)等,即学即练,进一步落实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二、对比异文,体会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有所差异。学习《太阳》一文后,学生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概念,但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多样,不一而足。与《太阳》朴实的语言风格不同,《松鼠》是语言生动有趣的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课后第二题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相对应的语句,如“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与文中“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漂亮尾巴”等内容相对应,但使用的语言风格各异。初步了解后,可进一步对比探讨《太陽》《松鼠》这两篇文章语言的异同,深入体会说明文语言风格的差异,再结合两篇习作例文一同体会,最后根据交流平台对说明文不同语言风格的梳理强化知识点。
三、学以致用,完成“初试身手”
“初试身手”栏目的设计目的在于“热身”训练,为单元习作作铺垫。在本单元的“初试身手”栏目中,第一题以电视塔为例,提示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身边一个事物的特征,可放在《太阳》中学习说明方法后进行练笔。第二题要求改写《白鹭》第2~5自然段,并体会文字的不同,可放在《松鼠》一文的学习后,学生既可以用平实的语言,也可用活泼的语言进行改写,实现分层教学。同时,习作例文可以作为范例,对“初试身手”进行补充。
四、综合运用,落实单元习作
作为习作单元,本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交流平台的总结、初试身手的练笔、习作例文的批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能力。本单元的单元习作是“介绍一种食物”。教材中以表格的方式介绍了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等相关的事物,并罗列了一些新颖的习作题目,这些丰富的素材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教材还从写之前、写之时、写好后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开展单元习作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筛选,借助“初试身手”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进行指导,以交流平台的总结为抓手,并围绕“是否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是否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是否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三个要求进行评价,真正落实习作目标。
在习作单元整组教学中,任何板块都不是单一的存在。教师需仔细研究各个板块之间内在的联系,找到相对应的连接点,为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做好支架。相信在单元整组推进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习作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汪潮.单元整组教学目标的系统解读与确定: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5).
[2]莫国夫.小学习作教学的发展与趋势探讨:第三届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随感[J].小学教学参考,2019(1).
[3]罗树庚.统编语文教材习作编排变化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