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堂教学的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ntuan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求得简捷解决,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的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材问题: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板,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教材上还有一个探究问题:用三根长度分别为14cm,9cm,6cm的木条分别试试,其中哪根木条跟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通过教学时的观察,学生的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有一部分学生列出的不等式是10 3>x和10-3  2.列出不等式x<10 3和x>10-3的同学思维要进一步,根据不等式的对称性由不等式10 3>x和10-3  3.有一部分同学列出了x 3>10,10 3>x,x 10>3中的两个或三个。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列不等式的依据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如果给予指导,他们就会加以筛选,只列出前两个。根据经验,在三条线段中只要看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就可以判断出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们是10-3  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和思维品质的不同,其解题方法也不相同。下面我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看法。
  一、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教师在学生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维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求得简捷解决,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二、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思维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即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应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三、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四、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设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愤徘”状态中,这种“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思维激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能启动、开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张裕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其他文献
2012年2月7日,在国务院的第一会议室,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了这么一段话:学校工作要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温家宝对他们的意见十分赞成.他说,素质教育可以用6个字概括——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教育思想.  这一句由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时至今日,依然符合现代教育形势的教育理论.温家宝将素质教育用“教
孔子自己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代表人物,读《易》,韦编三绝,读了一遍,心有所悟、所惑,再读一遍,又有新的感想,反复再三,可孔子犹未满足,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对于“习”有不同解释。一种意见认为此处的“习”为温习、复习之意;一种意见认为此处的“习”是实践、实习之意;还有一种意见是二者之意都有。  站在教师的立场,我更喜欢将“习”理解为既要练习,
【案例背景】  在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有的学生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眼睛盯着老师,嘴巴不停地喊:“老师,我还想说……”而我们或为了赶时间或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忽视了某些同学的发言请求,课堂教学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了,而那个想发言的孩子却很不开心,显得十分沮丧,甚至对课堂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当学生有表达的需求时,我们给予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1】  
摘 要: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技巧,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效果很好。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部分,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在高考指挥棒下,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据中科院心理所最近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2000
北京人每天离不开的自来水,与故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北京城“因火得水”。正是由于故宫和京城防火的需要,自来水这种现代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才来到这座古城。凿井与运水  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那么,在北京城没自来水以前,人们怎么解决用水问题呢?  主要靠打井取用浅层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有大量瓦井分布在城西南广安门至和平门一带。汉、唐、辽、金时又建有砖井,与瓦井并用。元大都时期,居民
期刊
摘 要: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师生普遍关心的课题,也是教育界极其关注的话题。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的关键。“学而知其用,用而不拘泥”,这是数学的特点,也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是教学的规律,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 学习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中数学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置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若想达到良好的课堂问题设置效果,则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本文围绕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技巧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课堂问题 设置技巧  课堂问题设置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有着重要影响。新课改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