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凸透镜成像谈如何上好学生实验课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呢?这是新课改对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让学生感受实验快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高效的学生实验课,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以下一些努力.
  1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下一节课要做的物理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基本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提前思考在课堂上必须要完成的实验,思考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还能完成的实验,自备实验器材拓展想要完成的实验.
  2利用实验室器材,完成基本实验,拓展新实验
  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必须保证完成基本实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利用实验室器材做好基本實验,让实验室准备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个,光具座、光屏、蜡烛.拓展器材有学生自带近视眼镜和爷爷奶奶的老花眼镜等.
  2.1判断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让学生先做,然后交流)
  基本实验:(1)用手摸,感知中间厚还是边缘厚.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反之是凹透镜.
  (2)靠近看书本上的字,比较字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拓展实验:由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实验,最后交流又会有多种方法.
  (3)看窗外远处的楼房,比较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倒立的是凸透镜,正立的是凹透镜.
  (4)远物成像,让远处的楼房在光屏上成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的是凸透镜,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凹透镜
  (5)判断近视眼镜和爷爷奶奶的老花眼镜分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2.2拓展测焦距
  远物成像,让远处的楼房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学生量出此时的像距,告诉学生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比较像距和焦距大小,发现两者接近相等,这种方法可以粗略地测焦距.
  2.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基本实验:(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烛焰、凸透镜、光屏,让学生在光屏上找到一个像,通过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要在光屏中央成一个清晰的像,物体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三者要在同一高度.
  (2)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HJ1.7mm]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时,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和像距.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和像距.分别多测几组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得到等大的像?科学家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研究指出,当物距是焦距的二倍时,像和物等大.让学生知道科学发现不都是靠实验归纳得来的,理论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它能使科学家提出正确的猜想,指导实验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论证.然后让学生用实验验证一下这个条件是否正确,成等大像时的像距是多少?像是正倒?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测焦距的另一种方法.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能否在光屏上找到像?用眼睛通过透镜观察烛焰,看能否看到它的像?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让学生感知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以上3步完成了基本的实验要求.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实验规律.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器材,我继续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做了以下实验.
  拓展实验:(4)烛焰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何变化?让学生将烛焰提高(或降低),看光屏上烛焰的像如何变化?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烛焰提高,像却下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5)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若透镜提高,像又会如何变化呢?让学生先猜想,再动手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学生又会发现透镜提高,像也是提高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6)光屏的作用是什么?若将光屏移走,则烛焰通过凸透镜还能成实像吗?用眼睛看一看.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用手或书等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的一部分(上、下、左、右任意),猜想,光屏上的像能否完整?有何变化?然后试一试.会发现残缺的凸透镜还能成一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8)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小飞虫,光屏上的像受影响吗?用橡皮等小物体模拟一下.会发现还能成一完整的像,只是像略暗一些.
  以上实验只是简单拓展,如果充分准备的话,提前让学生自带近视眼镜和爷爷奶奶的老花眼镜.还可以进行深度拓展,为后面的眼睛和望远镜的教学作铺垫.
  (9)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时,请近视眼的同学将眼镜给凸透镜戴上,猜想一下光屏上的像是否还清晰?找一找,此时若要让光屏上的像清晰,该如何移动光屏?思考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前后移动光屏,学生会发现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找到清晰的像,从而理解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10)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时,将老花眼镜给凸透镜戴上,猜想一下光屏上的像是否还清晰?做一做,此时若要让光屏上的像清晰,该如何移动光屏?思考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前后移动光屏,学生会发现应靠近凸透镜,才能找到清晰的像,从而知道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
  (11)将前后两组的凸透镜组合靠近书本看字,比较只用一个凸透镜看字和用两个凸透镜看字看到的字大小有何不同?会发现字的放大倍数不同.
  (12)将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看远处,比较看到的物体跟直接看有何不同?
  以上实验从多个角度对原有实验过程细节的一些思考和挖掘,对实验条件的拓展和变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说将学生发散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实验拓展的教学在延续传统的同时超越传统,是传统实验的拓展和延伸.适当的实验拓展能够激发兴趣,启迪心智;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培养团队精神;能够服务于学科教学,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优化.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今天,只有拓展实验课堂,改进实验方法,才能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才能在科学领域里勇于探索,推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实验的拓展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将是一次挑战,教师不再是依本施教,而是需要面对实验过程中所没有准备过的实验,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平时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对学生而言,避免了“照本宣科”地回答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难得一做的实验课有趣,高效,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自身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1立体化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本主义的影响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自主学习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2001年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而當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是强调了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当前教师、教材的权威性与统领性作用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学
在最近的一次复习备考中我和同事对一道关于带电小球在复合场中运动的习题产生了争论.原题如下:  如图1所示,有位于竖直平面上的半径为R的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其上半部分处于竖直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下半部分处于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带正电为q的小球,从轨道的水平直径的M端由静止释放,若小球在某一次通过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零,求:  (1)磁感强度B的大小.  (2)小球对轨道最低点
期刊
皮带传动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它往往联系到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做功、摩擦生热、动能定理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所以理解清楚与传送带有关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几例谈谈皮带传动问题的两种典型错误及剖析.  1皮带传动中的临界问题  例1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足够长,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试求
期刊
我们教师的知识储备都是足够的,但是为什么不同的教师,教学成绩的差距却那么大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效率问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关键是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遵循“循序漸进”的原则,所谓“循序渐进”,就是指学习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本文就初中物理杠杆的教学谈谈如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供同仁们参考.  解答有关杠杆的问题,要掌握两个关键:第一是支点,第二是力臂.
在许多高中物理典型资料、大量的网页中,都有这样一道典型题目:质量为M=500 t的机车,以恒定功率从静止起动,经过t=5 min,在水平轨道上行驶了s=2.25 km,速度达到vmax=54 km/h.试求:(1)机车的功率P,(2)机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  解析机车以恒定功率P从静止开始的运动是一个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此时发动机的牵引力F与机
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时空语境的引入方法,以期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语境,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