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 “律动”教学;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236-01
“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律动在音乐课堂上有什么作用?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拙见。
一、“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
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學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
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
“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的灵活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更能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从耳朵、身体和心灵等全方面获得音乐艺术体验。
关键词 “律动”教学;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236-01
“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律动在音乐课堂上有什么作用?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拙见。
一、“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
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學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
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
“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的灵活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更能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从耳朵、身体和心灵等全方面获得音乐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