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传统语文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审美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逐步进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审美角度上着手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是语文教学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素质教育的切实要求。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散文学习都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完全没有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使其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审美教学则认为鉴赏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其本身受到作品的实际制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并且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个体所拥有审美体验,不可将教师自身的理解硬加到学生身上。所以只有真正的从审美角度出发,打破传统散文阅读教学的束缚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一、把握文章结构主旨,提升审美能力
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都会使用一段或者是几段文字来对主题进行阐述,但是就全篇文章的整体来看,散文还是要有大体轮廓,然后让学生对轮廓进行有效的把握。还需要注意的是散文划分层次不等同于以往的段落划分,而是在对其理解之后,对文章的把握,只有这种学习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的散文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學习《春》这篇文章时,其主体思想十分明确,朱自清身处旧中国,但是其自身心灵却是非常透明的,充分体现了他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文章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即盼春、绘春以及颂春。盼春是作者热切的盼望春天的来临;绘春是对自然景物的变化进行描写;颂春则体现了对春天的希望。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春天景色的画面,进而让学生可以在明确文章结构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所以在学习散文期间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结构,才能抓住文章核心,从而对文章进行有效理解,提升自身审美能力。
二、在脑海中构建图文,情景再现意象是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此想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解,就一定要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通过表象去挖掘更深层次上的道理以及感受。而学生意象的形成则能够提升对散文的理解水平,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因为文章篇幅不长,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也没有很多的阻碍。文章以蓬勃的春天为主线,从对春天的盼望到对春天的描绘再到对春天的歌颂,作者借助于对春天的赞美来抒发自身的情怀和感受,不仅有作者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还有其自身无限的感慨。通过阅读文章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作者那华丽的文字,还能对人生感悟以及道理进行深入体会。
三、通过对文章通读,感受文章语言风格
阅读散文时,文章自身的语言特征和风格是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而对绝大多数的散文作家来说,经过长时间的写作会逐渐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例如,张晓风的文字细腻、柔美、华丽又带有一点积极性、并充满对人生的敬畏之情;沈从文的文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趋向浪漫主义;朱自清的文字则绵密、醇厚,这些作家都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语言风格。所以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还能加深作者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一文章时不难发现,文章语言清新朴实。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语言简单易懂,清新明丽,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简单来说,朱自清的文字将所有的情感存放在了文字后面,进而体现出一种超越人生境界的状态。
四、深入了解文章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为散文鉴赏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需要加强重视的阶段,其原因是因为小学阶段未接触到过多的散文,因此,学生不能清楚地了解文本的确切含义。小学生学习的文章较为片面,不具备解读文章整体的意识,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更需要建立解决文章整体以及前后段关系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与引领,进而探究文章中所蕴含的美,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所以,初中生在通过散文阅读理解以后,一定要充分了解作者所写文章的年代背景,体会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理解作者情感。初中学生即将面临中考,而散文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入挖掘散文内涵,从而抓住散文的“神”。
总而言之,通过对散文的通读,把握文章的结构,构建图文以及深入了解主旨等几个方面,可以逐渐培养初中生的散文审美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与初中课堂教学相符合的审美机制,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进而使散文审美教学效果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养正学校。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散文学习都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完全没有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使其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审美教学则认为鉴赏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其本身受到作品的实际制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并且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个体所拥有审美体验,不可将教师自身的理解硬加到学生身上。所以只有真正的从审美角度出发,打破传统散文阅读教学的束缚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一、把握文章结构主旨,提升审美能力
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都会使用一段或者是几段文字来对主题进行阐述,但是就全篇文章的整体来看,散文还是要有大体轮廓,然后让学生对轮廓进行有效的把握。还需要注意的是散文划分层次不等同于以往的段落划分,而是在对其理解之后,对文章的把握,只有这种学习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的散文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學习《春》这篇文章时,其主体思想十分明确,朱自清身处旧中国,但是其自身心灵却是非常透明的,充分体现了他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文章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即盼春、绘春以及颂春。盼春是作者热切的盼望春天的来临;绘春是对自然景物的变化进行描写;颂春则体现了对春天的希望。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春天景色的画面,进而让学生可以在明确文章结构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所以在学习散文期间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结构,才能抓住文章核心,从而对文章进行有效理解,提升自身审美能力。
二、在脑海中构建图文,情景再现意象是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此想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解,就一定要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通过表象去挖掘更深层次上的道理以及感受。而学生意象的形成则能够提升对散文的理解水平,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因为文章篇幅不长,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也没有很多的阻碍。文章以蓬勃的春天为主线,从对春天的盼望到对春天的描绘再到对春天的歌颂,作者借助于对春天的赞美来抒发自身的情怀和感受,不仅有作者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还有其自身无限的感慨。通过阅读文章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作者那华丽的文字,还能对人生感悟以及道理进行深入体会。
三、通过对文章通读,感受文章语言风格
阅读散文时,文章自身的语言特征和风格是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而对绝大多数的散文作家来说,经过长时间的写作会逐渐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例如,张晓风的文字细腻、柔美、华丽又带有一点积极性、并充满对人生的敬畏之情;沈从文的文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趋向浪漫主义;朱自清的文字则绵密、醇厚,这些作家都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语言风格。所以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还能加深作者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一文章时不难发现,文章语言清新朴实。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语言简单易懂,清新明丽,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简单来说,朱自清的文字将所有的情感存放在了文字后面,进而体现出一种超越人生境界的状态。
四、深入了解文章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为散文鉴赏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需要加强重视的阶段,其原因是因为小学阶段未接触到过多的散文,因此,学生不能清楚地了解文本的确切含义。小学生学习的文章较为片面,不具备解读文章整体的意识,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更需要建立解决文章整体以及前后段关系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与引领,进而探究文章中所蕴含的美,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所以,初中生在通过散文阅读理解以后,一定要充分了解作者所写文章的年代背景,体会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理解作者情感。初中学生即将面临中考,而散文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入挖掘散文内涵,从而抓住散文的“神”。
总而言之,通过对散文的通读,把握文章的结构,构建图文以及深入了解主旨等几个方面,可以逐渐培养初中生的散文审美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与初中课堂教学相符合的审美机制,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进而使散文审美教学效果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养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