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给每一位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努力做一个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的教师,才会少走弯路,多些收获。在实践与探究中,我采用“五个以”的教学策略,即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适时激励”为催化剂,以“加强思维训练”为中心,以“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进”为重点,以“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关键。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课改前,许多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台上老师“神采飞扬”,讲台下一个个“木偶”呆坐着听任老师的“摆布”,最后布置完作业即“大功告成”。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愿意听、愿意学呢?
我的做法是: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上课开头新颖别致,具有吸引力;中间跌宕起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心境不衰;结尾要回味无穷,发入深思,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木兰诗》这篇课文时,我创设了一种音乐情境:先为同学们唱了一首民歌,然后让学生回答里面暗含了哪种特色的民歌形式。接着让学生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开展一个“对歌大赛”,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新鲜有趣。而后面的“改歌词”和“改诗词”环节,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得到延伸,又能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适时进行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力
长期以来,教师对“差生”几乎一直使用批评甚至惩罚的方式,很少有过鼓励和表扬。其实一味的批评、指责不仅效果不大,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用爱的眼光关注学生,用爱的语言激励学生,尤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应该多表扬,少批评。
每接一个新班,我总要给学生讲“快乐人生三句话”:面对失败和困难,要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带着微笑看世界的心理品质;面对困难,要敢于说“我能行”;当取得一点儿成绩时,不妨为自己的进步叫好“我真棒”。话语虽简练;却给了学生极大的鼓励,帮助他们找回了自信,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三、重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进,使之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实用性
1.在教学形式方面,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重复单调枯燥知识的教学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
例如: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教师可组织开展新闻发布会、病句医疗比赛、手抄报竞赛、表演课本剧等活动。如此,学生为了展示自我,必然会主动搜集材料,自主学习知识、归纳知识、积累知识。
2.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教育资源,如校园趣事、重大节日、国内外焦点新闻等;开设“学习大讲堂”,介绍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思维和科学用脑;介绍现代科技发展状况,了解世界风云变化……此外,还经常介绍名篇时文,重视“积累、感悟、品味、熏陶”,使语文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四、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动起来,许多教师都有顾虑,认为讲授法效率高,活动探究费时费力,担心质量下降,又怕学生真的动起来,教师难以控制。事实证明,以往那种纯粹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状况,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活动探究一开始可能效率低一点,纪律乱一点,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从长远来看,则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那么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呢?我借鉴的做法有:
1.改变座位编排形式,自学后分组交流探究。
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后,同学们可采用自己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深入学习教学内容,寻找答案。经过自学后,部分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的问题,可分组合作,桌椅的摆放,或圆形,或方形,或马蹄形……改变座位编排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质疑、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则交给全班同学解决。如果全班同学也解决不了,则在老师指导下共同解决。最后学生自我总结,回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等等,这样,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当小老师、小编辑、小记者。
指导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上什么样的课、怎样上,都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放手去干,研究上课形式,组织上课内容,如何主持,如何管理,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教得认真,听得专心,效果十分显著。
当小编辑、小记者,则是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采访、写稿、组稿、编辑出版黑板报、手抄报,定期举办活动成果展,尝一尝当记者、当编辑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学生非常乐于从事的一项活动。
走进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迎接挑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课改前,许多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台上老师“神采飞扬”,讲台下一个个“木偶”呆坐着听任老师的“摆布”,最后布置完作业即“大功告成”。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愿意听、愿意学呢?
我的做法是: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上课开头新颖别致,具有吸引力;中间跌宕起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心境不衰;结尾要回味无穷,发入深思,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木兰诗》这篇课文时,我创设了一种音乐情境:先为同学们唱了一首民歌,然后让学生回答里面暗含了哪种特色的民歌形式。接着让学生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开展一个“对歌大赛”,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新鲜有趣。而后面的“改歌词”和“改诗词”环节,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得到延伸,又能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适时进行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力
长期以来,教师对“差生”几乎一直使用批评甚至惩罚的方式,很少有过鼓励和表扬。其实一味的批评、指责不仅效果不大,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用爱的眼光关注学生,用爱的语言激励学生,尤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应该多表扬,少批评。
每接一个新班,我总要给学生讲“快乐人生三句话”:面对失败和困难,要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带着微笑看世界的心理品质;面对困难,要敢于说“我能行”;当取得一点儿成绩时,不妨为自己的进步叫好“我真棒”。话语虽简练;却给了学生极大的鼓励,帮助他们找回了自信,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三、重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进,使之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实用性
1.在教学形式方面,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重复单调枯燥知识的教学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
例如: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教师可组织开展新闻发布会、病句医疗比赛、手抄报竞赛、表演课本剧等活动。如此,学生为了展示自我,必然会主动搜集材料,自主学习知识、归纳知识、积累知识。
2.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教育资源,如校园趣事、重大节日、国内外焦点新闻等;开设“学习大讲堂”,介绍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思维和科学用脑;介绍现代科技发展状况,了解世界风云变化……此外,还经常介绍名篇时文,重视“积累、感悟、品味、熏陶”,使语文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四、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动起来,许多教师都有顾虑,认为讲授法效率高,活动探究费时费力,担心质量下降,又怕学生真的动起来,教师难以控制。事实证明,以往那种纯粹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状况,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活动探究一开始可能效率低一点,纪律乱一点,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从长远来看,则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那么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呢?我借鉴的做法有:
1.改变座位编排形式,自学后分组交流探究。
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后,同学们可采用自己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深入学习教学内容,寻找答案。经过自学后,部分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的问题,可分组合作,桌椅的摆放,或圆形,或方形,或马蹄形……改变座位编排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质疑、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则交给全班同学解决。如果全班同学也解决不了,则在老师指导下共同解决。最后学生自我总结,回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等等,这样,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当小老师、小编辑、小记者。
指导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上什么样的课、怎样上,都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放手去干,研究上课形式,组织上课内容,如何主持,如何管理,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教得认真,听得专心,效果十分显著。
当小编辑、小记者,则是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采访、写稿、组稿、编辑出版黑板报、手抄报,定期举办活动成果展,尝一尝当记者、当编辑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学生非常乐于从事的一项活动。
走进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迎接挑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