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课中的教具、学具制作及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具、学具制作应遵守的原则
  (一)制作方法的简便性
  通过学生的观察与动手制作,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自制教具、学具原理以及操作方法的掌握。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其利用两种或多种方法来完成相同知识点学习器材的制作。这有助于学生发现与理解教具、学具的多面性,促进其经过思考选择最简单、方便的制作方法,通过学生自行制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观察。
  (二)制作教具流程方法的直观性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影像播放科学实验操作流程,让科学实验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明确了解教具与学具制作流程,可以明确观察事物本质,并掌握科学制作原理,增加学生对科学实验本质属性的理解。
  (三)选材要以经济实用性为主
  在教学用具材料的选取上,要求选择实惠的,比如可以选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废旧的铁丝和可乐罐等,这样既可做到环保又减少了铺张浪费。用科学方法、利用经济实用的甚至废弃的材料不但制作出教学用具,同时又教会了学生坚持废物利用原则。
  二、常见的教具与学具自制方法
  (一)利用常见生活物质
  如在“固体与液体”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家自行完成实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与“液体”,固体物质如“铁”“玻璃”“木头”等,液体物质如“水”“酒”“醋”等。并且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刻了解固体与液体的区别,掌握固体在水中沉浮的原理,认识到船就是利用固体在水中漂浮的原理制作而成的。
  (二)利用自然环境
  课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局限于课本科学知识讲授下的教具与学具创作必然也是周而复始的。对此,教师在教具与学具的制作中应开辟第二课堂,引领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走出课堂,深入家庭、社会、自然,在课外活动探究中参与教具与学具制作,挖掘自然资源,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的价值,为小学科学实验课生发无限乐趣。大自然是神奇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挖掘,很多教具与学具的研发也都源于自然。因此,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善于开发实验场所,向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科学实验探索环境,让学生在亲近自然中产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学习情感,有助于其在科学实验学习中体会到无穷乐趣。
  三、教具、学具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法
  (一)利用教具、学具创设科学情境
  大量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到自制教具与学具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其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热情,并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铺垫作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具、学具,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讓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领悟科学知识的魅力。如在有关“声音”的实验教学中,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展开实验,小学生日常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直尺,便是很好的实验用具。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直尺一半放置在桌子上,另一半悬空,用手拨动悬空的直尺,直尺会因受力而上下颤动,并且发出声音。此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直尺在上下颤动中会发出声音?而且随着颤动的频率变化声音也会不断减弱?”通过这种方式将原本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并且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声音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又如,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制作乐器,让学生在乐器演奏中观察到乐器在发出声音的同时,其自身有频率振动,以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深度。
  (二)利用教具、学具攻克科学实验教学难点
  虽然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对于理解能力薄弱、思维认知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依然具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在科学实验内容的教学中,采用单一化的理论讲述方式,会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而教具、学具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为实验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利资源,让学生的科学实验知识学习变得具象化,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如在有关“空气在哪里”的教学中,若是通过理论讲述的方式告诉学生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空气无处不在,学生很难理解,也会觉得学习科学知识索然无味。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比如导管、漏斗等作为教具、学具改造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水流进导管的同时,导管中的空气被挤出,使科学实验更加直观化。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自然,观察小河中的鱼儿、青蛙为什么会吐出气泡等,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空气的特点,并且认识到空气是人类、动物、植物生存必需的物质。
  (三)利用教具、学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在教具、学具的制作、使用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小学生动手能力与科学思维品质提升。如在“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测“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媒介,如何能够减少传入耳朵中的声音强度?”并且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制作学具,验证想法是否正确。在学生制作学具验证猜测结果的过程中,教师需适当参与并给予帮助,让学生在实验学具的制作与运用中强化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先指出小学数学开展对话教学的优势,之后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对话教学。  一、数学课堂开展对话教学的优势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定困难,这给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带来了难度。应试教育下的小学数学以教师为主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长此以往,让学生养成了教师教什么自己学什么的习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
将创意性写生的教学手段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当前的绘画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联想能力,在创作过程中迸发出更多有趣的想法,創造出更多富有个性的作品。根据权威统计数据,许多学生的绘画练习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而没有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如果老师能够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作品中,就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提升其创作能力,让学生创造出更多丰富多彩并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一、
近年来,合作学习在小学各学科的应用日益增多,且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对应用合作学习方式的策略予以探讨。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当前小学语
体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素质全面发展影响重大。目前,小学体育之所以教学效果不佳,很大程度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乐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趣味化元素,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创设生活化场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探究活动三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的做法,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引起学生反感,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教育界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意义,他提出的“创造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理论,尤其适用于现在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美术是启蒙学生对于美的认知、欣赏、探索与想象的艺术学科,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借鉴和吸纳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精髓,为小学美术教学插上理想的翅膀,提升美术教学整体质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
课堂氛围是狭义上的课堂环境,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班级气氛、学生状态及师生交流顺畅性等多个客观状态。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因
当前提倡以学生作为教学关系的主体,以教育创新为导向,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应以认识学科特点为基础,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老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更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有趣味性、针对性、灵活性的提问来辅助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成了老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老师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