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6岁幼儿是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小班是幼儿踏入校园生活的开始,其对于环境的感受最为敏感。幼儿园应该全面分析各个空间设计要素,利用光照、颜色、声音和气味等设计要素的积极影响,促进小班幼儿开展积极、主動的社交行为,促进其与教师、同伴的全方位的社交行为。
关键词:空间设计;小班幼儿;社交能力
一、幼儿园空间设计与小班社交行为的关系
2001 年,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了成人应该去帮助孩子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并且为孩子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的机会与条件[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专门强调了儿童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的培养。上述文件均强调了 3-6 岁儿童社会性交往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引导幼儿开展社交行为,培养社交能力?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状态不同,社交行为和社交能力也不相同。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刚刚开始幼儿园集体生活,且其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正处于敏感期,把握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给予相应的指导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保证落实幼儿园教学目标都至关重要[2]。小班幼儿处于年龄发展和环境变化的过渡期,其对于周边环境要求更高,科学的幼儿园空间环境有利于小班幼儿更快地融入幼儿园生活,有利于幼儿与教师和同伴更好地开展社交活动。
空间行为关注研究空间与行为的关系,尤其是着重于进行社会交往时人们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3]。幼儿社交行为和社交能力受年龄、气质、情绪、语言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等外在因素影响。幼儿园作为小班幼儿正式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其最初的社交行为和社交能力均来自这里,而幼儿园的环境是小班幼儿在幼儿园接触到的第一个要素,是影响小班幼儿开展社交行为的直接因素。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心理和身体发展特点,才能设计出适合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4]。小班幼儿刚刚开始幼儿园生活,其对于外在环境更加敏感,科学的幼儿园空间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小班幼儿开展积极的社交行为,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小班社交能力发展的空间设计要素
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是教授简单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技能。小班幼儿刚踏入不熟悉的校园环境,其社交能力发展参差不齐,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由于3岁幼儿其对外界的观察偏于感官性,因此,幼儿园可利用空间设计丰富的因素来获取小班幼儿的信任感,进而引导其社交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幼儿园发展小班社交能力的空间环境要素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光照要素。光是生命源泉之一,也是地球环境要素之一,光不仅会对生理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会对行为产生影响[3]。比如,在光照下,人更愿意做出利他行为;在光照下,人更有安全感;更偏爱光照充足的地方。光照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其重要,因此幼儿园室内室外的空间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光照因素。第二,颜色要素。由于对颜色的不同情感体验,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颜色是一种视觉刺激,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等对于颜色的偏好表现不同。颜色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是影响个体对其情感的三要素,暖色调和冷色调给人的视觉冲击不一样。科学的空间色彩搭配和设计,对于保持情绪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声音要素。声音无处不在,包括悦耳的音乐声,也包括令人不悦的噪声。美妙的声音能增加个体对环境的信任度,增加行为的发生率。反之,令人不悦的噪声会严重降低人际吸引、增加攻击性行为、减少利他行为。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的儿童,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个体行为表现,导致出现同伴和社交问题。第四,气味要素。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气味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同情绪下对于同一种气味的感觉也可能不同,但是一般来说,香味让人感到愉悦,臭味让人感觉不适。好闻的气味可能促进人际交流行为的发生,如香水;难闻的气味使个体对于环境的依恋度降低,进而阻碍社交行为的发生。
三、空间设计要素在小班社交能力发展中的应用
幼儿园空间设计的基础是建筑学、美学、色彩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幼儿园空间设计对象包括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和娱乐的环境设计,如趣味性的游戏空间、科学的教育空间和温馨的生活空间等。第一,游戏空间是小班幼儿最喜爱、活动时间最长的空间。幼儿园游戏空间应综合幼儿各方面感官进行设计,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一般是3岁左右,而3岁左右的儿童需要的亮度较低,游戏空间应注意每个区域平衡的亮度,以降低幼儿的视觉疲劳。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刺激幼儿的感官,游戏空间可根据颜色搭配,合理使用红色和黄色的搭配,因为红色可使人产生兴奋感,黄色可使人宁静。通过平衡的空间亮度和科学的颜色配比,增加幼儿对环境的依恋[5],稳定幼儿情绪,使其感觉到愉悦感,进而促进其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开展社交行为。第二,教育空间是小班幼儿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与教师交往、与同伴合作的场所。3岁幼儿注意力还不能完全集中,容易受到意外运动刺激和噪声影响而分神。这要求幼儿园教育空间应设在相对安静的地方,以免噪声中断小班幼儿与教师的交往行为,影响幼儿社会交往的体验。第三,生活空间是指幼儿游戏和学习以外的空间,如饭堂、洗手间、图书室、操场等。多生活空间进行简单的分割,有利于幼儿在空间活动中获得私密性的感觉,促进其开展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对于操场等室外空间,应以绿色为主,绿色场地的面积大小与幼儿情绪和问题行为呈负相关性。绿色场地空间,对于培养幼儿行为的自主性与自发性有正向作用。此外,生活空间应避免难闻的气味挥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DB/OL].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79-283.
[3] .苏彦捷.环境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09.
[4].任罗建清.南昌出新幼儿园空间设计[D].南昌大学,2020.
[5]. 甘义.依恋游戏对小班幼儿社会自立-社交行为养成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陈东梅(1990-),女,汉族,福建泉州,本科,现就职于泉州市丰泽机关幼儿园,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幼教工作。
关键词:空间设计;小班幼儿;社交能力
一、幼儿园空间设计与小班社交行为的关系
2001 年,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了成人应该去帮助孩子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并且为孩子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的机会与条件[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专门强调了儿童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的培养。上述文件均强调了 3-6 岁儿童社会性交往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引导幼儿开展社交行为,培养社交能力?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状态不同,社交行为和社交能力也不相同。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刚刚开始幼儿园集体生活,且其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正处于敏感期,把握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给予相应的指导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保证落实幼儿园教学目标都至关重要[2]。小班幼儿处于年龄发展和环境变化的过渡期,其对于周边环境要求更高,科学的幼儿园空间环境有利于小班幼儿更快地融入幼儿园生活,有利于幼儿与教师和同伴更好地开展社交活动。
空间行为关注研究空间与行为的关系,尤其是着重于进行社会交往时人们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3]。幼儿社交行为和社交能力受年龄、气质、情绪、语言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等外在因素影响。幼儿园作为小班幼儿正式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其最初的社交行为和社交能力均来自这里,而幼儿园的环境是小班幼儿在幼儿园接触到的第一个要素,是影响小班幼儿开展社交行为的直接因素。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心理和身体发展特点,才能设计出适合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4]。小班幼儿刚刚开始幼儿园生活,其对于外在环境更加敏感,科学的幼儿园空间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小班幼儿开展积极的社交行为,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小班社交能力发展的空间设计要素
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是教授简单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技能。小班幼儿刚踏入不熟悉的校园环境,其社交能力发展参差不齐,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由于3岁幼儿其对外界的观察偏于感官性,因此,幼儿园可利用空间设计丰富的因素来获取小班幼儿的信任感,进而引导其社交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幼儿园发展小班社交能力的空间环境要素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光照要素。光是生命源泉之一,也是地球环境要素之一,光不仅会对生理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会对行为产生影响[3]。比如,在光照下,人更愿意做出利他行为;在光照下,人更有安全感;更偏爱光照充足的地方。光照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其重要,因此幼儿园室内室外的空间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光照因素。第二,颜色要素。由于对颜色的不同情感体验,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颜色是一种视觉刺激,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等对于颜色的偏好表现不同。颜色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是影响个体对其情感的三要素,暖色调和冷色调给人的视觉冲击不一样。科学的空间色彩搭配和设计,对于保持情绪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声音要素。声音无处不在,包括悦耳的音乐声,也包括令人不悦的噪声。美妙的声音能增加个体对环境的信任度,增加行为的发生率。反之,令人不悦的噪声会严重降低人际吸引、增加攻击性行为、减少利他行为。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的儿童,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个体行为表现,导致出现同伴和社交问题。第四,气味要素。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气味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同情绪下对于同一种气味的感觉也可能不同,但是一般来说,香味让人感到愉悦,臭味让人感觉不适。好闻的气味可能促进人际交流行为的发生,如香水;难闻的气味使个体对于环境的依恋度降低,进而阻碍社交行为的发生。
三、空间设计要素在小班社交能力发展中的应用
幼儿园空间设计的基础是建筑学、美学、色彩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幼儿园空间设计对象包括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和娱乐的环境设计,如趣味性的游戏空间、科学的教育空间和温馨的生活空间等。第一,游戏空间是小班幼儿最喜爱、活动时间最长的空间。幼儿园游戏空间应综合幼儿各方面感官进行设计,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一般是3岁左右,而3岁左右的儿童需要的亮度较低,游戏空间应注意每个区域平衡的亮度,以降低幼儿的视觉疲劳。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刺激幼儿的感官,游戏空间可根据颜色搭配,合理使用红色和黄色的搭配,因为红色可使人产生兴奋感,黄色可使人宁静。通过平衡的空间亮度和科学的颜色配比,增加幼儿对环境的依恋[5],稳定幼儿情绪,使其感觉到愉悦感,进而促进其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开展社交行为。第二,教育空间是小班幼儿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与教师交往、与同伴合作的场所。3岁幼儿注意力还不能完全集中,容易受到意外运动刺激和噪声影响而分神。这要求幼儿园教育空间应设在相对安静的地方,以免噪声中断小班幼儿与教师的交往行为,影响幼儿社会交往的体验。第三,生活空间是指幼儿游戏和学习以外的空间,如饭堂、洗手间、图书室、操场等。多生活空间进行简单的分割,有利于幼儿在空间活动中获得私密性的感觉,促进其开展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对于操场等室外空间,应以绿色为主,绿色场地的面积大小与幼儿情绪和问题行为呈负相关性。绿色场地空间,对于培养幼儿行为的自主性与自发性有正向作用。此外,生活空间应避免难闻的气味挥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DB/OL].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79-283.
[3] .苏彦捷.环境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09.
[4].任罗建清.南昌出新幼儿园空间设计[D].南昌大学,2020.
[5]. 甘义.依恋游戏对小班幼儿社会自立-社交行为养成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陈东梅(1990-),女,汉族,福建泉州,本科,现就职于泉州市丰泽机关幼儿园,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幼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