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教授看课”,手把手教上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o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首次阅读“看课”的情景,是在课间时间。与往常一样,课间小读杂志,《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7年1~2月合刊,刊物有点厚,读读停停,耗费了些时间。第81页的“吴教授看课”,初看栏目,眼生!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系列,只当作一般案例来读。一眼瞄下去,感觉不对:授课者是小语“大咖”,评课者是知名教授,两个重量级人物组合在一起教、评,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读到第一环节后的“讨论”时,被直来直去、毫不遮掩的评析语言惊叹,惊叹两位作者学术至上的真诚!果然,读完《〈狮子和鹿〉教学》,立马感受到“专栏”的魅力。
  案例评析我读了不少,也陆续发表过案例评析。但“吴教授看课”的案例模式,我还是第一次读到。案例呈现如下特点:一环节一评议,评议精准到问题设计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话如何改进。文后,附上系统的“修改建议”、二次教学设计。如果要把“案例评析”分出等级高下,我认为可以这样切分:常见的是“高屋建瓴”的评析,恭维赞赏多,深入环节剖析少,此为下品;按照环节逐一评议,有诊断但不给“药方”,此为中品;上品评析则精细问诊,同步开“药方”。而“吴教授看课”这样的评析,堪称极品。不仅问诊开药方,而且教者有反馈,根据評析建议进行二次备课、上课、反思,相当于“服药看效果”。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阅读专业杂志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教学,品读“吴教授看课”,就相当于两位专家在手把手地教我们上课、磨课。以第六期《〈唯一的听众〉教学》为例:
  执教者是上海市特级教师景洪春。第一次教学目标设计,景老师提出三个目标,吴教授指出:“从本课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这堂课就是围绕着‘理解老教授的用心良苦,体会老人美好心灵,智者的宁静’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的。把理解人物的美好品德行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很容易造成语文课程性质的异化。建议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面重新确定本课教学目标,这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的关键所在,也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是语文课的基本指标,切忌在课文内容分析上兜圈子。”若没有吴教授的“讨论”,我根本看不出目标设计还有这样的玄机。
  应该说,若案例评析到此为止,读者也获益匪浅了,然而,“吴教授看课”专栏还呈现出景老师的“第二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讨论”为参考,做了调整。吴教授再次同步做出“评析”:“修改后的教学重点为‘能创造性地复述部分课文内容,复述时能适当地加上环境描写,人物语言转述正确,转述语言能根据新的语境适当地变化’。重点训练转述的能力,并且根据课文特点提出了转述的要求,重点指向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这样就较好地把握住了语文课程性质特点。”
  细读全文,让我们全程经历了景老师的磨课过程。磨课就是“改课”,就是要让课堂干脆利落地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吴教授看课”专栏,用全新的案例评析方式,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改课”:提醒我们,要改教学目标,为核心素养而定。客观而言,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教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提炼都有差异,教学目标指向就可能出现偏差。自然,目标出现“偏差”就很正常,但是一定要构建一套检验目标“偏差度”的“标准”。目标的“偏差度”只能在“规定值”内起伏。这个“规定值”就是语文核心素养。“吴教授看课”专栏还提醒我们,要改教学问题,为核心素养而问。教学需要用问题切入学习内容,以问题推动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的功力主要体现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一个关键问题的提出往往会成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跳板”,而这个问题就要求直接指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湖南临澧县丁玲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老师,还要画风。”  “你真了不起,可老师没有这么高的水平。”  真可惜!我竟然错失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大好机会。这是我在教二年级下册古诗《村居》时的一幕。  当时,课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古诗的情境,领悟古诗的意境,我设计了学生和老师共同为诗作画的教学环节。学生们读着诗文,提出画草,画莺,画柳,画风筝和儿童,这些都在我的预设中。我心里正得意学生们真了不起的时候,平时调皮的汪同学手高高地举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语文教学立足儿童学习语文已有的经验基础,发现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儿童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满足儿童语文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儿童语文教学立足课堂语言文字的实践,由儿童直观形象思维入手,依托语言文字,透过文字的声、色、味,听到、看到、感受到课文及作者所要传达的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意思与情感,提高儿童语言文字的阅读与思考、理解与表达、运用与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联系图片、结合语用认识“群、用、着”等11个生字,会写“牙、马、用”等5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出下雪的快乐和画家作画的惊喜,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清楚、连贯地讲述一则新闻,准确传达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新闻事件,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新闻特点我知道  1.导入话题,激发兴趣。  (播放学校“小蝌蚪”电视台片头)同学们,“小蝌蚪”电视台又和大家见面啦!今年“小蝌蚪”电视台有意增
很多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学习应用文时上手很快,但一段时间后就会遗忘。如何化解“一学就会,会了就忘”这个难题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深化对格式的理解。应用文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它是写作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掌握格式對小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在考试及应用时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永正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有一年徐州市小学语文毕业考试的作文是写信(包括写信封),结果“全市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童话”为主题,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在奇妙的童话王国。较之其余几篇童话故事不同的是,《在牛肚子里旅行》是张之路爷爷的一篇科普童话。这篇文章虽然篇幅比较长,但是脉络清晰。读完整篇文章,红头和青头两个鲜明的形象也逐渐变得立体起来。红头由一开始的害怕到绝望,再到树立坚定的信念,它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着。而青头是一个懂科学、有智慧、有情义、临危不惧的形象。对这些形
文本解读  一、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写作材料  本文作者紧紧围绕“盼”选择材料,层层递进,情节比较曲折:妈妈送新雨衣—盼变天穿雨衣—变天想穿未能如愿—终于穿上新雨衣。真是一波三折,处处有“盼”,仔细读来,深深地牵动着读者的心。本单元的导语“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指文章写作要以确立思想内容为宗旨,而不以展示其写作技巧为根本。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时首先要确立鲜明的主题,再根据主题从不同的方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中,物理实验自始至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要把它当作整个物理教学的精髓。当前,我国大多数高中都已配备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这就为CAI手段进入物理课堂提供了物质条件。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何充分运用CAI优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1
教学目标:  1.有依据地预测故事情节,读转折处,感受人物形象。  2.聚焦第5~7自然段,在朗读中验证预测,激发运用预测策略读这一类神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猜谜,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儿童谜语 数学应用题)  一、课前谈话:聊一聊“心中的神”  1.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神”性。  同学们读过很多神话故事,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猜一猜和这些“神”有关的神话故事。(出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
教学目标:  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与同伴交流有趣的地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交流方法  1. 回顾导入。  有趣的故事,大家都喜欢听。这段时间,我们开展了“多彩故事,七彩童年”语文主题活动,大家读故事、讲故事,徜徉在故事的海洋中。在与故事中人物嬉笑开怀的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讲故事呢!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