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探究性学习方法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并积极进行有效的探索。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以及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充满了好奇,精力饱满,喜欢用探索的眼光去搜寻世界。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呢?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就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另外,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引起学生注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主动探究。最后,要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已成为当前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生生之间信息交流迅速快捷,实现优势互补,在课堂权益的保护下,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见解,可以跟老师和同学说“不”,也可以让瞬间萌发的智慧火花得以展现。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动学生主动探索。
1.巧设揭题问题情境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
2.巧设阶段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3.巧设发散式问题情境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探究学习中张扬个性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探究性学习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以下合作技能的培养:善于倾听: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善于表达: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及时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合作效率: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
四、注重过程,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淡化结论的正与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实行多元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使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探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既使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惟一化,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总之,实践告诉我们,任何现实中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的解决,都需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探究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独立的或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能提高认知效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养。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初级中学746000)
一、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营造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氛围就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另外,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引起学生注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主动探究。最后,要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已成为当前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生生之间信息交流迅速快捷,实现优势互补,在课堂权益的保护下,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见解,可以跟老师和同学说“不”,也可以让瞬间萌发的智慧火花得以展现。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动学生主动探索。
1.巧设揭题问题情境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
2.巧设阶段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3.巧设发散式问题情境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探究学习中张扬个性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探究性学习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以下合作技能的培养:善于倾听: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善于表达: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及时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合作效率: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
四、注重过程,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淡化结论的正与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实行多元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使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探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既使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惟一化,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总之,实践告诉我们,任何现实中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的解决,都需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探究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独立的或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能提高认知效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养。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初级中学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