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转变了教学观念,创新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细菌形态结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7)04-0142-01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的媒体,教学资源和教育方法进行互动教学,并且将信息化教学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优化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生实践操作环节中,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考核学生,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无法考核操作的问题。现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介绍如下。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选自十二五规划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学时间为2学时。该教材能够较好地适应临床专业学生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与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要求紧密衔接,符合臨床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设计内容“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实践性强,适合用信息化方法实施教学,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基础知识,此内容的学习将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喜欢动手操作,容易忽视细节,缺乏探究意识;但对细菌观察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需要加强操作原理和技巧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临床专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层面的目标:知识目标,即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掌握革兰染色的方法及油镜的使用和保养。能力目标,即解决染色和油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的问题,提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医疗实践操作过程中应细心、严格无菌观念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革兰染色方法及技巧;教学难点是油镜使用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
将学习内容和要求及微课视频,放入网络学习平台,以实际操作视觉效果,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二)信息资源分析
教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电子教室,使每位学生都拥有一部电脑终端,通过任务驱动、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电子版教材、自制微课、模拟实验游戏、人机交互、显微动画等多种信息化手段。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向、自主学习
教师按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及要达到的学习效果要求,同时提供自制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料放到网络学习平台,通过任务驱动、启发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提出问题、教师指导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让学生提出学习的难点,了解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困惑,课中注意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理实一体、解决问题
通过动静结合实践效果进一步提高合作探究,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多种信息化手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
(四)学习总结、拓展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将新知识、新技能融于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开阔视野,提升知识的延展性,启发学生探究知识技能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
(一)提出教改的方向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信息化教学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对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进行形态示教和实践考核的问题,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快速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及时掌握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是职业院校实施教学改革有效途径。
(二)提升教师技能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应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关键性。教师巧妙地将设计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手段进行整合优化并实施应用,有效控制每一环节的实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还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自身角色,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主学习,最后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三)提高教学考核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教室传递示教,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电脑终端观察示教,学生将自制标本片传递至教师主机电脑,使教师能掌握和考核学生的操作水平;还通过人机对话、游戏、电子表格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检测学生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情况,有效而及时考核学生,并可及时了解学生操作步骤掌握的程度;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考核操作的问题,真实反应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考核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素英.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4):140-143.
[2]张建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生理学课程设计[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2(2):151-155.
[关 键 词] 细菌形态结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7)04-0142-01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的媒体,教学资源和教育方法进行互动教学,并且将信息化教学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优化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生实践操作环节中,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考核学生,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无法考核操作的问题。现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介绍如下。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选自十二五规划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学时间为2学时。该教材能够较好地适应临床专业学生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与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要求紧密衔接,符合臨床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设计内容“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实践性强,适合用信息化方法实施教学,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基础知识,此内容的学习将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喜欢动手操作,容易忽视细节,缺乏探究意识;但对细菌观察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需要加强操作原理和技巧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临床专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层面的目标:知识目标,即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掌握革兰染色的方法及油镜的使用和保养。能力目标,即解决染色和油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的问题,提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医疗实践操作过程中应细心、严格无菌观念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革兰染色方法及技巧;教学难点是油镜使用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
将学习内容和要求及微课视频,放入网络学习平台,以实际操作视觉效果,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二)信息资源分析
教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电子教室,使每位学生都拥有一部电脑终端,通过任务驱动、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电子版教材、自制微课、模拟实验游戏、人机交互、显微动画等多种信息化手段。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向、自主学习
教师按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及要达到的学习效果要求,同时提供自制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料放到网络学习平台,通过任务驱动、启发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提出问题、教师指导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让学生提出学习的难点,了解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困惑,课中注意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理实一体、解决问题
通过动静结合实践效果进一步提高合作探究,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多种信息化手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
(四)学习总结、拓展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将新知识、新技能融于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开阔视野,提升知识的延展性,启发学生探究知识技能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
(一)提出教改的方向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信息化教学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对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进行形态示教和实践考核的问题,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快速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及时掌握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是职业院校实施教学改革有效途径。
(二)提升教师技能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应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关键性。教师巧妙地将设计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手段进行整合优化并实施应用,有效控制每一环节的实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还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自身角色,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主学习,最后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三)提高教学考核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教室传递示教,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电脑终端观察示教,学生将自制标本片传递至教师主机电脑,使教师能掌握和考核学生的操作水平;还通过人机对话、游戏、电子表格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检测学生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情况,有效而及时考核学生,并可及时了解学生操作步骤掌握的程度;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考核操作的问题,真实反应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考核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素英.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4):140-143.
[2]张建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生理学课程设计[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2(2):1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