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父亲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8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1年3月31日凌晨,到4月7日凌晨,从发病到离世,仅一个星期。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一下子就没了?一生一世一辈子,就这样变成了一把骨灰?人世间最残酷的现实,最无奈的悲痛啊!“人未有自致者,必也亲丧乎!”孔夫子的意思是,一般人没有充分显露真情的机会,如果有,那一定是在父母过世的时候吧。是的,我人生第一次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丧父之痛,痛何如哉?!
  31日凌晨发病,二哥马上把老人送到了张家港乐余医院住院。4月3日查出肾功能不好,当即转往张家港市人民医院。我知道病情严重了,但4月3日在沂南二中为学生讲了一天课。中午紧急联系机票,想连夜赶回,但周边的临沂和济南都无当天的航班了。4月4日晨六点,我从山东临沂(沂南)专车赶回。奥迪A6,两位司机轮换着开,整整6小时直奔张家港。下午兄弟四人决定马上转往苏州第一人民医院。当时张家港人民医院已不肯做“血透”,说如此高龄,心脏功能又差到极点,“血透”随时会出事。我们依然决定孤注一掷,背水一战,水里捞盐也要转去苏州大医院抢救。我说,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如不转去而让老人终老于当地,我们会永远遗憾的。4日下午6点左右到了苏州一院急诊室。一路上比较平静。当天晚上住进心脏内科病房,人的状况还好。清醒的,能喝水也能吃一点食物——直至5日早上还吃了几个馄饨。6日上午科室主任蒋医生等会诊后决定马上做“血透”。中午11:30进肾科重症监护室,到下午5:30血透结束,第一次竟然挺了过来。我们不能进入陪在身边,只能隔窗看着探望。晚8点多,我接医院电话,说老人心绞痛要注射吗啡,需本人身份证号码。我报了号码后仍不放心,已回相城家中,马上又打车去了一趟医院。又是隔窗望着昏迷酽酽的父亲良久。被护士赶出大门后坐在外间的椅子上不禁潸然泪下。父亲啊,是不是你给了我们即将永别的预感?!然而,我们兄弟四个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你会走得这么快啊。至7日凌晨3时接二哥电话——“爹爹在抢救”,我仍坚定信念,至少能活上十天半个月吧?谁知,当我驱车奔到医院病房时,父亲竟然已经走了,永远地走了!父亲啊,不知你最后时分想了些什么没有?如有,一定是想着怎么没见到你的小儿子吧!
  七日早上返回乡下家中。守灵五日。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怎样的气氛,怎样的礼仪,怎样的真情宣泄啊!家人和直系亲属自不必说,旁系的儿女亲家,几代人的堂兄堂妹,表兄表弟,表叔表舅阿姨,方圆百里,上下五代,告知的和没告知的都来了。生产队——现在称居民小组——的邻居家家户户包括一些已工作和居住在县城的儿女一辈或前或后地都来了。几十年不见的“文革”前后的村干部以及我父亲在人民公社当炊事员的老同事也颤颤巍巍地来了。我们兄弟工作单位的领导及同事好友从苏州和张家港市区分别来了,有的白天来后晚上又专程赶到乡下“陪夜”守灵。吊唁,送礼,慰问;磕头,化纸,上告;下跪,谢礼,披麻戴孝。烟雾缭绕和人头攒动中传出一阵阵哭唱、呜咽、哀乐和断人心肠的鼓号。五天中每天开饭,中午和晚上总共都在30桌上下。前来吊唁的累计400余人。父亲啊,你虽为平民百姓,身后享受的却是豪门富贵之家的场面和规格啊!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父母在乡下邻里关系极好。好多年来,我们兄弟一直劝父母搬去城里住,但总是遭到坚决拒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相邻相亲,他们的精神生活十分富有。这次看着为父亲送行如此纷至沓来的亲友乡邻,如此悲壮隆重的场面,如此丰富厚重的礼节,我突然生出感慨:他们是中国农村最后一代精神贵族!父亲啊,您知道吗,这是我在万分悲痛之际拥有的唯一的一丝欣慰啊!
  十一日出殡。当天按农村习俗过完了“六七”祭祀活动,然后骨灰安葬。我结婚30年来,第一次在老家住了一个星期。可惜啊父亲已不能再和我说话,问这问那了!一个星期以来,我的心时时在流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十二日我给没有告知的本土好友以及经常联系的外地朋友发了条手机短信:
  家父去世,昨天出殡已矣。在失去亲人的痛苦煎熬之际,感恩你给我的生活和人生带来的相遇相爱相助!此生此日,我将永远为您祈福!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即我收到了大家十分感人的短信回复。
  ——“听到噩耗大家都很沉重。高老师节哀,千万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这样老人家走得才会安心。”
  父亲啊,你安心地走吧,老母亲和我们兄弟及一大家子人都挺好的,我们依然会常常合家欢聚的,但从今往后,只能天缺一角了啊!
  ——“怎么会这么突然,节哀!”“啊,不是一直住院治疗吗?顺变!多多保重!”
  他们的话又一次刺痛了我的神经。每次住院都是好端端地回家,这次却只能生离死别阴阳相隔了,而且走得如此之快,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尽管是三十多年的老毛病,每天一大把一大把地吃药,往往心口痛得不能行走几步,但从去年秋天起一直到这次发病前,身体状况特别好。脸色红润,胃口不错,精神状况为十余年之未见,脑子清爽,思维也不见迟钝。每天我打电话回家,往往是父亲先接,一听到他响亮的声音,我马上就精神为之一振。虽然因为他有些耳背,我们不能多聊,但他和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总是:“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亲爱的父亲,现在您还盼望和能够知道我常回家看看吗?!
  ——“啊?我在先生的《相约星期一》中看到过老人家的照片,顺致哀悼。要是路近,我定当前往扶灵。请先生多保重节哀,弟子有机会一定去看望。”“这两天未能与您联系,正牵挂着,却不知尊父仙逝。逝者已矣,生者保重!”“父母健在,会让我们觉得有个精神寄托,无论多大仍可以做他们膝下的孩子。您父亲的离去,一定会让您劳心又劳力了,请您节哀,同时也多保重。有您这样能造福众多师生的优秀的儿子,他一定很欣慰!”
  父母一辈子是个农民,没有什么物质财富传给我们兄弟。但父母勤劳节俭,忠厚善良,远近闻名。父亲是五十年代人民公社的食堂炊事员,后来在公社(以后称“乡”)做过多年小食堂厨师,也开过饭店。在我们乡里他曾是数一数二的厨艺高手。如父亲做的河豚,我以为是天下第一美味。小时候每次吃到河豚,那种鲜、嫩、肥的味道无与伦比,一桌子其他任何菜都觉得没了味道。虽说河豚有毒而有“拼死吃河豚”之说,但父亲烧了一辈子河豚却从没发生过安全事故。我们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父亲心地极为善良厚道,虽脾气耿直,在社会交往中爱憎往往写在脸上,因此容易得罪人——当然他一生中得罪的人也屈指可数。然而父亲对我们兄弟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宠爱有加,用我们农村的话说是极其“嗲”我们的。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未对我发过脾气,给过脸色,更没有一点点的小敲小打了。父亲啊,从您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淡泊宁静,什么叫快乐心态,什么叫幸福人生!怀着一颗神圣的心,做自己喜欢也有益于他人的事,把平凡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尊老爱幼,“泛爱众,而亲仁”,把平常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就是最幸福的人生。几十年来,无论做教师,做校长,还是做亲人,做朋友,我一直如此勉励自己!现在想想,我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子,父亲却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爸爸!现在想想,父亲没留给我们多少物质的东西,但以他优秀的品质传给了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父亲啊,我知道,您一直以有这样的四个儿子而骄傲不已的。祝愿您地下有灵,永远为我们骄傲!
  ——“对不起!您的电话打不进来,节哀吧!如果前辈是自然走完一生,那应该庆幸老人家最后的生活中没什么苦痛。生命确实好脆弱,我们真的只有敬畏它!学生只愿逝者安息!生者珍惜!请您保重身体!”
  小朋友啊,你怎么如此聪明,家父真的如你所说,走得十分安详,十分平静。好人一生平安。在医院开始几天说胸闷难受,但最后的日子里问他时反而总说没什么难过,直到临终前最后几小时最后一分钟,都极平静。平静得犹如一片枯叶落地,犹如油干灯草而尽啊!父亲本来姓董,是招女婿入赘沈家的,因此我三个哥哥和女儿一代都随沈姓,而我则是小时候认了高姓干爹干妈随姓都改了过去的。我董家祖上虽是乡野平民,却家风淳朴,人丁兴旺,和睦幸福。我大伯父家9个子女,二伯父家6个儿子,我们是兄弟4个。勤劳、善良、能干、孝顺、团结。传承着几世几代的良好家风门风,让我一直引以为豪!而且,也许是“相随心转”,我父亲和伯父都生得慈眉善目,拥有菩萨心肠。也许,亲爱的父亲一辈子大慈大悲大德,因此上苍眷顾而不忍让他痛苦。也许,这是父亲对我们的最后一次宠爱——不忍因为他的痛苦让我们愈发伤心。父亲啊,您能回答儿子吗?
  ——“希望您尽快从失父的悲痛中走出来,老人只是到他该去的地方享乐罢了……挥挥手,让他安心上路……开心一点,笑笑……”
  谢谢你的安慰,但我怎么能笑得起来呢,今天已是4月19日,写这篇文字之际,眼泪依然不时和着笔墨而流淌!父亲啊,我一向不信鬼神,但此时此刻,我真希望您地下有知,仍能和儿子有个交流。您知道吗,这么多真诚和亲切的安慰,并不能减轻我思念您的痛苦,因为我觉得儿子并未充分尽到孝心啊。“父母在,不远游”,我却在几年前到了苏州工作。知道父母年迈有病,我们兄弟商量,请二哥放下工作常年陪伴在双亲身边,朝夕侍候。我虽常常回家看望,也给父亲买药品带食物,但往往回也匆匆,别也匆匆,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实在太少。这次父亲住院,特别是转往苏州治疗后,我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哪怕父亲住院一百天一千天,我也一定朝夕陪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会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然而,纵然是现代医术也回天无力,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个实在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子欲养而父不在,父亲啊,您知道儿子这个天大的遗憾、无奈和痛苦吗?
  ——“同悲同哀。三年前,我也经历了。男人有两次真正长大的时刻,成为父亲和失去父亲。”
  与我“心有戚戚焉”!经历了送走和哭悼父亲,我似乎真正完成了成长成熟,可惜为时已晚。我再也不能为父亲买好吃的和他喜欢的东西了,再也不能陪着父亲一起吃饭一起聊聊历历往事了,再也不能在病床前为父亲端茶送水了,再也不能为父亲尽这样那样的孝心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侍好母亲,就是友爱兄弟家人。我想,这也是您最希望我做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应该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建立好了,人生的事业才能有所作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就是人的根本啊!先哲的真知如日月经天,然而以前我总一知半解,甚至不以为然。失去了父亲,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人生痛苦之后,我似乎一下子真正读懂并发誓以后一定要真正践行了。亲爱的父亲,这是您留给儿子最后也是最好的嘱托吧?还有,就是将您传递给我的仁慈爱心转化为生活的动力和未来的阳光。前天,我和一位外地来苏州工作的教师挚友小聚,知道他82岁的老母生活在几百里外的老家,而他尽管很有孝心,经常给老人汇钱寄物,平时却疏于问候。我三番五次向他进言,做不到每天起码也得每周向老人家做一次电话问候。我说,孝敬父母不能等待,不能吝啬,不能自我原谅。他连连点头。父亲啊,我想您一定会支持和赞赏您的儿子的啊!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心里默默念诵着先圣的谆谆教诲。《弟子规》有云:“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几十年来,我一直以这样的箴言要求自己,也教育我的学生和晚辈。父亲啊,您一直在乡邻面前夸耀您的儿子,但为何天不假年,而且走得如此仓促!您87年的人生,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血统基因,更是永远没有穷尽的遗憾、思念和回忆啊!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督导室)
其他文献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实施,《纲要》规划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军号。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在全国率先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率先颁布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此后,江苏省委、省政府陆续
上篇:天生斯人    1 斯人此生  一块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面镌刻着一行醒目的碑文:“我为一辈子当小学教师感到自豪。”  是谁。把自己的职业引以为荣?是谁,对自己的事业钟爱一生?目光再次定格——镶嵌在石碑中的照片上,一位慈祥的老人,正在鲜花丛中含笑……  没错,她就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而这简短的一句话碑文,是她的肺腑之言,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1910年12月,斯霞出生于浙江诸暨——这个名儒
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个人的成就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人的生成——一个稳定而且持续不断的工作而服务。  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
学校行政会议是否可以取消?    R校长在16年前受命到实验小学当校长。报到的第一个星期,学校领导班子的一位成员就告诉他:“你来了,有一个现象无论如何要改变,就是行政会议繁多且效率低下。”这位善意提醒的班子成员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次,行政会议从下午一点开始,一直到晚上一点半才结束。这次“马拉松”行政会议的主要成因就是学校主要领导在人事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大家互不相让。  R校长在就任的第一个学
他,从“南菁”起航,一路走来廿六载;  他,在“课改”弄潮,投身教改三循环;  他,对“管理”出招,亮出特色人人赞;  他,向“传统”挑战,一石击水四方撼。  他就是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过建春。  南菁特有的“修文、明德、立天下”的进取准则,给了他前行的方向。如今,他是学科领域当之无愧的带头人。从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到省特级教师,再到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洒脱,跨得豪迈。  1994
[教学片断一]    问题情境: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老师对其中3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  师:你知道谁投得准一些吗?  (先要求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然后集体交流。)  生1:假设3人都投了100次,按这样的投篮水平类推,王一江会投中64个,姚小明会投中65个,赵凡会投中60个,所以姚小明投得准些。  生2:用他的方法只要比较王一江和姚小明就行了,因为姚小明和赵凡都投了
上海师范大学袁小明先生,从1971年起从事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史的研究和教学,1976年起专攻数学史兼及数学教育科学,1991年3月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思想史导论》一书。作者在“序言”中写道:本书的写作历经整三年,其间所遇到的困难和艰辛已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了。书中的许多章节数易其稿,全书的草稿用纸是誊清后用纸的三倍。毫不夸张地说,书是集先生20年研究成果的呕心沥血之作,这一点也不为过。  
在“倍数和因数”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指导思想来进行教学,通过两轮的试教,我和同组伙伴一次一次地改变教学设计。一再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向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探究,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而且合作交流的能力、勇于尝试探究的意识也得到了发展,同时还满足了儿童“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要。    一、解读教材
提起学生社团的价值或意义,第一个直觉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是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但细细琢磨,组建学生社团的价值与意义远非如此。学生社团的组建方式、社团内容、管理模式等均可折射出一所学校的价值追求。因此,挖掘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道德实践、道德体验因素,促进道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大有文章可做。  一、社团主角的变化:主动搭建道德成长的平台  社团的主角应当是谁?当然
任何一种教学流派的形成与繁荣,都需要有一批名优教师的引领和带动;而名优型教师的培养,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与载体。创办于2001年的南通市通州区“名师之路”教育科研协会(简称通州“名师协会”),就是这样一个以培养和造就通州“名师”为主要宗旨的学习型、研究性组织。协会自创办以来,始终注意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和研究,有效地促进了会员教学素养的提升及个人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的孕育和萌生。协会已先后培养出了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