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已成为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要求。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当前,加强华北地区教育合作,无论从教育自身发展,还是从服务经济建设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教育自身发展来讲,华北地区的教育合作适应国家总体教育发展战略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在规定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任务时,也提出要加快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推进职业教育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等。这些规定,是我们开展教育合作的国家政策基础。而在客观现实层面,华北各地的教育也确实存在发展程度不一甚至差别很大的情况。从高等教育来讲,各地高校数量和学生数量分布不均衡,与高水平大学和部属院校拥有量差别较大,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不一;从职业教育来讲,由于各地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分别与各地经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基础教育来讲,各地“普九”程度和质量不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呈现多指向性;从教育保障来讲,各地经费投入力度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学生人均经费在全国的位次相差悬殊,群众对教育消费的承受力也不一样,等等。这些客观现实,使得华北地区共同贯彻国家战略,深入开展合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而上述差别所形成的多样性、互补性,也成为今后合作走向成功的良好基础。
从教育的外部环境来讲,区域教育合作是华北地区加强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当前,以首都为中心的华北经济圈,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与长三角、珠三角几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因此,加强华北各地的经济合作互动和共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地政协连年举办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倡议将华北列为“十二五”国家统筹创新发展示范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也正在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论证,上述举措都表明这种合作正在船快步伐和更加深入。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知识已成为发展永恒的重要资源,知识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今天,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内容的新经济指数上。而华北地区由于政治、文化、区位等多方面因素,新经济指数在全国的位次相差很多,京、津在全国领先,而冀、晋、蒙都比较落后,出现严重的不平衡。要提高华北地区整体竞争力,必须保证京、津的领先优势,同时着力改变冀、晋、蒙传统经济成分过多的不利局面,使华北五地新经济指标在全国共同领先。这就要求华北地区在开展合作过程中,高度重视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合作,而这种合作必须依靠知识的共同投资和人才资源的联合开发,从根本上来说,就必须依靠区域教育的密切合作。
河北省环绕京津,毗邻晋蒙,东临渤海,区位优势明显。经过多年探索,河北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农村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取得了新突破;以强势特色学科带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河北省拥有1,350万人的庞大教育人口,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全社会支持教育的氛围基本形成,教育改革和开放的意识浓厚,有着吸收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借助发达地区教育外力的强烈愿望。近年来,河北省主动开展与周边地区的教育合作,与北京市、天津市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目前,冀京、冀津高校干部交流挂职、联合培养研究生、中职联合招生与合作力学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河北省与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两地在招生考试、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也日益加强。这些合作都为河北省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重要借鉴,也为今后开展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进一步增强合作实效,我们认为今后要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构建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华北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华北五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大事宜,交流教育发展情况,总结和部署年度教育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着眼于构建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五地教育领域各个相关部门成立专业合作委员会,建立双边、多边定期联系与互访机制,推进各专业领域合作蓬勃开展。
二是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地区现有国家和省市级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资源,共同开发建设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建立区域内教学名师、教育专家资源库,逐步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整合教育师资培训资源,结合各自优势开展分工协作,努力实现教师培训资源共享。相互开放并共同建设华北地区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区域内学生的校际交流。
三是破除体制机制壁垒。统筹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实训资源,共建共享面向华北地区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行区域内非学历教育互认,共同开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技能培训证书,相互认可已经开发的各类培训项目及技能证书。共同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允许高校互聘教师,不断加大教师对口支援和交流力度。建立区域内一体化的毕业生就业网络,逐步消除毕业生就业体制壁垒,促进区域内各类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是拓展教育合作领域。共同开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共同建设符合区域发展战略需要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区域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同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深化区域内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教师开展课题合作、联合攻关,提高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水平。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联合申请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共同参与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等系列重大项目,以项目合作为引领,全方位提升区域教育发展竞争力。
华北地区区域教育合作已经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燕赵大地的教育工作者,将与华北各省市区一起,发扬集体智慧、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打造华北区域教育品牌,共同开创华北教育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常晶]
从教育自身发展来讲,华北地区的教育合作适应国家总体教育发展战略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在规定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任务时,也提出要加快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推进职业教育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等。这些规定,是我们开展教育合作的国家政策基础。而在客观现实层面,华北各地的教育也确实存在发展程度不一甚至差别很大的情况。从高等教育来讲,各地高校数量和学生数量分布不均衡,与高水平大学和部属院校拥有量差别较大,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不一;从职业教育来讲,由于各地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分别与各地经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基础教育来讲,各地“普九”程度和质量不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呈现多指向性;从教育保障来讲,各地经费投入力度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学生人均经费在全国的位次相差悬殊,群众对教育消费的承受力也不一样,等等。这些客观现实,使得华北地区共同贯彻国家战略,深入开展合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而上述差别所形成的多样性、互补性,也成为今后合作走向成功的良好基础。
从教育的外部环境来讲,区域教育合作是华北地区加强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当前,以首都为中心的华北经济圈,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与长三角、珠三角几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因此,加强华北各地的经济合作互动和共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地政协连年举办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倡议将华北列为“十二五”国家统筹创新发展示范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也正在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论证,上述举措都表明这种合作正在船快步伐和更加深入。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知识已成为发展永恒的重要资源,知识创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今天,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内容的新经济指数上。而华北地区由于政治、文化、区位等多方面因素,新经济指数在全国的位次相差很多,京、津在全国领先,而冀、晋、蒙都比较落后,出现严重的不平衡。要提高华北地区整体竞争力,必须保证京、津的领先优势,同时着力改变冀、晋、蒙传统经济成分过多的不利局面,使华北五地新经济指标在全国共同领先。这就要求华北地区在开展合作过程中,高度重视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合作,而这种合作必须依靠知识的共同投资和人才资源的联合开发,从根本上来说,就必须依靠区域教育的密切合作。
河北省环绕京津,毗邻晋蒙,东临渤海,区位优势明显。经过多年探索,河北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农村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取得了新突破;以强势特色学科带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河北省拥有1,350万人的庞大教育人口,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全社会支持教育的氛围基本形成,教育改革和开放的意识浓厚,有着吸收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借助发达地区教育外力的强烈愿望。近年来,河北省主动开展与周边地区的教育合作,与北京市、天津市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目前,冀京、冀津高校干部交流挂职、联合培养研究生、中职联合招生与合作力学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河北省与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两地在招生考试、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也日益加强。这些合作都为河北省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重要借鉴,也为今后开展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进一步增强合作实效,我们认为今后要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构建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华北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华北五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大事宜,交流教育发展情况,总结和部署年度教育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着眼于构建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五地教育领域各个相关部门成立专业合作委员会,建立双边、多边定期联系与互访机制,推进各专业领域合作蓬勃开展。
二是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地区现有国家和省市级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资源,共同开发建设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建立区域内教学名师、教育专家资源库,逐步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整合教育师资培训资源,结合各自优势开展分工协作,努力实现教师培训资源共享。相互开放并共同建设华北地区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区域内学生的校际交流。
三是破除体制机制壁垒。统筹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实训资源,共建共享面向华北地区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行区域内非学历教育互认,共同开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技能培训证书,相互认可已经开发的各类培训项目及技能证书。共同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允许高校互聘教师,不断加大教师对口支援和交流力度。建立区域内一体化的毕业生就业网络,逐步消除毕业生就业体制壁垒,促进区域内各类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是拓展教育合作领域。共同开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共同建设符合区域发展战略需要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区域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同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深化区域内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教师开展课题合作、联合攻关,提高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水平。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联合申请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共同参与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等系列重大项目,以项目合作为引领,全方位提升区域教育发展竞争力。
华北地区区域教育合作已经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燕赵大地的教育工作者,将与华北各省市区一起,发扬集体智慧、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打造华北区域教育品牌,共同开创华北教育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常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