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中美两国主要通过学分要求、考核制度和学位论文来对学生进行评估。文章从上述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博士生教育评估进行了比较,以为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教育评估 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培养博士生最多的国家,其博士生培养质量在许多学科上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如何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基于这个问题,笔者从中美比较的视角来研究博士生教育的评估,以期从中得到借鉴。
一、中美博士生教育评估的比较
1. 学分要求
学分制是中美两国普遍采用的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通过检验学生完成学分的情况,可以找出两国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提高博士生培养的质量。由此可见,两国博士生完成学分的情况是评估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国博士生学制为3~5年,一般不得超过7年,要求修完60~70个学分,只有完成规定的这些学分才能够毕业。美国虽然各大学要求不一,但均要求博士生必须达到本专业所规定的学分,有的还要求做有一定学分规定的设计作业和调研报告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顺利拿到学位。美国博士生培养采取的这种学分制,给了博士生培养年限很大的弹性,博士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修业年限,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科和不同情况的博士生。
我国目前实行的学分制尚处于实践阶段,有些方面还不完善,学位课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所修课程的学分必须达到本专业所规定的学分,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毕业。目前,在我国培养博士生的学校中,仅有三分之一实行学分制,其余均是学年制。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学分制实际上是学分制和学时制的结合,即学年学分制。这种学年学分制容易造成学生忽视学习的质量,使有些学生单纯从学分出发进行选课,从而造成部分学生只重视拿到学分,而不注重课程内容和质量,无法达到博士生选课的目的。此外,这种学年学分制也制约了博士生学制的弹性,不能满足各类博士生学习的要求。
2. 考核制度
考试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研究生教育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知识掌握程度的证明。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阶段和最终的学习成果,从而可以找出长处与不足,适时地进行巩固与改进。考核制度也是两国博士生教育评估的重要方面。
美国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及淘汰制,入学率很高,淘汰率也较高,目的就是通过筛选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由于实行淘汰制度,学生在课程修习、资格考试、论文研究等环节中都有被淘汰的危险,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学习压力。这客观上促进了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有效地保障了博士生培养的质量。美国博士生入学1年后要进行一次资格鉴定考试,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考试内容包括学生主攻与兼攻课程及有关基础课,考试由学位委员会主持,没有补考。只有通过考试,才真正获得了博士生的学习资格,否则就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许多大学招收博士生人数,往往超过应录取人数,目的在于一年后进行筛选。一般研究院淘汰率在10%~15%,著名的大学淘汰率较高,可达30%~40%。美国的博士生在选择导师和做论文之前,还需要通过一次关键性考试,即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才成为博士候选人,有资格参加博士论文答辩,考试失败,可补考一次。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考试,由各系资格考试委员会组织与实施。资格考试的方式与要求在各大学甚至同一大学的不同系亦是不相同的,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命题考试加口试,一种是文献分析、申请课题报告或研究计划,还有一种是积累考试。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既是一项考查博士生平时学习成绩的测试,又是美国大学实行博士生严格淘汰制的一次全面考核。其平均淘汰率为5%左右,多则达到30%。这项考试有效保障了美国博士生教育的质量。
我国“严进宽出”的研究生制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虽然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但相比之下,考试比较容易,几乎没有学生被淘汰。我国博士生的培养过分注重入学考试,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查。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进行所学课程的考试外,没有其他形式的考查。学生只要能在指定时间内学完必修课程,通过考试,在最后一年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即可授予研究生学位。事实上,很少有学生因论文答辩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这样的考核制度,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造成了研究生中较为普遍的入学前使劲学、入学后使劲玩的不良现象。
3.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标志着学校的学术水平与科学研究水平。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博士生学习、科研能力和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论文的学术质量和科学价值,是评定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所以,对学位论文的评估是博士生教育评估的重要方面。
在美国,每年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论文不合格不能获得学位。美国研究生导师十分重视研究生论文答辩,认为应严肃对待学术研究,他们往往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要求学生。美国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一般由包括导师在内五名教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与博士生本人共同商定。程序是先由博士生准备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指导委员会听取报告,若获通过,博士生方可着手撰写。论文需要经过导师和指导委员会成员及相关专家的审阅、修改,指导教师一致同意以后送交答辩委员会。一般而言,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公开答辩,在一周前向全系公布答辩日期和地点。答辩内容涉及论文存在的问题、疑点和与论文相关领域的知识。答辩是为了考查学生对相关文献、研究问题、相关领域知识的把握。答辩后,学位委员会进行秘密讨论、投票。如果委员会由五人组成,只能有一票否决,如果由六或七人组成,则最多只能有两票否决,达不到这样的比例则表明不通过。如果答辩失败,可以补考,一般学校规定只能补考一次,有些学校规定有两次补考机会。
在我国,学位论文往往作为获得硕士学位的主要标准,学生一旦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入学后的考试也往往形同虚设,而之后的论文答辩更如同上了保险,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我国博士生入学后,在第一学年内写出论文选题报告,然后在论证会上通过选题意义、价值、研究范围,就可行性进行论证,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完成计划,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授予学位。对论文评定“主要审核作者是否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是否做出了创造性成果”。对学位授予“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论文答辩公开进行,获2/3票数即为通过。
二、思考与借鉴
通过以上中美博士生教育评估现状和特点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培养博士生教育方面与美国还是有一定差距。笔者认为我国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 大力发展学分制,放宽学制限制
从美国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学分制的完善可以提高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我国现行的学分制尚且有待改善,因为这种所谓的学分制实质上是一种学年学分制,学分的要求是与学年相关的,所以导致学制的弹性比较小,学生基本上得按照学年一步一步读下来,这无形中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国应当大力发展学分制,将学分制与学分要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加大学制弹性,放宽学制限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休整机会与时间。同时,应该尽快建立科学的转学制度,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学、转导师,促进资源的再优化。
2.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引进淘汰制
为了提高博士生的质量,应该重视博士生的教育评估,考核制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考核组织。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考核组织应由主管博士生工作的校领导负责,并担任考核组组长,考核组成员由研究生院(部)领导和各院系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教师及导师组成,按专业分组进行考评。
(2)采取灵活的考核工作方式。根据博士生考核工作的具体要求,采取集中和平时累计相结合的考核工作方式,减轻考核的工作强度。集中考核指考核指标的评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对博士生学习成绩考核,必须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采取集中考核评议;平时累计考核是根据博士生的考核要求,结合平时表现,做好考核项目的积累工作。
(3)增加考核的透明度。可以建立师生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约束机制,采取考核数字和数据公开的形式,让博士生不但可以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各项情况,同时公布考核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如有疑问,也可提出申请,考核部门应及时回答有关问题。考核结束后,研究生院(部)应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通过以上几项的保障,淘汰制便得以进行。我国应该在考核的每个环节中引进淘汰制,这样可以激发博士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博士生的质量。
3. 严把学位论文关
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最严肃的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可以检验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考察学生在文献检索、资料运用、论文写作、观点论证和辩驳等方面的水平和技巧。对于学校来说,博士生学位论文是检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对于导师来说,博士生学位论文是检验导师指导质量的主要依据。提高博士生的论文质量,首先要严格审查博士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其次,为了使博士生学位论文题目的选择能够处于学科发展前沿,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制度,提倡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导师参加开题和预审,以利于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再次,可以采取随机抽取、双盲送审、导师回避、公开答辩等形式,以确保学位论文的高质量;最后,要建立论文评审专家库,甚至可以请相关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参评,确立具体、明确的指标体系,强调论文的创造性、前沿性、开拓性和学术规范性。
参考资料
1 陶季邑.美国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及其借鉴[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1):53-56
2 王永盛.中美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 1998(2):32-37
3 徐晓云.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简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5):73-79
4 张文修.谈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4(3):25-30
5 孙希.美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7(2):48-52
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1984
7 张记龙,李飞跃.中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措施比较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9-84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熊建辉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教育评估 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培养博士生最多的国家,其博士生培养质量在许多学科上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如何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基于这个问题,笔者从中美比较的视角来研究博士生教育的评估,以期从中得到借鉴。
一、中美博士生教育评估的比较
1. 学分要求
学分制是中美两国普遍采用的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通过检验学生完成学分的情况,可以找出两国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提高博士生培养的质量。由此可见,两国博士生完成学分的情况是评估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国博士生学制为3~5年,一般不得超过7年,要求修完60~70个学分,只有完成规定的这些学分才能够毕业。美国虽然各大学要求不一,但均要求博士生必须达到本专业所规定的学分,有的还要求做有一定学分规定的设计作业和调研报告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顺利拿到学位。美国博士生培养采取的这种学分制,给了博士生培养年限很大的弹性,博士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修业年限,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科和不同情况的博士生。
我国目前实行的学分制尚处于实践阶段,有些方面还不完善,学位课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所修课程的学分必须达到本专业所规定的学分,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毕业。目前,在我国培养博士生的学校中,仅有三分之一实行学分制,其余均是学年制。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学分制实际上是学分制和学时制的结合,即学年学分制。这种学年学分制容易造成学生忽视学习的质量,使有些学生单纯从学分出发进行选课,从而造成部分学生只重视拿到学分,而不注重课程内容和质量,无法达到博士生选课的目的。此外,这种学年学分制也制约了博士生学制的弹性,不能满足各类博士生学习的要求。
2. 考核制度
考试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研究生教育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知识掌握程度的证明。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阶段和最终的学习成果,从而可以找出长处与不足,适时地进行巩固与改进。考核制度也是两国博士生教育评估的重要方面。
美国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及淘汰制,入学率很高,淘汰率也较高,目的就是通过筛选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由于实行淘汰制度,学生在课程修习、资格考试、论文研究等环节中都有被淘汰的危险,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学习压力。这客观上促进了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有效地保障了博士生培养的质量。美国博士生入学1年后要进行一次资格鉴定考试,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培养质量。考试内容包括学生主攻与兼攻课程及有关基础课,考试由学位委员会主持,没有补考。只有通过考试,才真正获得了博士生的学习资格,否则就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许多大学招收博士生人数,往往超过应录取人数,目的在于一年后进行筛选。一般研究院淘汰率在10%~15%,著名的大学淘汰率较高,可达30%~40%。美国的博士生在选择导师和做论文之前,还需要通过一次关键性考试,即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才成为博士候选人,有资格参加博士论文答辩,考试失败,可补考一次。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考试,由各系资格考试委员会组织与实施。资格考试的方式与要求在各大学甚至同一大学的不同系亦是不相同的,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命题考试加口试,一种是文献分析、申请课题报告或研究计划,还有一种是积累考试。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既是一项考查博士生平时学习成绩的测试,又是美国大学实行博士生严格淘汰制的一次全面考核。其平均淘汰率为5%左右,多则达到30%。这项考试有效保障了美国博士生教育的质量。
我国“严进宽出”的研究生制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虽然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但相比之下,考试比较容易,几乎没有学生被淘汰。我国博士生的培养过分注重入学考试,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查。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进行所学课程的考试外,没有其他形式的考查。学生只要能在指定时间内学完必修课程,通过考试,在最后一年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即可授予研究生学位。事实上,很少有学生因论文答辩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这样的考核制度,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造成了研究生中较为普遍的入学前使劲学、入学后使劲玩的不良现象。
3.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标志着学校的学术水平与科学研究水平。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博士生学习、科研能力和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论文的学术质量和科学价值,是评定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所以,对学位论文的评估是博士生教育评估的重要方面。
在美国,每年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论文不合格不能获得学位。美国研究生导师十分重视研究生论文答辩,认为应严肃对待学术研究,他们往往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要求学生。美国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一般由包括导师在内五名教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与博士生本人共同商定。程序是先由博士生准备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指导委员会听取报告,若获通过,博士生方可着手撰写。论文需要经过导师和指导委员会成员及相关专家的审阅、修改,指导教师一致同意以后送交答辩委员会。一般而言,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公开答辩,在一周前向全系公布答辩日期和地点。答辩内容涉及论文存在的问题、疑点和与论文相关领域的知识。答辩是为了考查学生对相关文献、研究问题、相关领域知识的把握。答辩后,学位委员会进行秘密讨论、投票。如果委员会由五人组成,只能有一票否决,如果由六或七人组成,则最多只能有两票否决,达不到这样的比例则表明不通过。如果答辩失败,可以补考,一般学校规定只能补考一次,有些学校规定有两次补考机会。
在我国,学位论文往往作为获得硕士学位的主要标准,学生一旦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入学后的考试也往往形同虚设,而之后的论文答辩更如同上了保险,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我国博士生入学后,在第一学年内写出论文选题报告,然后在论证会上通过选题意义、价值、研究范围,就可行性进行论证,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完成计划,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授予学位。对论文评定“主要审核作者是否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是否做出了创造性成果”。对学位授予“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论文答辩公开进行,获2/3票数即为通过。
二、思考与借鉴
通过以上中美博士生教育评估现状和特点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培养博士生教育方面与美国还是有一定差距。笔者认为我国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 大力发展学分制,放宽学制限制
从美国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学分制的完善可以提高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我国现行的学分制尚且有待改善,因为这种所谓的学分制实质上是一种学年学分制,学分的要求是与学年相关的,所以导致学制的弹性比较小,学生基本上得按照学年一步一步读下来,这无形中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国应当大力发展学分制,将学分制与学分要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加大学制弹性,放宽学制限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休整机会与时间。同时,应该尽快建立科学的转学制度,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学、转导师,促进资源的再优化。
2.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引进淘汰制
为了提高博士生的质量,应该重视博士生的教育评估,考核制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考核组织。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考核组织应由主管博士生工作的校领导负责,并担任考核组组长,考核组成员由研究生院(部)领导和各院系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教师及导师组成,按专业分组进行考评。
(2)采取灵活的考核工作方式。根据博士生考核工作的具体要求,采取集中和平时累计相结合的考核工作方式,减轻考核的工作强度。集中考核指考核指标的评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对博士生学习成绩考核,必须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采取集中考核评议;平时累计考核是根据博士生的考核要求,结合平时表现,做好考核项目的积累工作。
(3)增加考核的透明度。可以建立师生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约束机制,采取考核数字和数据公开的形式,让博士生不但可以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各项情况,同时公布考核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如有疑问,也可提出申请,考核部门应及时回答有关问题。考核结束后,研究生院(部)应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通过以上几项的保障,淘汰制便得以进行。我国应该在考核的每个环节中引进淘汰制,这样可以激发博士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博士生的质量。
3. 严把学位论文关
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最严肃的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可以检验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考察学生在文献检索、资料运用、论文写作、观点论证和辩驳等方面的水平和技巧。对于学校来说,博士生学位论文是检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对于导师来说,博士生学位论文是检验导师指导质量的主要依据。提高博士生的论文质量,首先要严格审查博士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其次,为了使博士生学位论文题目的选择能够处于学科发展前沿,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制度,提倡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导师参加开题和预审,以利于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再次,可以采取随机抽取、双盲送审、导师回避、公开答辩等形式,以确保学位论文的高质量;最后,要建立论文评审专家库,甚至可以请相关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参评,确立具体、明确的指标体系,强调论文的创造性、前沿性、开拓性和学术规范性。
参考资料
1 陶季邑.美国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及其借鉴[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1):53-56
2 王永盛.中美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 1998(2):32-37
3 徐晓云.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简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5):73-79
4 张文修.谈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4(3):25-30
5 孙希.美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7(2):48-52
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1984
7 张记龙,李飞跃.中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措施比较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9-84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熊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