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初期,幼儿在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状态:不停地换区域,游戏不深入;热衷于摆弄游戏材料;偏爱“娃娃家”等少数区域,致使区域间冷热不均;缺乏角色意识,常常分不清自己的角色。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四个策略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一、顺应,尊重幼儿对区域和游戏伙伴的选择
小班初期,幼儿基本是平行游戏行为,游戏中同伴间的交往不多,并且很难在同一个区域持续地游戏。因此,教师应针对这一现状,采用顺应的策略。如果幼儿专注游戏,即便没有交往沟通,教师也不应急着催促、拔高,应该适度允许幼儿换区域游戏。
二、满足,尊重幼儿操作和摆弄游戏材料的需要
角色游戏的初期,幼儿热衷于重复摆弄玩具或游戏材料,重复模仿成人的一些简单动作,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这一特点,满足他们摆弄材料和简单模仿的需求。
1.提供大量相同和相似的材料。在开设新的角色区域时,教师可以将该区的相同材料先分成若干份。如在“小医院”放置3个~4个药箱和3份~4份扮演医生的材料,让更多幼儿有机会扮演医生。也可以将热门区域多开设几个,如同时开设2个~3个“理发店”,充分满足幼儿都想扮演理发师摆弄理发用品的需要。待幼儿兴趣转移后,再合并成一个大的“理发店”。
2.适时增添材料。小班初期,幼儿的游戏开展多依赖于操作材料,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随时增添。如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娃娃家”给娃娃洗澡,就可以适时投放沐浴用品。
3.从材料入手引导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小班幼儿乐于摆弄材料的特点,从介绍材料、提供材料入手丰富游戏内容。如小医院开张之初,幼儿“医生”与“病人”不分,总是“医生”做“病人”的事,“病人”做“医生”的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幼儿分清角色,而是向幼儿介绍不同材料的用途:听诊器是干什么的,如何使用镊子等。等幼儿对材料有了充分的感知和探索后,再引导幼儿了解哪些材料是医生用的,哪些材料是护士用的,并介绍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要说些什么。最后,引导幼儿认识医生的角色行为和病人的角色行为。
三、等待,等待幼儿生活和游戏经验的积累
角色游戏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幼儿生活经验的制约,这也是小班幼儿最爱玩和最会玩“娃娃家”的原因。考虑到各游戏区之间会因幼儿生活经验的多寡而表现得冷热不均,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特点与水平,逐步建立各游戏区。最初,应多开设几个“娃娃家”,一段时间后,可以酌情撤掉一个,增开幼儿常去的“小饭店”。如果本班幼儿最近生病的比较多,医院里的人、事、物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就可以适时开设“小医院”。那些距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游戏,如“小银行”,就应该暂缓尝试。
四、支持,帮助幼儿明确角色并尝试扮演
扮演角色是角色游戏的关键要素。小班初期的幼儿常常缺乏角色意识,如分不清自己是医生还是病人,明明是客人却去做服务员的事。因此,教师可以从帮助幼儿学习扮演角色入手。
1.每个区设立角色牌,让幼儿知道各个区有哪些角色。游戏时,幼儿自选角色牌并悬挂在身上,以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巩固对自己所充当角色的认知。
2.在游戏小结时,重点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扮演的角色及其行为内容。教师可以这样问幼儿:“你做妈妈时,都做了哪些事?”“你当小医生,是怎么看病的呢?”这样的讨论,能帮助幼儿明确和丰富相关角色行为,丰富幼儿扮演角色的相关经验。
3.学习角色的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符合某角色特征的、特定的语言,如医生用语“你哪里不舒服”,小饭店服务员用语“欢迎光临,想吃点什么”。掌握了某些角色用语和对话,能引导幼儿更准确地扮演某个角色。
一、顺应,尊重幼儿对区域和游戏伙伴的选择
小班初期,幼儿基本是平行游戏行为,游戏中同伴间的交往不多,并且很难在同一个区域持续地游戏。因此,教师应针对这一现状,采用顺应的策略。如果幼儿专注游戏,即便没有交往沟通,教师也不应急着催促、拔高,应该适度允许幼儿换区域游戏。
二、满足,尊重幼儿操作和摆弄游戏材料的需要
角色游戏的初期,幼儿热衷于重复摆弄玩具或游戏材料,重复模仿成人的一些简单动作,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这一特点,满足他们摆弄材料和简单模仿的需求。
1.提供大量相同和相似的材料。在开设新的角色区域时,教师可以将该区的相同材料先分成若干份。如在“小医院”放置3个~4个药箱和3份~4份扮演医生的材料,让更多幼儿有机会扮演医生。也可以将热门区域多开设几个,如同时开设2个~3个“理发店”,充分满足幼儿都想扮演理发师摆弄理发用品的需要。待幼儿兴趣转移后,再合并成一个大的“理发店”。
2.适时增添材料。小班初期,幼儿的游戏开展多依赖于操作材料,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随时增添。如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娃娃家”给娃娃洗澡,就可以适时投放沐浴用品。
3.从材料入手引导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小班幼儿乐于摆弄材料的特点,从介绍材料、提供材料入手丰富游戏内容。如小医院开张之初,幼儿“医生”与“病人”不分,总是“医生”做“病人”的事,“病人”做“医生”的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幼儿分清角色,而是向幼儿介绍不同材料的用途:听诊器是干什么的,如何使用镊子等。等幼儿对材料有了充分的感知和探索后,再引导幼儿了解哪些材料是医生用的,哪些材料是护士用的,并介绍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要说些什么。最后,引导幼儿认识医生的角色行为和病人的角色行为。
三、等待,等待幼儿生活和游戏经验的积累
角色游戏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幼儿生活经验的制约,这也是小班幼儿最爱玩和最会玩“娃娃家”的原因。考虑到各游戏区之间会因幼儿生活经验的多寡而表现得冷热不均,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特点与水平,逐步建立各游戏区。最初,应多开设几个“娃娃家”,一段时间后,可以酌情撤掉一个,增开幼儿常去的“小饭店”。如果本班幼儿最近生病的比较多,医院里的人、事、物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就可以适时开设“小医院”。那些距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游戏,如“小银行”,就应该暂缓尝试。
四、支持,帮助幼儿明确角色并尝试扮演
扮演角色是角色游戏的关键要素。小班初期的幼儿常常缺乏角色意识,如分不清自己是医生还是病人,明明是客人却去做服务员的事。因此,教师可以从帮助幼儿学习扮演角色入手。
1.每个区设立角色牌,让幼儿知道各个区有哪些角色。游戏时,幼儿自选角色牌并悬挂在身上,以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巩固对自己所充当角色的认知。
2.在游戏小结时,重点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扮演的角色及其行为内容。教师可以这样问幼儿:“你做妈妈时,都做了哪些事?”“你当小医生,是怎么看病的呢?”这样的讨论,能帮助幼儿明确和丰富相关角色行为,丰富幼儿扮演角色的相关经验。
3.学习角色的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符合某角色特征的、特定的语言,如医生用语“你哪里不舒服”,小饭店服务员用语“欢迎光临,想吃点什么”。掌握了某些角色用语和对话,能引导幼儿更准确地扮演某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