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知识、体验选用适合他们思维特征的方式解决问题。多元阅读能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感知能力。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
一、教学设计要层次化
所谓教学设计的层次化,是根据学生或教材实际作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多层次的。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基础、个性、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难度应呈梯度性,让基础差的学生不至于因难度太大而失去兴趣,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足”、“吃得饱”。为了因材施教,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努力设定多层次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怀和重视,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如,一位教师教学《负荆请罪》一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次的目标:理解“负荆请罪”一词的含义。学习这篇课文,“负荆请罪”一词要懂得,这既是本文故事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一个成语,应该学习。这是针对后进生的,是最基础、最起码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一个剧本,其独特的体裁特点决定了它是必须要朗读的,而以对话为主的形式又决定了它尤其适合作为分角色朗读的材料。而要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这是针对中等生的,也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
第三层次的目标: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因为人物性格形象是剧本的灵魂,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剧本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个目标比前面两个更高一层。这是针对中上等生的。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化
教学方法的灵活化,是根据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条件的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将激励性和趣味性带进课堂,创设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积极的姿态和满腔的激情参与课堂学习。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中,对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示幻灯片),牛郎和织女“两人隔河相望”这一情节,教师提问:看到这个“望”字,你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这时播放古筝曲《梁祝》片断,教师伴着音乐解说:“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啊。假如他们能够互诉衷肠,听到对方的声音,你觉得他们最想说些啥呢?请写下来。”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奋笔疾书,纷纷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刻。但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我国的古诗文文质兼美,意境深邃。面对这样的课文,有人试图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准备一两幅优美的图画,想以此诠释文中描绘的深邃意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养成。教学这类文章,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多读多悟。总之,应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墨守成规。
三、问题分析要多角度化
问题分析的多角度化,即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在分析语段时,往往满足于一种方案,更有甚者还有意无意地认为一个问题只能有一种分析,学生若不按教师的要求回答就是错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以及语感的培养。
有位教师在执教《孔子游春》这一课时,最后提问:“同学们,在绿草如茵的泗水河畔,悠扬的乐声中,‘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你能对照这幅孔子游春图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这时,学生思考一阵之后,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因为他们浓浓的师生情谊使春天更温暖了;有的说因为孔子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春意更浓了;有的说因为孔子教育弟子的深刻道理使泗水河畔的春天更美了,所以说春意更浓了;还有的说因为孔子与弟子们的歌声,使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教师都充分肯定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教学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重点句,从各个方面、多角度谈他们的阅读感受,在熟读精思中获得智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个性、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正逐步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渐渐成为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处于不同认知水平和情感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应该说,多元阅读更能体现阅读教学最真切、最本质的一面。倡导多元阅读,可以让学生真正张扬个性,获取更丰富的语文素养。因此,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多元阅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价值追求。这犹如一股春风,让语文教学园地更加姹紫嫣红、五彩斑斓!
(责编 韦 雄)
一、教学设计要层次化
所谓教学设计的层次化,是根据学生或教材实际作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多层次的。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基础、个性、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难度应呈梯度性,让基础差的学生不至于因难度太大而失去兴趣,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足”、“吃得饱”。为了因材施教,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努力设定多层次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怀和重视,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如,一位教师教学《负荆请罪》一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次的目标:理解“负荆请罪”一词的含义。学习这篇课文,“负荆请罪”一词要懂得,这既是本文故事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一个成语,应该学习。这是针对后进生的,是最基础、最起码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一个剧本,其独特的体裁特点决定了它是必须要朗读的,而以对话为主的形式又决定了它尤其适合作为分角色朗读的材料。而要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这是针对中等生的,也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
第三层次的目标: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因为人物性格形象是剧本的灵魂,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剧本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个目标比前面两个更高一层。这是针对中上等生的。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化
教学方法的灵活化,是根据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条件的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将激励性和趣味性带进课堂,创设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积极的姿态和满腔的激情参与课堂学习。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中,对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示幻灯片),牛郎和织女“两人隔河相望”这一情节,教师提问:看到这个“望”字,你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这时播放古筝曲《梁祝》片断,教师伴着音乐解说:“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啊。假如他们能够互诉衷肠,听到对方的声音,你觉得他们最想说些啥呢?请写下来。”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奋笔疾书,纷纷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刻。但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我国的古诗文文质兼美,意境深邃。面对这样的课文,有人试图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准备一两幅优美的图画,想以此诠释文中描绘的深邃意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养成。教学这类文章,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多读多悟。总之,应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墨守成规。
三、问题分析要多角度化
问题分析的多角度化,即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在分析语段时,往往满足于一种方案,更有甚者还有意无意地认为一个问题只能有一种分析,学生若不按教师的要求回答就是错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以及语感的培养。
有位教师在执教《孔子游春》这一课时,最后提问:“同学们,在绿草如茵的泗水河畔,悠扬的乐声中,‘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你能对照这幅孔子游春图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这时,学生思考一阵之后,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因为他们浓浓的师生情谊使春天更温暖了;有的说因为孔子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春意更浓了;有的说因为孔子教育弟子的深刻道理使泗水河畔的春天更美了,所以说春意更浓了;还有的说因为孔子与弟子们的歌声,使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教师都充分肯定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教学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重点句,从各个方面、多角度谈他们的阅读感受,在熟读精思中获得智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个性、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正逐步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渐渐成为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处于不同认知水平和情感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应该说,多元阅读更能体现阅读教学最真切、最本质的一面。倡导多元阅读,可以让学生真正张扬个性,获取更丰富的语文素养。因此,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多元阅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价值追求。这犹如一股春风,让语文教学园地更加姹紫嫣红、五彩斑斓!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