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爱好多与高科技相关,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读网络小说……但这种爱好对孩子的成长并不一定都有利。因为这些孩子为了发展爱好,常常是放弃学习的时间、不好好吃饭、受到过多的辐射……因此,他们的身心健康面临着很大的威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大自然中寻求爱好。
在小学科学课中,有很多课在课堂狭小的空间里是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参观访问、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种植饲养、搜集信息等科学教学活动,都与室外活动有联系,需要我们到大自然广阔的天地中去探究,去发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就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太需要这样的经历了,因为他们除了教室就是那个被裹得严严实实的蜗居,仅有的户外活动也大多被体育运动所占据,很少自觉地去观察研究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广阔的大自然,而室外探究就能给孩子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很多课都止步于室内,除了教师考虑安全因素之外,组织难度大,教学投入多,也是很多科学教师望而却步的原因。室内课堂学生有固定的座位,有分组合作,有现成的探究材料,一切活动秩序井然,教师自然不用担心。但是室外的天地就大了,哪怕是在校内,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也感到力不从心,何况室外科学探究不同于活动课,它在一定的探究目标下,什么时候集中,什么时候分散,什么时候再集中交流汇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的确是可以考验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的,这种开放性给科学教师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精心选择室外探究活动的内容和地点。
一是必要性。具体来说,选择室外探究的内容首先要看必要性,有的探究活动必须在室外才能真实地进行,如观察植物、小动物、天气等,离开了自然条件就不真实,就应尽量组织室外探究,例如三上《观察大树》、《蚂蚁》、《蝗虫》,四上《云和雨》、《风的观测》、《气温的变化》,五上《阳光》单元的很多课文。如果用室内探究取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甚至也是不科学的。
二是可行性,某一教学内容只有同時具备教学时间可行,教学投入可行,才能进行室外探究活动。教学时间可行就是这堂课能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预定的任务,探究过程较简单,对目前的学校课程安排来说,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作长时间的探究,对长期记录变化之类的活动,只有放在课外进行;教学投入主要是室外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可以达到教学的要求,学校也有相应的探究场所;
三是看学生对此课的兴趣,如《寻找小动物》一课,三年级的小朋友对这一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本来我想让学生课前自行去找小动物,再到课堂上交流,没想到他们却要求课堂上就去找一找。因为他们说学校里有一个地方有很多小动物(我们实验小学的新校区刚建成,实验楼后面有一块很大的荒地),在这堂课上,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分小组去那块荒地上寻找小动物,我还记得他们找到了很多昆虫,还有青蛙和蜘蛛等,每发现一种新的动物,他们都惊奇不已,纷纷围拢来看个究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的是一点都不假。他们最后还用画画的方式把自己发现的小动物记录在作业本上,课堂纪律忙而不乱,学习的目标也在课堂上达成了。象这样的课,学生有着浓厚兴趣,教师如果仅仅是让他们在课前或课后去自行探究,学可能会感觉索然无味,交流时肯定也没有了刚发现时的兴奋劲儿了。
对室外探究课的地点选择,应遵循就近就熟的原则,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一般而言,室外探究课不可能带着学生满世界地跑,地点局限在校内,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的每一寸土地,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科学课探究的对象。除了特定的生物和环境外,室外探究课的对象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有些甚至是无所不在的,如云、天空、太阳、土壤、常见的动植物等,教师对学校内的环境要非常熟悉,要善于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室外探究活动。当然,如果学校有专门的区域就最好了。
二、合理安排室外探究活动的流程。
室外探究课的教学流程与室内课最大的不同在于地点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增加,所以我认为室外探究课的流程应趋于简单,减少环节,增加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教无定法,“模式”一词,早已被时代淘汰,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上上课的个性,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虽然如此,科学室外探究课相对于室内课来说,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应更加讲究效率。受新的理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然而真正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还是没有充分地信任学生,总是为学生做太多的准备,这中间包括材料的准备、实验前的充分指导等。章鼎儿老师在2005年全国年会上为老师们出了一道题:主流课的时间分配应如何选择?他认为能做到老师活动20分钟,学生活动20分钟的课是极少数的,大部分的课老师活动时间多于学生活动时间。老师需要那么多时间吗?少于10分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什么?所以我认为特别在室外探究课的教学中,应把大部分的时间让给学生,简化课堂过程,在明确探究目标后,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自主探究。当然,简化课堂也需要适当的材料准备和精炼的教师指导。
久而久之,孩子对那些小动物、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爱好的影响下,学生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她总能以自己的独特之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会让学生情不自禁为它的魅力所折服,当然,学生也会从中汲取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小学科学课中,有很多课在课堂狭小的空间里是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参观访问、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种植饲养、搜集信息等科学教学活动,都与室外活动有联系,需要我们到大自然广阔的天地中去探究,去发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就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太需要这样的经历了,因为他们除了教室就是那个被裹得严严实实的蜗居,仅有的户外活动也大多被体育运动所占据,很少自觉地去观察研究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广阔的大自然,而室外探究就能给孩子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很多课都止步于室内,除了教师考虑安全因素之外,组织难度大,教学投入多,也是很多科学教师望而却步的原因。室内课堂学生有固定的座位,有分组合作,有现成的探究材料,一切活动秩序井然,教师自然不用担心。但是室外的天地就大了,哪怕是在校内,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也感到力不从心,何况室外科学探究不同于活动课,它在一定的探究目标下,什么时候集中,什么时候分散,什么时候再集中交流汇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的确是可以考验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的,这种开放性给科学教师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精心选择室外探究活动的内容和地点。
一是必要性。具体来说,选择室外探究的内容首先要看必要性,有的探究活动必须在室外才能真实地进行,如观察植物、小动物、天气等,离开了自然条件就不真实,就应尽量组织室外探究,例如三上《观察大树》、《蚂蚁》、《蝗虫》,四上《云和雨》、《风的观测》、《气温的变化》,五上《阳光》单元的很多课文。如果用室内探究取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甚至也是不科学的。
二是可行性,某一教学内容只有同時具备教学时间可行,教学投入可行,才能进行室外探究活动。教学时间可行就是这堂课能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预定的任务,探究过程较简单,对目前的学校课程安排来说,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作长时间的探究,对长期记录变化之类的活动,只有放在课外进行;教学投入主要是室外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可以达到教学的要求,学校也有相应的探究场所;
三是看学生对此课的兴趣,如《寻找小动物》一课,三年级的小朋友对这一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本来我想让学生课前自行去找小动物,再到课堂上交流,没想到他们却要求课堂上就去找一找。因为他们说学校里有一个地方有很多小动物(我们实验小学的新校区刚建成,实验楼后面有一块很大的荒地),在这堂课上,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分小组去那块荒地上寻找小动物,我还记得他们找到了很多昆虫,还有青蛙和蜘蛛等,每发现一种新的动物,他们都惊奇不已,纷纷围拢来看个究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的是一点都不假。他们最后还用画画的方式把自己发现的小动物记录在作业本上,课堂纪律忙而不乱,学习的目标也在课堂上达成了。象这样的课,学生有着浓厚兴趣,教师如果仅仅是让他们在课前或课后去自行探究,学可能会感觉索然无味,交流时肯定也没有了刚发现时的兴奋劲儿了。
对室外探究课的地点选择,应遵循就近就熟的原则,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一般而言,室外探究课不可能带着学生满世界地跑,地点局限在校内,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的每一寸土地,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科学课探究的对象。除了特定的生物和环境外,室外探究课的对象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有些甚至是无所不在的,如云、天空、太阳、土壤、常见的动植物等,教师对学校内的环境要非常熟悉,要善于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室外探究活动。当然,如果学校有专门的区域就最好了。
二、合理安排室外探究活动的流程。
室外探究课的教学流程与室内课最大的不同在于地点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增加,所以我认为室外探究课的流程应趋于简单,减少环节,增加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教无定法,“模式”一词,早已被时代淘汰,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上上课的个性,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虽然如此,科学室外探究课相对于室内课来说,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应更加讲究效率。受新的理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然而真正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还是没有充分地信任学生,总是为学生做太多的准备,这中间包括材料的准备、实验前的充分指导等。章鼎儿老师在2005年全国年会上为老师们出了一道题:主流课的时间分配应如何选择?他认为能做到老师活动20分钟,学生活动20分钟的课是极少数的,大部分的课老师活动时间多于学生活动时间。老师需要那么多时间吗?少于10分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什么?所以我认为特别在室外探究课的教学中,应把大部分的时间让给学生,简化课堂过程,在明确探究目标后,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自主探究。当然,简化课堂也需要适当的材料准备和精炼的教师指导。
久而久之,孩子对那些小动物、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爱好的影响下,学生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她总能以自己的独特之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会让学生情不自禁为它的魅力所折服,当然,学生也会从中汲取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