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限制因素与语篇功能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附加语可以是经验性、人际性和语篇性的,经验时间附加语通常作为小句环境成分位于句末。句首时间附加语则是一种有标记的词序调整,而这种调整不是任意的。通常来讲,能够移至句首的时间附加语必须是句子附加语,而不是述谓附加语,也不是指向宾语或者依存小句中的时间附加语。句首时间附加语作为有标记主位和已知信息,其语篇功能主要包括时间场景设置、语篇衔接和信息焦点凸显以及信息对比功能。
  〔关键词〕时间附加语;辖域;主位;信息结构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4-0026-09
  引 言
  时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语义范畴之一。在语言系统中,时间意义通常由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者介词短语体现。名词词组成分可以充当主语和补足语,也可以做状语,而副词词组和介词短语通常只能充当状语。系统功能语法中主语和补足语是作为参与者(participant)成分进入小句,而状语通常是环境成分。
  时间充当主语或者补足语时,通常出现在关系过程小句中。如:
  (1) The year 2008 is amazing when Olympic Games are held in Beijing.
  (2) Tomorrow is Sunday.
  (3) The concert lasts two hours.
  上述例(1)和例(2)分别是关系过程小句中的归属和识别小句。在这两类小句中,时间成分the year 2008和tomorrow都充当小句主语,其语义功能分别是载体(carrier)和被识别者(identified)。例(3)也是归属关系小句,但时间成分two hours充当补足语,其语义功能是属性(attribute)。
  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位于句首的时间附加语,从语法范畴讲这类附加语通常做状语。状语的分类由来已久,从语法关系讲,状语分为附加状语(Adjunct)、外加状语(disjunct)和联加状语(conjunct)。从语言功能讲,状语分为环境(circumstance)状语、立场(stance)状语和连接(linking)狀语。系统功能语法将附加语分为环境(circumstantial)附加语、情态(modal)附加语和连接(conjunctive)附加语(48-50)(80-81)(150)。上述分类尽管术语稍有不同,其实都是以三分(trinocular)视角分析状语或者附加语,三个类别分别体现了语言所具备的经验、人际和语篇三大功能。环境附加语是经验性的,用来设定小句经验表征发生的场景;立场或者情态附加语是人际性的,用来表达小句命题的情态趋向;连接附加语则是语篇性的,通过不同类型的逻辑-语义关系连接小句和组构语篇①。
  系统功能语法讨论环境附加语时将其分为9类这9类附加语分别是跨度、处所、方式(manner)、原因(cause)、或然(contingency)、伴随(accompaniment)、角色(role)、内容(matter)、角度(angel)。每一类附加语有可能又细分为几类。。时间属于跨度(extent)和处所(location)类环境附加语,进一步可以细分为时点(position)、时段(duration)、频度(frequency)、相对(relative)关系等类型。我们把这些附加语称为时间附加语(time adjuncts),同时把位于句首的时间附加语称为句首时间附加语(clause-initial time adjuncts)。由于占据了句首这一重要的句法位置,因此会有特殊的语义限制,在语篇的整体建构中也会有特殊的功能。本文将分析句首时间附加语的语义限制条件,并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指导分析句首时间附加语的语篇功能。
  一、 句首时间附加语的语义限制条件
  首先,本文所要分析的句首时间附加语是从句内(intrasentential),而非句间(intersentential)视角出发分析的。也就是说,诸如when、then等自身都作为衔接手段的连接附加语,虽然通常位于句首但并不是句内环境附加语,因此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列。其次,时间中用来表示频度和相对关系的副词性时间附加语如usually等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Halliday在讨论情态附加语时,认为表示频度和相对关系的时间附加语应该列为语气(mood)附加语,原因在于此类时间附加语的句法位置十分灵活,可以是句首(initial)、句中(medial)和句末(final);另外,此类附加语和小句语气部分的限定成分关系十分密切(82)Halliday(1994: 82)通过对usually的分析认为附加语在小句中句首、句中和句末位置所对应的语篇功能分别是主位(thematic)、中性(neutral)和事后想法(afterthought)。所以说,时间附加语的句法位置对于其自身在小句中的功能有显著影响。。
  一般说来,附加语的句法位置是十分灵活的。Hasselgrd[5](41)认为英语小句为副词提供了很多空位(slot)。如例(4)所示:
  (4) [i] They [ii] have [iii] been [iv] discussing [v] the choice of wallpaper [vi].
  在例(4)中,共有六个位置可以用来放置副词,也就是状语。但是,这六个位置的出现几率并非是均等的。通常来讲,句末是附加语最容易出现的位置
  可参见Hasselgrd图3.2[5](56),共有77.4%的附加语位于句末。。同样的观点也来自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将附加语定义为不能做主语的成分,而是剩余部分(residue)的成分,典型语序是:谓语 ^ 补语 ^ 附加语(80)。所以说,从小句成分的句法位置讲,句首附加语是有标记的。   附加语的语义限制条件需着重分析与小句过程动词的语义关系。时间附加语作为环境成分出现在小句及物性结构中,基本上编码过程发生的场景。从与小句过程动词的紧密关系讲,附加语有必备(obligatory)附加语和备选(optional)附加语之分。必备型也就是述谓型(predicational)附加语,标注为Ap,这类附加语是否存在会影响小句的合法性(grammaticality);后者则是句子(sentential)附加语,标注为As,起到的是句子层面的修饰功能[2](526)。两类附加语分别如下面的例(5)和例(6)所示:
  (5) The wedding was on Thursday.
  (6) She isnt coming for a tutorial this afternoon.
  述谓型时间附加语是小句必须的,如果缺少此类附加语,小句不符合语法。此外,述谓型附加语通常不放在句首;但是句子附加语从句末移至句首并不影响小句的合法性和意义的完整性。所以说,下面例(7)的标记性很强,在时间附加语 Tursday之后会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可能是出于强调的目的,也可能是在日常交际中说话者的一种表达习惯;例(8)则没有任何问题。
  (7) On Thursday the wedding was.
  (8) This afternoon she isnt coming for a tutorial.
  Quirk等将上述例(3)two hours视为时间附加语,而且是必备的。这一点与系统功能语法看法有稍许差别,因为后者通常将这类必备型附加语视为参与者。但无论这样的时间表达式是被称为附加语,或者是参与者,我们都可以看出这类表达式与小句过程动词的紧密关系。例(3)中的动词last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被称为环境动词(circumstantial verbs),编码时间、地点、伴随、方式等环境的动词[1](131)。这一类动词还包括take up, follow, span, cross等。因此,在有环境动词充当过程的小句中,two hours这样的表达属于述谓型附加语(或者叫参与者),是小句的必备成分,不能和谓语动词分离。这是因为,时间类环境动词的语义特征[+时间]预设着必须有相应的时间表达来补足该语义空位,而且能补足该语义空位的语言表达式的句法位置是固定的。所以说,时间附加语不仅必须出现,而且还在谓语动词前后,中间不能有其他成分隔断。
  例(8)中时间附加语this afternoon所修饰的是整个小句所表征的事件,而非过程动词come。因此,时间附加语移到句首并不影响小句的可接受度。从辖域(scope) 的视角看,例(8)中的时间附加语所管辖的区域要大于例(7)中的时间附加语。也就是说,述谓型附加语Ap的辖域范围是(p),此处小写p表示谓词,而句子型附加语As的辖域是(P),此处大写P表示整个命题。
  因此,从附加语与过程动词语义关系紧密度来看,述谓型附加语的语义辖域只限于小句的过程动词,其句法位置相对固定,通常在句子谓语前后;句子型附加语的辖域是整个句子命题,其句法位置相对灵活,可以移至句首。
  时间附加语另外一个讨论话题是附加语的同现与前移问题。时间附加语在句中存在着等级关系[2](533)。如例(9):
  (9) Ill see you at nine[A1] on Monday[A2].
  在例(9)中,两个时间附加语on Monday和at nine之间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也就是上下义(hyponymy)关系。英语中时间附加语在句中语序的基本规律是上义(superordinate)附加语在最后,而能够被前移的时间附加语也必须是上义附加语。所以说,例(10)可以接受,而例(11)不可以。
  (10) On Monday Ill see you at nine.
  (11) * At nine Ill see you on Monday.
  此外,英语中当时间附加语的参照点是宾语时或者位于依存小句中时,虽然和句子谓语的时制有冲突(time-reference contradiction),但是整个句子还可以接受。如例(12)和(13)所示[2](552-553):
  (12) She wanted the book tomorrow.
  (13) We arranged (yesterday) to go tomorrow.
  例(12)中,時间附加语tomorrow指主语所需要书的时间是明天,而非谓语动词的动作发生在明天。我们可以假设一个这样的对话情景:
  A: When did she want the book?
  B: She wanted the book tomorrow.
  在该对话中,A问“她什么时候想要书?”。B的回答是“他明天想要书。”交际者会谈的核心内容是“要书的时间”,而非“心理状态‘想”的时间。所以说,表示将来的时间附加语可以出现在过去时中,但是所修饰的对象是宾语,而非谓语或者说整个句子命题。当然,如果B的回答是“Yesterday, she wanted the book”时,我们只能认为A想要知道的不是“要‘书的时间”,而是“想”这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13)中,时间附加语tomorrow所修饰的是依存小句过程动词go,而非整个小句的过程动词arranged。整个小句是可以接受的,所表达的意思是“我(昨天)安排过了,明天走。”
  但是,例句(14)和(15)却又是不可以接受的。
  (14) * Tomorrow she wanted the book.   (15) * Tomorrow we arranged to go.
  例(14)和例(15)的表述都更改了句子的原意,造成时间附加语与谓语的时制冲突,是一种典型的语义反常(anomaly)现象,因而整个句子无法接受。在例(14)中,时间附加语“明天”只能理解为修饰动词“want”,而例(15)中tomorrow 前移至句首后,其所能修饰的谓语也不再是依存小句中的go,而是独立小句中的arrange。
  相比而言,因为例(16)中时间附加语last month与小句的谓语时制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前移至句首而不改变小句的意义。如例(17)所示:
  (16) They predicted a crisis last month.
  (17) Last month they predicted a crisis.
  总结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能够移至句首的时间附加语的辖域必须能够统辖整个句子,而在同现的时间附加语中首选上义词类附加语。另外,在存在时制冲突的句子中,时间附加语修饰宾语或者依存小句中的动词,需要特殊解释,因此也不能够前移至句首。所以说,句首时间附加语的普遍语义特征是典型的句子附加语,在多个时间附加语中选择语义域更宽的一类置于句首。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任何语言单位都是一个多层次的语义束,是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语义复合体。语言结构反映经验结构,即世界结构,包括说话人强加给世界的观点[6](164)。语言表达的词序具有拟象性特征[7],词序调整因此会引起小句意义上的变化。句首时间附加语不改变小句的经验意义,而句首时间附加语改变的应该是小句的人际和语篇意义。实际上,英语附加语的句法位置与句子命题、言语行为等都有密切关系。位置不同,所能修饰的句子成分也不同,自身的功能也不尽相同。英语附加语所能修饰的语义层次以及其语用特点存在着一个基本的位置选择关系:
  [言语行为 [命题 [事件 [事件内部 V]]]]
  言说者趋向 主题趋向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语言表达的意义内容可以区分为事件、命题和言语行为三个层次。其中事件内部通常指的是谓语动词短语,而事件则包括论元成分,命题可以容纳句子附加语,言语行为则是语用层面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句首时间附加语本身应该是命题附加语,而一旦成为句首时间附加语则属于和言语行为有关的语用范畴,也就说是属于以言说者为趋向(speaker-oriented),而非主题趋向(subject-oriented)的语义成分。换句话说,随着附加语的前移,其自身的功能从表征性的经验功能逐渐过渡到人际和语篇功能,语用效果越来越明显
  关于附加语句法位置的语用和语义效果讨论可参见Ernst[9](10-11)。。句首时间附加语的语篇功能既有语义的限制条件,也有语义动机存在。
  二、 句首时间附加语作为有标记主位和已知信息
  一个语篇的语篇性(texture)创造资源包括结构性(structural)的和衔接性(cohesive)的,其中结构性资源包括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信息结构和焦点(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focus)[10](313)。
  语言的主位结构是“主位+述位”。主位是一則消息中起出发点作用的成分,是相关小句关涉的对象;消息中余下的部分用来发展主位,被称为述位(37)。在英语中,主位是由它在小句中的位置决定的,主位存在有标记和无标记之分。一般来讲,主位如果映射到小句主语之上是无标记主位;如果不是主语充当主位,而是其他句法成分充当主位,该主位则是有标记主位。英语陈述句中典型的有标记主位包括附加语和补语。如:
  (18) On Saturday night # I lost my wife.
  (19) A bag pudding # the King did make.
  上述两例中符号“#”表示主述位之间的隔断。例(18)中,介词短语on Saturday night作为时间附加语充当整个小句的主位;例(19)中,名词短语a bag pudding作为补足语充当整个小句的主位。因此,句首时间附加语是作为有标记主位出现在小句主位结构中的。从定义讲,主位是小句所关涉的对象。然而在经验功能分析中,小句经验功能的核心成分是过程和参与者,时间附加语作为环境成分和边缘成分不会因其句法位置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因此,作为有标记主位,句首时间附加语的功能变化是作为衔接性语篇资源体现在语篇组构方面。
  语言的信息结构是“旧(Given)信息+新(New)信息”,焦点则是一个通常与新信息重合,由调核重音此处译文参照彭宣维等译[11](337)。(tonic prominence)体现的语用功能[10](274-275)。时间附加语通常位于小句句末,因此可以是新信息和焦点。如在例(12)中,时间附加语tomorrow应该视为调核重音和信息焦点,以突出所要书的时间是“明天”,而非其他时间。但是也可能受到语篇语境等因素的影响,时间附加语只能紧跟新信息和焦点。如例(20)[10](277):
  (20) //howd you / go at that / interview to / day //
  在例(20)中,新信息和信息焦点是interview,由黑体表示;而时间附加语today是指示(deictic)成分,作为调核后续部分不负载信息焦点。所以说,时间附加语移至句首从主位结构讲是从述位转变为主位,而从信息结构讲依然无法成为信息焦点,但是作为已知信息已经远离小句的新信息和焦点。可以认为,句末的时间附加语可能会成为信息焦点,但是句首时间附加语如非出于特殊目的一定不能成为信息焦点。   三、 句首時间附加语的语篇功能
  通过上文分析得知,能够移动至句首的时间附加语通常是句子附加语,而非述谓附加语,也不可以是指向宾语或者修饰依存小句谓语的时间附加语。也就是说,相比较于位于句末的时间附加语,作为主位的时间附加语改变的是句子的人际和语篇功能,而非句子的命题内容。有标记主位的典型语篇功能通常包括前景化、信息对比以及对于整个语篇衔接和连贯方面的贡献。
  (一) 语篇场景设定功能
  英语中在特定语类(genre)如儿童文学或者童话故事中,有些时间附加语通常位于句首,已经成为固定的主位成分,如once upon a time等。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21)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scholar who wanted to gain more knowledge each day even though he had already gained enough knowledge. One day, he came to visit a saint and wanted to be his student. The saint provided some tea. He slowly filled the scholars cup: the cup was full, yet he kept pouring and pouring. The scholar burst out, “Stop! You cant add anything to something thats already full!” The saint set down the teapot and replied, “Exactly.”
  (http://english.zx98.com/gaozhong/2014-03-29/12369.html 1/04/2015)
  在例(21)中,时间附加语once upon a time作为语篇的起始成分,为整个语篇设定一个时间场景,将整个语篇所讨论的故事设定在遥远的过去。句首时间附加语作为主位的意义并非仅仅局限于小句,而是可以作为整个语篇超主位(hypertheme)的一部分,“为整个段落提供趋向或者语境,一般也能够预测段落发展的轨迹,表示语篇中时间段的变化”。
  语篇的主要参与者是一位学者,在第一个小句中作为感知者所关心的事情就是每天增加知识。在该语篇的第二个小句中,同样是一个时间附加语one day充当小句主位,将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具化和框定在一个更加狭小的时间范围之中。所以说,时间附加语可以为整个语篇中的事件设定一个宏观的时间场景,而且这个场景随着语篇的发展是可以扩大或者收窄的。
  另外,其实像once upon a time,long long ago等表达的句法位置已经相对固化,通常位于句首。通过对COCA语料库的搜索,我们可以发现300个用例中有227个都是位于小句句首,占到了总用例数的75.7%。但是,我们不能将这类表达视为如when,after,before等的时间连接词,因为句首时间附加语的语篇功能虽然得到了凸显,但是它们依旧属于句内成分,而非句间成分;时间附加语依旧是经验性附加语,是小句的环境成分,也就是说例(22)的表达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2) There was a scholar once upon a time.
  所以说,句首时间附加语的功能之一就是要为整个语篇设定一个时间场景,将语篇中的经验事件置于时间框架之中。与此同时,时间附加语不仅仅作为环境存在,在语篇语义层面也构建了时间主位之间的语义包容关系。
  (二) 语篇衔接与信息焦点凸显功能
  时间虽然是小句经验功能分析中的边缘成分,对于整个小句命题只是一个修饰作用。但是语篇通常会通过连续使用句首时间附加语构建语篇的衔接链条并就该时间段内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对比分析。
  (23) She was born Charlotte E. Moore in 1898 in Pennsylvania and obtained he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t Swarthrnore College. After receiving a Ph.D. in astronom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in 1931, she took a position as a researcher at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Observatory. In 1937, she married Bancroft W. Sitterly, a fellow astronomer, but, for the remainder of her career, she continued to publish scholarly papers under her maiden name. From 1945 onward, she was employed as a physicist by the US Government, first at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and then also at the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Although she retired formally in 1968, she continued to carry out and to publish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on atomic spectra until her death on March 1, 1990. # Her principal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were in three areas. Beginning in 1929, sh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a collaboration with Henry Norris Russell, one of the acknowledged founders of modern astrophysics.   (Morrison Nancy. The 1990 A.S.P. Awards. Mercury. Nov/Dec90, Vol. 19 Issue 6, p179.)
  在例(23)的语篇中,作者连续使用句首附加语作为主位串起整个语篇。该语篇属于传记语类,首先以中心人物为起点,之后时间作为各个小句的主位构建语篇发展的脉络。首先使用一个非限定时间状语小句作为语篇主位,限定了语篇内容的时间起点。之后,以时间附加语为小句主位展开对语篇主人公生平的叙述。为延续语篇的连贯性,在该语篇第二部分讨论主人公成就时,仍然使用时间附加语作为小句主位。所以,该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如图一所示。
  通过图一可以看出,语篇中有清晰的两部分内容,分别围绕主人公的生平和成就展开。语段(segment)I中主位的起点是主人公she,之后主要以时间附加语为主位展开有关主人公的讨论,而述位部分全部是有关主人公she的叙述。语段II的主位起点是主人公的贡献。从第二个小句开始仍然使用时间附加语做小句主位,主人公做小句述位。我们也可以预测语段II可能会采纳如同语段I的主位推进模式。所以说,在例(23)中,时间附加语充当主位首先是作为一个衔接手段将语篇的时序有机地串联起来,增加了语篇的整体连贯性。读者阅读后会从时序出发分析,形成一个十分清晰的脉络,有利于构建语篇的整体表征图式。
  另外,从信息结构分析,时间附加语位于句首突出了信息焦点。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单位往往与一个小句一致,而在理想情况下,每个信息单位都有一个已知成分后接一个新成分构成(299-300)。按照信息结构的基本分析策略,句首时间附加语是主位,充当的是一个已知信息。小句的参与者是述位,充当的是一个新信息。系统功能语法在论述信息焦点和述谓主位时谈及如表一的对应关系(301)。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系统功能语法中信息结构的标记性与小句的句法结构和词序是紧密相关的。首先就自然的陈述句来讲,其无标记信息焦点是小句中的最后一个有指称意义的词语,并且与述位部分重叠;而通过使用调核重音将主位部分重读也可以将其处理为新信息。其次,信息单位的分析也受到句法结构的影响。就述谓型主位,也就是强调句而言,無标记信息结构中被强调成分是新信息,并且是主位;而如果将述位部分的成分处理为信息焦点,整个信息结构成为有标记结构。
  因此,句首时间附加语的功能除了构建语篇中的衔接机制外,对于小句和整个语篇的信息结构也会起到调节作用。以例(23)中最后一部分的两个小句为例,我们首先看两个小句的信息结构。
  在图二中,加粗的单词为调核重音所在的地方。在第一个小句中,句子的信息焦点在three areas这里,从而我们可以得知作者此处所要表达的核心信息是语篇中主人公在三个科学领域的成就。第二句话中的信息焦点是对于上述第一个小句焦点信息的进一步解释。时间附加语beginning in 1929通过移至句首,为小句信息结构的调整提供了词序上的便利。从而使整个小句的韵律自然,小句的述位作为新信息位于句末自然需要重读,成为调核重音所在。如果我们将时间附加语放置正常的句末位置,则有可能将其处理为信息焦点,影响整个小句的焦点凸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句首时间附加语的语篇衔接功能和信息焦点凸显原则是相辅相成的。时间附加语通过充当主位,将语篇的主位统一到时间语义框架之内;语篇中小句的参与者则通过充当述位构建彼此之间的词汇衔接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例(23)语段II中应该还会至少出现两次句首时间附加语做主位的情况。因为在语段II中,作者提到语篇中主人公在三个领域的成就,而目前语篇中仅仅谈及一个领域。与此同时,时间作为小句的已知信息为小句命题提供时间背景,从而能够将小句中的述位参与者等成分凸显为信息焦点。
  (三) 信息对比功能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有标记主位通常表达某种场景,或者是一种对比特征(48)。时间附加语作为有标记主位也兼有上述两种功能。首先看下面的语篇。
  (24) That, I think, now is probably seen as a questionable assertion, but in the 1930s perhaps it was not. The qualification is that,in the 1910s and 1920s but not in the 1930s, the intermittent appreciation of housing prices tended to raise slightly the assessed values of all houses.
  在例(24)中,句首时间附加语in the 1930s作为小句的起点,首先从时间上与前面小句中的时间附加语now形成对比。借助转折词but的使用,两个小句所表达的信息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是肯定的,而另外一个则是对于该信息的否定。在第二个小句中,句首时间附加语得到了集中的使用。通过20世纪最初30年间的对比,进而强调小句所描述的事实是发生在20世纪的前20年,而非20世纪30年代。
  所以说,从小句层面上讲,句首时间附加语的对比功能实现过程中通常需要连续使用多组时间附加语。这些时间附加语也会通过搭配一些转折连词或否定词使信息对比更加凸显。这样可以说明,有些事实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而非另外一个时间段内的。句首时间附加语在语篇层面的使用和分析则更加丰富。
  (26) For any effective League action, as happened during the 1925 GrecoBulgarian dispute, great power interests had either to coincide or at least not to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 In retrospect, Genevas halcyon days in the 1920s appeared as a brief interlude when the great powers were prepared to work through the League on selected questions, whereas by the late 1930s, as Chamberlain noted, collective security proved more difficult because it “depended on the individual actions of members of the League, whose interests and capacities differed widely, to put it mildly. ” The Leagues intergovernmental character explained a growing dependence on the policies pursued by Britain and France, whose initial influence as leading “producers” of collective security was accentuated during the 1930s by the departure of other major powers and the continued abs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Beck, Peter J.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the Great Powers, 1936-1940. World Affairs . 1995, Vol. 157 Issue 4, p175.)
  例(26)所谈的是有关“国家联盟”的话题。文章以时间为序将话题展开,分别涉及during the 1925、in the 1920s和in the 1930s等时间附加语。以20世纪30年代为分界点,国家之间处理国际问题的方式有所差别。作者也恰恰是在讨论问题分界点之时将时间附加语置于句首,并且之前也出现了转折连词whereas。从该语篇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同样的时间附加语during the 1930s在接下来的小句中就不再置于句首,而是在常规的句末位置。
  因此,句首时间附加语在整个语篇发展中会起到一个信息对比的功能,而且这种功能还通常出现在语篇过渡或者转折之时。以句首时间附加语为分界点,语篇前后所讨论话题的发展方向、处理方式等述位内容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在“话题+评述(topic + comment)”的小句结构中,如果出现句首时间附加语,小句的评述部分通常是对于前文评述部分的否定或者修补。
  四、 结语
  时间附加语是语言表达中用于修饰命题内容的成分,可以是经验性的,也可以是人际或者语篇性的。句首时间附加语首先有其自身的语义限制条件,必须是经验性的,而且必须是句子附加语,而不能是述谓附加语、指向小句宾语的附加语或者修饰依存小句谓语的附加语。位于句首的时间附加语有其独特的语篇功能,首先是作为超主位的一部分,可以设定语篇的时间场景;其次通过充当已知信息,可以凸显句子的焦点信息;最后在语篇发展的转折之处,句首时间附加语能够突出语篇前后信息的对比差异,有利于语篇话题的分析和转换。
  〔参考文献〕
  [1]Greenbaum, S. Studies in English Adverbial Usage [M]. London: Longman, 1969.
  [2]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 Svartvik, J.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85.
  [3]Biber, D., Johansson, S., Leech, G., Conrad, S. & Finegan, 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99.
  [4]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n.)[M]. London: Arnold, 1994.
  [5]Hasselgrd, H. Adjuncts Adverbials in Englis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6]Croft, W. Typology and Universals [M]. Cambridge: CUP, 1990.
  [7]文旭. 詞序的拟象性探索[J]. 外语学刊,2001,(3):90-96.
  [8]Jackendoff, R.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 [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2.
  [9]Ernst, T. The Syntax of Adjunc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0]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11]Halliday, M. A. K. 功能语法导论[T] 彭宣维等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12]张克定,前置主位的信息状态和语篇功能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28-33.
  [13]张克定. 英语句首空间附加语的语篇功能[J]. 中国外语,2012,(9)5:28-33.
  [14]Matthiessen, C. M. I. M., Kazuhiro, T. & Marvin, L. Key Terms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 London: Continuum, 2010.
  [15]Martin, J. R. Genre and literacy-modeling context in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13): 141-172.
  (责任编辑:高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村上春树深受西方现代小说大师卡夫卡的影响,二人之间的联系可以找到许多佐证。作为“鼠”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寻羊历险记》写“鼠”最后因被“羊”侵入身体而自杀,这一具有魔幻色彩的非现实情节,与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存在影响关系。卡夫卡通过《变形记》表达了西方个人在现代异己力量压迫下的被“异化”,“寻羊”即是“寻洋”,《寻羊历险记》则通过相似的故事模型,写出了日本人在外来异己
期刊
〔摘要〕 大学章程为学校内部最高规则,大学章程建设以实现学术自由为其目的,在制度上体现为大学章程对学术自治以及教师权利的保障,而程序规则则是章程遵循形式正义的要求。中国大学章程建设从清末开始至今共经历4个发展阶段。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2013年11月,国内6所公立高校出台了自己的大学章程,也是《办法》(教育部第31号令)制定以来教育部核准的第一批大学章程,这些章程从一开始即被寄予了依法治校
期刊
〔摘要〕陈楸帆是一个极具创作天赋和艺术潜力的年轻科幻作家。在科幻领域,他提出了“科幻现实主义”的主张,并在创作中践行自己的主张,积极关注现实生活,真实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而且,他还善于通过动物意象,呈现人类社会的种种病态,为科幻小说开辟了通向现实主义的崭新领域。  〔关键词〕陈楸帆;“科幻现实主义”;生存状态;动物意象;社会病态  〔中图分类号〕I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
期刊
〔摘要〕《僧侣与哲学家》记录了一对分别以西方哲学家和在东方受过佛学训练的僧侣身份的父子展开的一场关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深入对话,内容恢弘而细腻。文章分别从科学研究与心灵探索、人类深层意识、人格结构、人性之善恶四个层面对其佛教与西方心理分析比较的视角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佛学;心理分析;精神分析学;无我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4-00
期刊
〔摘要〕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各高校纷纷更名现象,北京科技大学也在其列。王润教授作为北京钢铁学院的最后一任院长和北京科技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亲历了这次校名更改的全过程。文章就校名更改的原因、经过、社会背景、更名意义等问题与之进行了访谈。通过这一案例,也可窥见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斑。  〔关键词〕 北京钢铁学院;更名;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 文章通过大量的国外文献分析,以管理类课程为例,探讨了在国际化环境下,中国高等教育理念需要注意的两大问题:一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是在培养学生全球化思维的同时,不能忽略多元化。文章结合第一作者在高校运行全英文课程的实践经验,重点探讨了教师将这些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方式。笔者最后指出,中国高校还需要从两方面追上国际化脚步:一是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利用先进技术,进一步实现
期刊
〔摘要〕 本文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依据多模态外语教学课堂的体裁结构及其模态选择与搭配,定性描述并分析了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听说组和综合组一、二、三等奖共12名参赛选手的教学录像,研究提出了外语教学比赛多模态话语的体裁结构并指出了其模态选择与搭配特点。该研究不仅能为外语教学比赛的评审提供参考,也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外语教学比赛;多模态话语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对于科学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校实验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高校的重视。近十年来,国内各高校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和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文章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具有很好借鉴价值
期刊
〔收稿时间〕 2021-01-14  〔基金项目〕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协商有效运作的路径创新研究”(编号: AHSKF20187D01);安  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安徽城乡基层治理创新与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研究”(编号: GXXT-2019-038)。  〔作者简介〕 武先骐(1996—),男,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Symbol`@@  赵守
期刊
〔摘要〕 释道安的佛经翻译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随感而发到自觉规范的发展过程。入长安之前,他在佛经译文的质朴和文饰的问题上,观点并不十分明确,甚至有相互矛盾之虞;入长安之后主持佛经翻译时期,出于规范和指导翻译活动的考虑,他的态度变得明确起来,即主张译文质朴全译,反对译文删略文饰,同时又具有十分有限的灵活性。  〔关键词〕 释道安;翻译思想;发展轨迹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