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76155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我们在学习每一分支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结成一张网,就可以灵活地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融会贯通.一题多解则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高效地应用、整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道物理题,这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巩固所学知识;还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开发潜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下面举一例来展示学生利用一题多解探索解题的过程.
  例题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中甲、乙所示.通过实验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g取10 N/kg)
  这道中考变式题重在考察力学平衡、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该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思路逐渐打开,方法不拘一格,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方法一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浮力、重力、拉力作用,其关系为G=F浮 F拉,浸没在水中G=F浮1 F拉1,浸没在酒精中G=F浮2 F拉2,即F浮1 F拉1=F浮2 F拉2.
  又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
  ρ水gV排 F拉1=ρ酒精gV排 F拉2.
  代入已知信息1.0×103 kg/m3×10 N/kg×V排 2 N=0.8×103 kg/m3×10 N/kg×V排 2.2 N,
  求得V排=1×10-4 m3,
  物体完全浸没,故V物=V排=1×10-4 m3,
  G=ρ水gV排 F拉1,
  代入V排=1×10-4 m3可求出G=3 N,即m=0.3 kg,
  根据密度公式代入相关物理量即可求出
  ρ物=mV物=0.3 kg1×10-4 m3=3×103 kg/m3.
  该解题方法根据同一物体重力相等建立等式求解V物,利用G=F浮1 F拉1可求出G及m,运用ρ物=mV物求解密度.该方法思路清晰,解题直接,易于被学生接受.
  在方法一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打开思路,不仅可以利用重力相等构建等式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尝试利用F拉和F浮构建关系式来解决G和V物的问题.由此又产生了以下两种解题思路.
  方法二利用F拉可以构建出两个关系式,浸没在水中,有F拉1=G-F浮1,浸没在酒精中,有F拉2=G-F浮2.
  又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上兩式可变形为2 N=G-ρ水gV排(1)
  2.2 N=G-ρ酒精gV排(2)
  (1)、(2)两式联立即可求得
  V物=V排=1×10-4 m3,G=3 N,
  根据密度公式代入相关物理量即可求出
  ρ物=mV物=0.3 kg1×10-4 m3=3×103 kg/m3.
  方法三利用F浮也可以表达出两个关系式,浸没在水中,有F浮1=G-F拉1,浸没在酒精中,有F浮2=G-F拉2.
  又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上两式可变形为ρ水gV排=G-2 N(1)
  ρ酒精gV排=G-2.2 N(2)
  (1)、(2)两式联立即可求得
  V物=V排=1×10-4 m3,G=3 N,
  根据密度公式代入相关物理量即可求出
  ρ物=mV物=0.3 kg1×10-4 m3=3×103 kg/m3.
  以上三种方法分别从G、F拉、F浮三个角度构建等式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思路也在逐渐打开,这时引导学生思考甲乙两图的特点,分析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的原因,学生又展开了激烈的交流讨论,新的解题思路又呈现出来.
  方法四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拉1=2 N,F拉2=2.2 N,甲、乙为同一金属块且都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于是可以分析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0.2 N,由此构建出一个等式F浮1-F浮2=0.2 N,即ρ水gV排-ρ酒精gV排=0.2 N,代入相关数据即可求得V物=V排=1×10-4 m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得F浮1=1 N.再根据G=F浮1 F拉1即可求出G=3 N.
  根据密度公式代入相关物理量即可求出
  ρ物=mV物=0.3 kg1×10-4 m3=3×103 kg/m3.
  方法五甲、乙为同一金属块且都完全浸没在液体中V排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ρ液是影响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由此构建出一个等式ρ水ρ酒精=F浮1F浮1-0.2 N,利用该式可直接求出F浮1=1 N,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V物=V排=1×10-4 m3,再根据G=F浮1 F拉1即可求出G=3 N.
  根据密度公式代入相关物理量即可求出
  ρ物=mV物=0.3 kg1×10-4 m3=3×103 kg/m3.
  方法四、五反映了学生思维高度的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了更深刻的把握.
  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有效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思考中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在运用中体会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在讨论、争辩中对前后知识更加贯通,课堂在学生们的思辨与探索中焕发了生机,闪烁起思维的灵气.
  总之,一题多解是物理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只要我们能善于运用,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就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能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负担,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真正发挥一题多解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首先给出了探究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原则,然后提出了几点探究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有效应用的措施,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改善教师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关键词】 探究学习 高中英语 教学应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究学习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激活学
随着我国课程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国的初中英语的阅读有了新的发展目标,但是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制约,在进行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因此学生仅仅是被动的
中学物理教学新课改的实施,给沿袭了几十年的墨守成规看似死水一潭的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促动.物理教学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挑战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是靠一线教师自己边实践边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机遇是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老教师间根本不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成败自我掌控.实施新课改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
新课程倡导学科整合,教学中也确实需要学科知识间的交叉、渗透与统一.本文通过几个例子来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与数学的学科整合.  例1(2014年大连)如图1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所受地面支持力F与人行走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解析本题属于绘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
几何推理与证明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初中几何的入门教学知识点多而集中,难度虽不大,但对整个几何教学具有本源性.
【摘 要】 初中英语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获取充足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多的都是注重课堂语法的教学。而学生也是教师的指导下背诵词汇和课文。虽然学生最后能够掌握词汇和语法,但是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依然十分薄弱。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支架理论 初中英语教学 教学质量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理论
1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是指多角度、多方位对题目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题相关的问题,达到灵活应用与题目相关知识的目的.  例1用如图1所示滑轮组提升重400 N的重物G,使之匀速上升2 m.拉绳子的力F为250 N.问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机械效率为多少?(不计摩擦和绳重)  解析W有用=Gh=400 N×2 m=800 J;  η=W有用W总=GnF=400 N2×250 N
文化品格素养教育教学方案的应用对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来说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改革,受到我国广大教育学者的重视.以下,本文以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素养为题,从文
【摘 要】 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效果,因此英语词汇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然而实际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中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对此,本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当前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学英语 词汇教学 问题 解决措施  1.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相关标准指出,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英语写作同英语阅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所具有的英语写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其阅读水平影响。所以,教师在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对英语阅读所具有的驱动作用予以重视。  【关键词】 英语阅读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是存于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