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让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使学生了解社区、村镇、城市、国家、世界、地球及其宇宙环境,培养资源意识、人口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这些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学在我校极受重视,为地理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下面就谈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
3.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学能力。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课外教学生如何阅读、查找资料、查找文献、写读书笔记等,是“促进学生学地理”的方法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3.2不要让“自主”变成了放任。只要走进课堂,就会发现:老师把问题呈现出来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组内、全班讨论后,大多问题都可以学习明白,教师再重点进行点拨。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张扬个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二为一,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关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到“导”与“放”的切入点与平衡点,做到“导”“放”有度。
3.3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在学生没有充分独立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就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深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深刻,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只能是为个别优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因此,指导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一是做好合作准备。对每组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小组在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家布卢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呈现的材料吸引学生,而导言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讲《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时,用了这么一则导言: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使美国许多地区发生森林大火。这些氢气炸弹是怎样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呢?一下子,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导言可用的素材很多,如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地理趣闻、地理之最、地理谜语、地理之谜、地球现象、诗歌、歌曲、漫画、新闻报刊等。再比如,我在讲《全球气候变化》时,首先请同学阅读两段新闻资料:[资料一]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资料二]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通过阅读这两段资料,让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很简单了。
5.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重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表各种地理事物,不论是自然方面的还是人文方面的,都是各种区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些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由于影响地理事物的要素繁杂,其中很多要素空间跨度大,因此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事物因素分析特别强调综合性集成。在区域内,影响某一地理事物的主要因素往往有许多个,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直接和间接因素,直接和间接因素间就存在有地理特点的因果关系。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是因为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中杂质和水汽含量少,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差。云量少是直接原因,海拔高是间接的也是根本的原因。再如影响河流水能的因素中直接因素是流量和落差,气候和流域面积等影响流量,地形影响落差。学生搞清区域内部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形成清晰的地理思维。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
3.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学能力。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课外教学生如何阅读、查找资料、查找文献、写读书笔记等,是“促进学生学地理”的方法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3.2不要让“自主”变成了放任。只要走进课堂,就会发现:老师把问题呈现出来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组内、全班讨论后,大多问题都可以学习明白,教师再重点进行点拨。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张扬个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二为一,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关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到“导”与“放”的切入点与平衡点,做到“导”“放”有度。
3.3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在学生没有充分独立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就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深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深刻,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只能是为个别优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因此,指导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一是做好合作准备。对每组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小组在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家布卢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呈现的材料吸引学生,而导言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讲《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时,用了这么一则导言: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使美国许多地区发生森林大火。这些氢气炸弹是怎样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呢?一下子,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导言可用的素材很多,如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地理趣闻、地理之最、地理谜语、地理之谜、地球现象、诗歌、歌曲、漫画、新闻报刊等。再比如,我在讲《全球气候变化》时,首先请同学阅读两段新闻资料:[资料一]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资料二]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通过阅读这两段资料,让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很简单了。
5.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重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表各种地理事物,不论是自然方面的还是人文方面的,都是各种区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些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由于影响地理事物的要素繁杂,其中很多要素空间跨度大,因此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事物因素分析特别强调综合性集成。在区域内,影响某一地理事物的主要因素往往有许多个,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直接和间接因素,直接和间接因素间就存在有地理特点的因果关系。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是因为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中杂质和水汽含量少,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差。云量少是直接原因,海拔高是间接的也是根本的原因。再如影响河流水能的因素中直接因素是流量和落差,气候和流域面积等影响流量,地形影响落差。学生搞清区域内部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形成清晰的地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