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现在的教育者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近十年,亲临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如今,回顾起来不禁感叹:学生是同样的学生,我们教师对待的眼光不同就有了“三六九等”的划分。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此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调皮甚至“可恶”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通过对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笔者把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点滴做法写出来,共同感悟。
一
小S是一个聪明好动的女孩。第一次认识她是很偶然的,那是刚接班的时候,一天下午课后在办公室外闲逛时突然发现门角下有一张折的很精致的纸片。好奇心让我捡起它,上面署名是某教师收,但没有写学生自己的名字,看来是一个学生不小心掉的。我打开它里面是一个刚入初中的学生写给她的小学老师的一封短信,信中写到对现今班级和班主任的不满,我正看着起劲谁知一看最后署名竟是我班的一名学生(因为后面有写班级)。由于这个原因我开始注意这个学生。“多事,爱打小报告,爱交头接耳”这些缺点很快从其他学生的嘴里传到我的耳朵里。我想用实际行动去改变她。“多事”我就让她尽可能的去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煅练她的性格的稳定性;“爱打小报告”并不一定是坏事,这让我了解了班里平时不为我所知的一些事情,只不过我们要转化她的习惯,告诉她正确提出对别人的意见而不是背后说他;“爱交头接耳”说明她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我们可以让其他的同学帮助她。一个巴掌拍不响,同样的一张嘴巴也不可能交头接耳。她的人际关系好了随之而来的是对班级的热爱和对老师的尊重,我也就“既往不咎”了。
二
小Y是一个非常热心于活动且性格特别外向的男孩,刚开学时成绩不是很好,而且由于“爱管闲事”招来不少同学的反对意见。为何不“利用”他呢?爱管闲事我就让他管。刚入学的初中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值日方式。我先让Y熟悉,然后让他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其他的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且只负责卫生这一块。没想到几个星期过去了班内的卫生被他管理的井然有序,甚至包括办公室也跟着“沾了光”。利用他“事业”上的成绩,我把学习的事情提到他的面前,他很懂事是属于那种一点就通的学生。如今是事业和学习双进步,他还自诩为“双料博士”呢,对于这样的学生不易太放松,适当地泼点冷水清醒他一下。现在的他“闲事”是管得越来越多了,而且是管得也越来越有法了。这种迂回的教育比那种正面的批评更易得到学生们的接受,定会收到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更有用的效果。
三
在老师的眼里“学优而优”。因而对于那些“学优”们是很放心的从而也是不大多过问的。这不仅是对成绩差的学生的不公平,而且对“学优”们也是有害的。“学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相对较差,一次打击可能就会使他们一蹶不振。因为在他们的心理早已有老师种下的一颗种子那就是成绩好就应该什么都得好。小F在我们班里就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为了维护他的地位总是对别的同学“得理不饶人”。一次两个女生就哭哭啼啼的来告F的状,原因是她们不小心把板凳弄倒了而砸到了F的脚,而F同学一下午都在埋怨她们。两位女生认为他太小气了。经过调查确有其事,看来要好好教育一下这个不懂得“怜香惜玉”的“学优”了。谈话之后F同学认识到了这样做是不对的,并提出要向她们道歉,在我的办公室里两位女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学优”们大道理可能懂得较多,但是懂得了不一定会去做。F同学就是为了维护他“学优”就应该什么都最好的面子,而对其他同学不友好,实际上他也不想这样做,这就是“学优”们心理上的弊病,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最重要的是努力去做,做的更好。
西方社会有句哲理名言:上帝在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必定在另外一个地方为你打开一扇窗。教师作为过来人通过这扇窗不仅能欣赏到我们在门里看不到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进步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工作。横看成岭,侧看是峰,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我们会有更惊喜的发现。
一
小S是一个聪明好动的女孩。第一次认识她是很偶然的,那是刚接班的时候,一天下午课后在办公室外闲逛时突然发现门角下有一张折的很精致的纸片。好奇心让我捡起它,上面署名是某教师收,但没有写学生自己的名字,看来是一个学生不小心掉的。我打开它里面是一个刚入初中的学生写给她的小学老师的一封短信,信中写到对现今班级和班主任的不满,我正看着起劲谁知一看最后署名竟是我班的一名学生(因为后面有写班级)。由于这个原因我开始注意这个学生。“多事,爱打小报告,爱交头接耳”这些缺点很快从其他学生的嘴里传到我的耳朵里。我想用实际行动去改变她。“多事”我就让她尽可能的去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煅练她的性格的稳定性;“爱打小报告”并不一定是坏事,这让我了解了班里平时不为我所知的一些事情,只不过我们要转化她的习惯,告诉她正确提出对别人的意见而不是背后说他;“爱交头接耳”说明她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我们可以让其他的同学帮助她。一个巴掌拍不响,同样的一张嘴巴也不可能交头接耳。她的人际关系好了随之而来的是对班级的热爱和对老师的尊重,我也就“既往不咎”了。
二
小Y是一个非常热心于活动且性格特别外向的男孩,刚开学时成绩不是很好,而且由于“爱管闲事”招来不少同学的反对意见。为何不“利用”他呢?爱管闲事我就让他管。刚入学的初中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值日方式。我先让Y熟悉,然后让他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其他的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且只负责卫生这一块。没想到几个星期过去了班内的卫生被他管理的井然有序,甚至包括办公室也跟着“沾了光”。利用他“事业”上的成绩,我把学习的事情提到他的面前,他很懂事是属于那种一点就通的学生。如今是事业和学习双进步,他还自诩为“双料博士”呢,对于这样的学生不易太放松,适当地泼点冷水清醒他一下。现在的他“闲事”是管得越来越多了,而且是管得也越来越有法了。这种迂回的教育比那种正面的批评更易得到学生们的接受,定会收到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更有用的效果。
三
在老师的眼里“学优而优”。因而对于那些“学优”们是很放心的从而也是不大多过问的。这不仅是对成绩差的学生的不公平,而且对“学优”们也是有害的。“学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相对较差,一次打击可能就会使他们一蹶不振。因为在他们的心理早已有老师种下的一颗种子那就是成绩好就应该什么都得好。小F在我们班里就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为了维护他的地位总是对别的同学“得理不饶人”。一次两个女生就哭哭啼啼的来告F的状,原因是她们不小心把板凳弄倒了而砸到了F的脚,而F同学一下午都在埋怨她们。两位女生认为他太小气了。经过调查确有其事,看来要好好教育一下这个不懂得“怜香惜玉”的“学优”了。谈话之后F同学认识到了这样做是不对的,并提出要向她们道歉,在我的办公室里两位女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学优”们大道理可能懂得较多,但是懂得了不一定会去做。F同学就是为了维护他“学优”就应该什么都最好的面子,而对其他同学不友好,实际上他也不想这样做,这就是“学优”们心理上的弊病,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最重要的是努力去做,做的更好。
西方社会有句哲理名言:上帝在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必定在另外一个地方为你打开一扇窗。教师作为过来人通过这扇窗不仅能欣赏到我们在门里看不到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进步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工作。横看成岭,侧看是峰,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我们会有更惊喜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