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学生的慕课学习:认知、内容及其效果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oooo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全面影响高校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民族院校也必须全面做好迎接变革的准备,让技术真正为提高教育水平服务。MOOC作为在线教学创举,在国内外已产生较大影响力。那么,在MOOC已深度影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民族院校的学生对MOOC的认知度如何?青睐于哪些内容?学习效果如何?基于此,研究以某民族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考察对象,全面调查学生的MOOC学习情况,以为民族院校通过MOOC课程开发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院校 MOOC 认知度
  一、引言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中文译为“慕课”,是由Manitoba大学于2008年率先推出的。2012年以后,慕课开始席卷全球,被称为“MOOC风暴”,斯坦福大学校长将其誉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国内则多认为慕课是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型教学模式。经过几年发展,慕课平台逐渐壮大,截止2017年,由800多个高校及研究机构为全球8100万会员提供了大约9400个慕课课程。与此同时,MOOC被证明并不是万能的,它具有明显且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只是改变了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学习体验不完整、师生情感交流缺失、学习效果难以评估、学习诚信无法保证、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等。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将其学分授予课程全部或部分作为MOOC提供,这进一步加剧了关于在线和离线资格可比性的争论。
  作为特殊类型的高等院校,民族院校以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办学宗旨,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学生来源特殊性。民族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来源于民族地区或全国各少数民族散居地。第二,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在办学宗旨指引下,课程设置以“尊重民族性”“发扬民族文化”“服务民族发展”为原则,从课程安排、教材选取、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突出民族性。第三,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特殊性。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通过教育实现智慧迁移,以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这是民族院校的使命。在当今信息技术全面影响高校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民族院校也必须全面做好迎接变革的准备,让技术真正为提高教育水平服务。任何形式和程度的教学改革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变革的认知及学习情况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那么,民族院校的学生对MOOC的认知度如何?主要学习MOOC平台上的哪些课程?学习效果如何?基于此,本文以某Z民族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考察对象,探究学生对MOOC课程的认知、学习内容及其效果,以对进一步通过MOOC课程开发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二、慕课认知、学习内容及效果
  为了全面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MOOC的认知、学习内容及效果,本文以Z民族大学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样本,共计208人。信息采集时间从2018年12月15日至30日,共获取208份有效信息。调查学生中,男生50人,女生158人;共涉及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1个,少数民族学生155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74.5%。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于广西、湖北、贵州、云南、内蒙古、西藏、甘肃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域。调查对象民族情况见表1。
  (一)慕课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认知过程。对事物的认知是行为的基础。通过考察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情况,可以获取人们对该事物的了解程度和行为态度。本研究设置两个题项来加以考察,分别是:“你听说过或知道MOOC吗?”然后,在选择知道MOOC的调查者中,进一步询问:“请问你了解MOOC的程度是?”用“不是很了解”“一般”“很了解”三点法来测量。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来看,208个调查对象中,“听说过”(知道)MOOC的有97人,占总人数的47%,而53%的学生不知道MOOC;在知道MOOC的学生中,“不是很了解”的学生有54人,占56%,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28人,占29%,“很了解”的只有15人,占15%。根据年级分类来看,大一学生对MOOC的认知度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大一50个调查者中,有34人“不知道”MOOC,占68%,只有32%的大一学生听说过MOOC;而其他三个年级半数以上的学生“知道”MOOC,知晓度明显优于大一学生,但大二至大四3个年级学生对MOOC的知晓度没有明显差异;4个年级学生对MOOC的了解程度没有明显差异,“不了解”程度均在半数以上,其次是“一般”程度,“很了解”的学生较少。
  (二)慕课学习内容
  被调查对象中,大一至大四选择“学习过”MOOC课程的学生人数分别是:3、8、11、8,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1.4%、3.8%、5.3和3.8%,可见,虽然有些学生对MOOC有一定的认知度,但真正学习MOOC课程的学生很少。从学生学习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学通识课程”,以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高数课程以及英语等语言类课程居为主;二是“专业延伸课程”,是指与本专业有较高相关度、但本校没有开设的课程,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等;三是“个人兴趣类课程”,主要有《心理学》《音乐审美》《花卉艺术》等;四是“大创课程”,如《神奇的创业之旅》《大学生创业》等。
  被调查者MOOC学习内容呈现出一定的年级规律性。大一学生主要选择学习通识课程;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更倾向于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大四学生即将毕业,一方面更加关心就业问题,同时,也希望能够在校期间多学习一些其他技能,因此,创业类课程及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比较受青睐。与此同时,作为民族类院校,学生多来自于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民族地区,但调查的学生中,并没有学习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相关的课程,这种现象与“学生们回乡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意愿不强烈”密切相关,更多的学生还是想通过大学的学习过程最终能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   (三)慕课学习效果
  随着MOOC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其缺点也逐渐显现,包括缺乏教师参与、无法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缺乏校园生活的场域体验以及忽视了教学的准确性等,这使得人们开始质疑MOOC的教学质量及效果问题。那么,民族院校学生的慕课学习效果如何呢?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被调查学生的MOOC学习效果并不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完成率低。由于被调查学生所属学校并没有将MOOC学习纳入学分考核系列,因此,学生的MOOC学习完全是自主行为。学生所选MOOC课程既不是线下某课堂的关联内容,也没有学分获取压力,所以,被调查的很多学生存在随意结束MOOC课程学习的问题,30名参加过MOOC课程学习的学生,只有6人实际完成学习,完成率仅为20%。
  第二,学习过程互动少。虽然很多MOOC课程中,任课教师都设置了互动环节。比如,根据课程内容发起提问、制造话题点吸引学生参加讨论等,但因为互动并不是必须行为,很多学生直接过滤掉这部分内容,学生们实际参加互动的较少。
  第三,学习效果因课堂而异。在被调查的四种类别课程中,“感觉很有收获”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个人兴趣类课程”。由于是基于个体自身兴趣,因此,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学习意愿,学习过程积极投入,学习效果较好。而对于高数、英语等公共课程,选课学生更多是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并将这些MOOC课程作为线下相关课程的辅助学习渠道,如果感觉MOOC课程的老师讲课内容或方法没有太多新意,就会提前结束学习,学习效果不佳。而其它两类课程的学习效果与选课者所在线下课堂教师要求、学习者个体经历密切相关。比如,与专业课程关联度高的延伸课程,线下教师的课堂要求和学习指导会督促学生顺利学习完相关MOOC课程,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结论及建议
  利用技术实现高校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如何让技术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MOOC的到来,触发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按钮,但也并没有达到如MOOC面世时被认为会产生颠覆作用的局面。规避MOOC的缺点,探索更加合理的在线教学模式,真正让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改革还在路上。
  民族院校拥有服务民族地区的教学使命。在技术深度嵌入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院校也要努力走在前列。第一,从教学管理层面,要鼓励学生广泛接触国内外MOOC平台课程,并从管理角度探索MOOC学习的学分认证制度;第二,从教学内容设计层面,鼓励民族院校教师开发与民族地区结合紧密的MOOC课程;第三,从教学模式创新层面,探索基于MOOC平台下小规模定制式在线课程,即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以规避MOOC的缺点,切实提高在线课程的利用率及学习效果,真正实现技术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參考文献:
  [1]姜雷,张海.MOOC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知识图谱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4,(12):35.
  [2]Xiao C.,Qiu H. Q.,Cheng S.M.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effective assessments with a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 for MOOCs. Journal of Hospitality,Leisure,Sport
其他文献
摘要:清晰简明且设计精巧的图书产品详情页文案在电商网站中具有展示推介图书、提高转化率、降低客服接待压力乃至宣传图书和出版社品牌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自营网店在图书详情页设计制作方面的实战经验为例,认为详情页文案的编写过程要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点:整体把握文案撰写思路,这是详情页设计的源头活水;准确界定核心用户需求,这是详情页设计的首要依据;精心提炼图书卖点,这是详情页设计的核心要素。  关键
【摘要】语文学科是孩子的母语学科,对小学生来说语文课程的学习更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一是营造轻松痛快氛围,在玩中学、乐中学。二是尊重初读体验,提倡原汁原味阅读。三是鼓励动笔写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学科 兴趣 阅读 体验  语文学科是各学科之母,孩子们从呀呀学语就开始语言训练,长短不齐,发音不纯正,这纯属正常现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背起书包走进了学
摘要:少先队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众组织,它既是由未成年人组成和管理的自组织,也是由成年人组织和指导的他组织,而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辅导员作为少先队员亲密的朋友和指导者,研究其目前的工作现状,对开展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观察法,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B市为例选取5位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从少先队辅导员的个人和学校背景、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思想层面、对学生的态度、
【摘要】就青少年活动中心师资管理展开叙述,强调师资管理必须要增强危机感,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内部活力,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保持龙头地位,才能发挥公益事业单位的先进性。  【关键词】少年宫 师资现状 师资管理  近年来,随着推行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和各中小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逐渐加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外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一个单
【摘要】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学院为例,结合了校企合作的一些实际情况和经验,研究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企业、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研究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制度的建设。对于深度合作的企业,结合企业定制化生产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怎样满足多方需求的一种合作模式。并且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校企合作,对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创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力在社会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代科技类博物馆教育也正受到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冲击,展示与教育都处在转型发展之中。以新媒体中广泛应用的增强现实技术为例,从增强现实的角度,分析其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以及教育价值体现,进一步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对于博物馆教育的促进及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 增强现实 博物馆教育  科技类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科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与探索中职与高职的衔接问题就成为必然。但是中高职的衔接发展不能看成是在中等与高等职教两个体系下的简单衔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  中高职衔接评价机制学业评价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
摘要:文章从需求与资源相结合的“双导向”理论出发,围绕建筑工程产业链构建了工程与设计专业群,探索了基于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群体系等核心内容的策略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双导向 工程与设计专业群 建设目标 任务与措施  一、专业群市场需求分析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5年,随着国家政策及“十三五”规划信号的逐渐释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相继落地,建筑
【摘要】经济发展带动着社会的进步,新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出现了转变,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发展也面临了新的调整,如何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育理念,增加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调整教育理念和教学课程,从传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课程教学变成以培养社会需要性人才为主的教学理念,需要在课程是进行改制,加强对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文学写作能力、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需要
【摘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境 以情促行 语文素养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没有贯注感情的教学就如同纸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