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推动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正在形成、发展的人才市场服务。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已成为各个学校所关注的问题。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计算机教学的现有状况,谈谈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师资结构;创新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计算机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渠道。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多数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板书”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特点等问题,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前,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转向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上。针对这一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课程开发,构建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面临新的挑战。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开设课程比较单一,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太少,课程学习时间较短、课程学习比较孤立,与其他课程联系较少等特点。目前,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使学生不易系统和完整的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不能及时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缺乏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選用应以学用结合为原则,使课程内容既体现了先进性、实效性和应用性,又照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Internet优势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从课堂内拓展到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提倡“精讲多练”,即:“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多练”就是使学生多动手。动手是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关键。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计算机课程的性质,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灵活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动手是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中心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计算机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学的着重点应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来。计算机课程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例如:运用“画图”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用Excel帮助老师处理班级成绩,用“几何画板”研究数学与物理问题,用Internet查询资料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真正目的。
四、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成功与否,对中学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在提高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要提高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主要是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本成,何清林,李柳柏.“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6).
[2]刘宁,赵建华.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0(36).
[3]柴水英,黄小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08(3).
【关键词】 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师资结构;创新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计算机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渠道。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多数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板书”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特点等问题,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前,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转向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上。针对这一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课程开发,构建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面临新的挑战。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开设课程比较单一,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太少,课程学习时间较短、课程学习比较孤立,与其他课程联系较少等特点。目前,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使学生不易系统和完整的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不能及时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缺乏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選用应以学用结合为原则,使课程内容既体现了先进性、实效性和应用性,又照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Internet优势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从课堂内拓展到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提倡“精讲多练”,即:“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多练”就是使学生多动手。动手是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关键。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计算机课程的性质,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灵活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动手是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中心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计算机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学的着重点应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来。计算机课程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例如:运用“画图”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用Excel帮助老师处理班级成绩,用“几何画板”研究数学与物理问题,用Internet查询资料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真正目的。
四、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成功与否,对中学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在提高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要提高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主要是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本成,何清林,李柳柏.“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6).
[2]刘宁,赵建华.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0(36).
[3]柴水英,黄小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