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知识和初中物理知识相比在衔接上坡度大;初中物理直观的知识多,高中物理推理,论证部分多;高中物理应用的数学知识面宽,难度也大;同时在学习方法上,高中与初中也有所区别。那么,如何完成高中物理教学任务呢?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注意到,是否相研究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乐地学习。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让学生常看科普杂志,关心当今科技动态,比如超导磁悬浮、纳米技术、健康环保型洗衣机(用“超声波”代替“洗衣粉”的新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等等。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新技术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使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这在无形之中就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堂实验,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使物理知识具体化,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分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科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导向,很多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属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如瓦特发现烧开水时水壶盖跳动,受此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受此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不断提问,认真分析,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物理的动力,也就不觉得物理抽象难学了。
三、设立错题集,自主纠错,错解归因分析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解题时易出错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如果能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收集起来,写出错解,分析基因,经常看看可起到强化、警示的作用,促进理解、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经过长期积累,到高三时就形成了一本错题集,它不同于普通资料,具有个性化特点,是一本完全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复习资料。当然,做这件事要求我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而且保证高中三年坚持不懈。其实,学习就得有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出本质属性及相互间的联系。
2.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前,头脑中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总带着对一般物理现象的直觉信息和原始经验进入物理课堂,并经常用这些直觉经验来理解周围的事物,这些观念是每个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常识,称之为先入概念,物理教学中,先入概念表现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好的作用是,能较为顺利地建立物理情景,容易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质属性的概念、规律。消极作用是大部分先入概念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矛盾,而且它们比科学概念更顽固,更有生命力,因为多数人总是用自己的体验去理解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暴露、介绍各自的先入概念,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发现自己的先入概念与别人的不同甚至冲突后,引导他们再次感知,重新概括出新的科学的物理概念。
3.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这些智慧和灵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有效的方法。
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1.自学能力
学生由依靠老师进行学习,转化为独立进行学习,这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学生进入高一起就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体应经历下面三个阶段。
(1)首先要让学生认真的去读课本。教师每节课一般都应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看书,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来。开始时教师在课前或课上应留几个参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使学生初步搞清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2)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由认真读课本到能提出问题,这一步教师要引路。如学习第二章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图像的作法、物理意义和图像的应用(即:A求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B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时间;C求加速度;D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学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一位学生提出砂轮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靠什么来提供。这一问题提得好,除给予表扬、鼓励外,我还结合初中知识,点出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维持砂轮做圆周运动。
(3)要给学生创造争议的条件。学生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后,很愿意去和邻坐的同学争议。教师应当鼓励他们争议,为他们创造条件,当对同一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公开讨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和加速度、质量和重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通过课堂争论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在联系强,每章又各自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所以从高一起教师就要让学生每学完了一章,要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写出这一章的学习总结笔记。教师应让学生边复习课本,边参考有关资料,边总结,真正做到凡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知识,都应当是自己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这样持之以恒,坚持到高中毕业。写总结笔记的工作,教师要讲清目的做法。第一、二、三章适当示范几次,内容一般应包括三部份,即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的概念和规律);典型性的例题;重要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书写总结笔记,既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又能积累资料,同时在总结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这种做法深受中、上等生的欢迎。
3.实验能力
(1)要教育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这就要从序言课开始突出强调实验在物理课中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多做实验,特别是序言课和第一章力的教学中应做到堂堂有演示。教师应以严肃、认真对待买验的科学态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课中重要性的认识。
(2)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数量上要完成课本上规定的十五个实验。教师还要加强实验课前预习,实验课上严格要求学生按操作规程实验,实验课后要认真做好填写实验报告的指导工作。对实验报告的内客教师要逐步增加项目,经半年培养训练后应达到正确填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题目、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记录、相对误差计算和分析。上述七项内容并不是每个实验报告都要有这七项,而是要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来确定项目的多少。
(3)要让学生多动手,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牛顿管实验。教师对教材中安排的小实验可要求学生去做,如课本上提到的用橡皮绳测量书和桌面间的滑动磨擦系数的实验等。教师还要尽量把实验小组划小。总之,教师应尽量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注意到,是否相研究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乐地学习。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让学生常看科普杂志,关心当今科技动态,比如超导磁悬浮、纳米技术、健康环保型洗衣机(用“超声波”代替“洗衣粉”的新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等等。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新技术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使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这在无形之中就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堂实验,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使物理知识具体化,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分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科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导向,很多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属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如瓦特发现烧开水时水壶盖跳动,受此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受此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不断提问,认真分析,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物理的动力,也就不觉得物理抽象难学了。
三、设立错题集,自主纠错,错解归因分析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解题时易出错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如果能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收集起来,写出错解,分析基因,经常看看可起到强化、警示的作用,促进理解、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经过长期积累,到高三时就形成了一本错题集,它不同于普通资料,具有个性化特点,是一本完全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复习资料。当然,做这件事要求我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而且保证高中三年坚持不懈。其实,学习就得有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出本质属性及相互间的联系。
2.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前,头脑中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总带着对一般物理现象的直觉信息和原始经验进入物理课堂,并经常用这些直觉经验来理解周围的事物,这些观念是每个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常识,称之为先入概念,物理教学中,先入概念表现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好的作用是,能较为顺利地建立物理情景,容易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质属性的概念、规律。消极作用是大部分先入概念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矛盾,而且它们比科学概念更顽固,更有生命力,因为多数人总是用自己的体验去理解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暴露、介绍各自的先入概念,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发现自己的先入概念与别人的不同甚至冲突后,引导他们再次感知,重新概括出新的科学的物理概念。
3.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这些智慧和灵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有效的方法。
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1.自学能力
学生由依靠老师进行学习,转化为独立进行学习,这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学生进入高一起就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体应经历下面三个阶段。
(1)首先要让学生认真的去读课本。教师每节课一般都应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看书,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来。开始时教师在课前或课上应留几个参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使学生初步搞清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2)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由认真读课本到能提出问题,这一步教师要引路。如学习第二章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图像的作法、物理意义和图像的应用(即:A求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B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时间;C求加速度;D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学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一位学生提出砂轮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靠什么来提供。这一问题提得好,除给予表扬、鼓励外,我还结合初中知识,点出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维持砂轮做圆周运动。
(3)要给学生创造争议的条件。学生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后,很愿意去和邻坐的同学争议。教师应当鼓励他们争议,为他们创造条件,当对同一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公开讨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和加速度、质量和重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通过课堂争论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在联系强,每章又各自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所以从高一起教师就要让学生每学完了一章,要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写出这一章的学习总结笔记。教师应让学生边复习课本,边参考有关资料,边总结,真正做到凡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知识,都应当是自己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这样持之以恒,坚持到高中毕业。写总结笔记的工作,教师要讲清目的做法。第一、二、三章适当示范几次,内容一般应包括三部份,即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的概念和规律);典型性的例题;重要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书写总结笔记,既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又能积累资料,同时在总结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这种做法深受中、上等生的欢迎。
3.实验能力
(1)要教育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这就要从序言课开始突出强调实验在物理课中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多做实验,特别是序言课和第一章力的教学中应做到堂堂有演示。教师应以严肃、认真对待买验的科学态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课中重要性的认识。
(2)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数量上要完成课本上规定的十五个实验。教师还要加强实验课前预习,实验课上严格要求学生按操作规程实验,实验课后要认真做好填写实验报告的指导工作。对实验报告的内客教师要逐步增加项目,经半年培养训练后应达到正确填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题目、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记录、相对误差计算和分析。上述七项内容并不是每个实验报告都要有这七项,而是要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来确定项目的多少。
(3)要让学生多动手,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牛顿管实验。教师对教材中安排的小实验可要求学生去做,如课本上提到的用橡皮绳测量书和桌面间的滑动磨擦系数的实验等。教师还要尽量把实验小组划小。总之,教师应尽量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