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经验,教学中重点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针对小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对他们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在合作中更好的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点。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数学;引答
中图分类号: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35-01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数学教师在讲某些重要的内容的时候,经常会把语速放慢,这个时候所有的小学生会本能的把自己的理解告诉教师,每个学生都可以明白老师的目的,就连讲话的语速都可以和数学老师的语速很接近,这样的方法就叫做“引答”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引答”的时候,一定要依据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班里学生的层次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找出数学问题的实质而且还要能够算出来结果。
一、研究“引答”教学的意义
笔者以为“引答”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的“引答”,可以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上,小学生由直接动作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有时候学生即便会做一道题,但是无法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锻炼,这样才能将数学知识更好的内化。然而由于班里人员较多,无法让每个学生都上去讲一节课。所以这一方法大多只是停留在了想象之中,并没有广泛的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笔者通过对“引答”进行研究,找出合适的方法及建议,这样可以真正为数学教学带来帮助。
二、对于“引答”不同的看法
(一)首先是反对的声音,小学数学教育需要的是将课程面向全班学生,需要符合小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需要让不同的小学生都可以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将他们培养成一样的标准,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在小学数学课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引答”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就难以形成独特的思路,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二)然后是支持的声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常情况下,数学老师提出的问题都由一个学生进行回答,其他学生不用回答,这样发展下去,大多数小学生很难得到更多的口头表达机会。但是通过“非言语姿势”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比如在课堂上写下一道题,给出4个选项,要求学生通过手势的方式做这道数学题。“引答”和“非言语姿势”其实是一样的蕴意,在考虑到每位同学都参与答题的同时也节省了课堂的时间,通过合理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引答”才会真正的发挥其优势。
三、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引答”的方法
(一)“引答”的次数
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引答”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虽然“引答”有助于教学,但是也不能在课堂上有过多的“引答”。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教师的“引答”过多,那么就会造成整个课堂变成了“讨论课”,这样的“讨论课”会使小学生不经大脑随口回答,不仅不能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及品质,还会适得其反,还不如之前“灌输”类的教学效果。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引答”过少,也不是说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过少的“引答”會造成小学生缺乏思维,在数学课堂之上思维松懈,容易走神等现象,还会造成数学课堂拖沓,缺乏生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适当的运用“引答”,具体在一堂课中使用多少次“引答”,并不是固定的,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小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及教师教课的环境。
(二)“引答”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引答”提出问题,需要留给学生10秒左右的思考时间。其制定的问题需要符合班里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课程的标准,既不可问太简单的问题,也不能问太深奥的问题。这个“果子”一定要让学生“跳一跳”才可以够得到,一定要使小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才可以解答的难题,通常一个班里只有40%左右的学生才可以做出来的难度,才是“引导”设置的最佳难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引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合适的问题,引领学生积极的思考数学问题,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2.运用合适的归纳和示范作用,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增加知识经验,感受到数学课的快乐;3.需要考虑到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或者是教学的方法,使每一个小学生都可以加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不能仅限于高层次的小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这三点,“引答”还要依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既不能偏离教材,也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设置的问题一定要让小学生通过努力才可以解答,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赵寒.小议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20.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数学;引答
中图分类号: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35-01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数学教师在讲某些重要的内容的时候,经常会把语速放慢,这个时候所有的小学生会本能的把自己的理解告诉教师,每个学生都可以明白老师的目的,就连讲话的语速都可以和数学老师的语速很接近,这样的方法就叫做“引答”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引答”的时候,一定要依据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班里学生的层次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找出数学问题的实质而且还要能够算出来结果。
一、研究“引答”教学的意义
笔者以为“引答”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的“引答”,可以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上,小学生由直接动作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有时候学生即便会做一道题,但是无法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锻炼,这样才能将数学知识更好的内化。然而由于班里人员较多,无法让每个学生都上去讲一节课。所以这一方法大多只是停留在了想象之中,并没有广泛的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笔者通过对“引答”进行研究,找出合适的方法及建议,这样可以真正为数学教学带来帮助。
二、对于“引答”不同的看法
(一)首先是反对的声音,小学数学教育需要的是将课程面向全班学生,需要符合小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需要让不同的小学生都可以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将他们培养成一样的标准,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在小学数学课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引答”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就难以形成独特的思路,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二)然后是支持的声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常情况下,数学老师提出的问题都由一个学生进行回答,其他学生不用回答,这样发展下去,大多数小学生很难得到更多的口头表达机会。但是通过“非言语姿势”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比如在课堂上写下一道题,给出4个选项,要求学生通过手势的方式做这道数学题。“引答”和“非言语姿势”其实是一样的蕴意,在考虑到每位同学都参与答题的同时也节省了课堂的时间,通过合理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引答”才会真正的发挥其优势。
三、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引答”的方法
(一)“引答”的次数
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引答”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虽然“引答”有助于教学,但是也不能在课堂上有过多的“引答”。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教师的“引答”过多,那么就会造成整个课堂变成了“讨论课”,这样的“讨论课”会使小学生不经大脑随口回答,不仅不能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及品质,还会适得其反,还不如之前“灌输”类的教学效果。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引答”过少,也不是说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过少的“引答”會造成小学生缺乏思维,在数学课堂之上思维松懈,容易走神等现象,还会造成数学课堂拖沓,缺乏生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适当的运用“引答”,具体在一堂课中使用多少次“引答”,并不是固定的,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小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及教师教课的环境。
(二)“引答”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引答”提出问题,需要留给学生10秒左右的思考时间。其制定的问题需要符合班里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课程的标准,既不可问太简单的问题,也不能问太深奥的问题。这个“果子”一定要让学生“跳一跳”才可以够得到,一定要使小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才可以解答的难题,通常一个班里只有40%左右的学生才可以做出来的难度,才是“引导”设置的最佳难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引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合适的问题,引领学生积极的思考数学问题,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2.运用合适的归纳和示范作用,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增加知识经验,感受到数学课的快乐;3.需要考虑到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或者是教学的方法,使每一个小学生都可以加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不能仅限于高层次的小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这三点,“引答”还要依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既不能偏离教材,也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设置的问题一定要让小学生通过努力才可以解答,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赵寒.小议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