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听语文老师说:“作文难,难作文”,但也有的老师同样也觉得“阅读难,难阅读”,教师教学阅读时也不知道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小的一篇阅读短文学生也怕,老师
也怕,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不是学生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作为基础,又怎么能“下笔如有神”呢?过多地强调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而不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喜爱阅读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当然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很多,如与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或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也可以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好奇心来主动地去阅读等等。
二、注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和摘抄评价法等。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应用,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注意方式的选择。在阅读的形式上作为教师要加以选择,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采用课外分组阅读,收集储备佳作名篇,也可以通过小组推荐精品短文,利用课外时间有感情朗读,师生共同畅谈感受的方式。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阅读,学生既有了阅读的兴趣,也能对一些佳作名篇,名言锦句或是感受深刻的段子有了一定量的储备,以便给学生作文和阅读增添精彩!
三、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1.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3.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加以正确的、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肯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再是小概念上的语文教学,而是一种大概念上的能力培养。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将会影响其一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怎样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点。这个习惯的形成,不仅是说我们的学生能经常性的阅读,而且会善于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的说法也将会成为过去;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对“阅读难,难阅读”我们就可以挥手说再见了。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中心小学)
也怕,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不是学生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作为基础,又怎么能“下笔如有神”呢?过多地强调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而不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喜爱阅读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当然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很多,如与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或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也可以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好奇心来主动地去阅读等等。
二、注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和摘抄评价法等。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应用,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注意方式的选择。在阅读的形式上作为教师要加以选择,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采用课外分组阅读,收集储备佳作名篇,也可以通过小组推荐精品短文,利用课外时间有感情朗读,师生共同畅谈感受的方式。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阅读,学生既有了阅读的兴趣,也能对一些佳作名篇,名言锦句或是感受深刻的段子有了一定量的储备,以便给学生作文和阅读增添精彩!
三、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1.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3.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加以正确的、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肯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再是小概念上的语文教学,而是一种大概念上的能力培养。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将会影响其一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怎样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点。这个习惯的形成,不仅是说我们的学生能经常性的阅读,而且会善于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的说法也将会成为过去;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对“阅读难,难阅读”我们就可以挥手说再见了。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