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布置作业应立足于能使学生由单纯地做作业的被动状态变为积极参与作业的主动状态,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在设计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作业要力避统一化,突出层次性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较少顾及学生的差异,全班同做一道题的观念已根深蒂固. 但这种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要,不利于个性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改变作业统一化的弊端,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提高作业质量. 例如,上完一节新课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求完成练习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基本的训练;对班级的大多数学生,要求完成在基本知识基础上有所变化和一般的综合题;对学习有余力的同学,鼓励其完成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智力训练题和提高题. 这样能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扶的扶一把”,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作业要力避题海战,讲究精选化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做作业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就会使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按时完成作业,只能一抄了之. 这样的作业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使学生陷入学习痛苦的泥沼,更不能通过作业使学生理解巩固知识、培养和提高能力.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地精挑细选,宁缺毋滥,做到精选化. 如何精选?教师有准备的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 精心设计这些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业要追求开放性,引导学生发现探索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大量的习题面前机械训练,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长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顺从和麻木,缺乏的是美好的情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我们应纠正“应试教育”依靠大量重复练习的做法. 在主动多彩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和创造. 开放性的作业,能留给学生——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反映了当前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设计或布置一些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我们可以设计这些开放题:(1)结论给定,条件未知或不全,需探求与结论相对应的条件. (2)给出问题的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 (3)组合开放型试题的条件和结论都不确定,需要考生认定条件和结论,然后组成一个新命题,并加以证明或判断. 这种新颖的组合型开放题,已使几何的论证转向发现、猜想与探究,成为命题的热点.
四、作业布置不拘泥于传统模式,把构建知识的过程还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合格的教师不单纯是课堂上知识点讲解细致到位、重难点突出,对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培养也更为重要,学生的潜能往往是巨大的,只不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没能找到挖掘它的合适的支点. 其实从作业中就可找到支点.
1. 出一份试卷
可以在一个章节学习完毕时,要求每名学生编一份试卷,基本要求是: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有选择、填空、计算、解答等基本题型,各种类型题目的数量及分值要合理,难度适中,基本涵盖本章节的所有知识点,同时要附一份标准答案.
这种出试卷形式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单调乏味. 因为每名学生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在自身能力的支配下,对知识或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加工,这必须要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构建和整合过程,经过这一复杂而又自愿的劳动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有了相应的提高,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才是他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 所以出卷,这种新的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人的位置,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2. “质疑记录本”——力争将作业变为师生沟通的工具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教师都很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解答,但好多学生都不敢或不善于提问,为此使用“质疑记录本”收集信息解决了这一问题. 由学生将自己在每节课的疑问记在一个本子上作为每日二、三问,以作业形式上交,教师阅览后能及时对症下药,为下节课列出“诊断”性练习,并能充分利用“不开口”提问为平时性格内向、不善提问的学生提供了提问的机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又要进行思考,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反思学习.
此外,还可布置其他形式的作业如: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 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
作业的改革,真正地做到了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提高了素质教育的水平,同时充分展现出了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元鹿.初中数学怎样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一、作业要力避统一化,突出层次性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较少顾及学生的差异,全班同做一道题的观念已根深蒂固. 但这种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要,不利于个性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改变作业统一化的弊端,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提高作业质量. 例如,上完一节新课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求完成练习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基本的训练;对班级的大多数学生,要求完成在基本知识基础上有所变化和一般的综合题;对学习有余力的同学,鼓励其完成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智力训练题和提高题. 这样能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扶的扶一把”,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作业要力避题海战,讲究精选化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做作业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就会使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按时完成作业,只能一抄了之. 这样的作业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使学生陷入学习痛苦的泥沼,更不能通过作业使学生理解巩固知识、培养和提高能力.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地精挑细选,宁缺毋滥,做到精选化. 如何精选?教师有准备的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 精心设计这些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业要追求开放性,引导学生发现探索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大量的习题面前机械训练,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长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顺从和麻木,缺乏的是美好的情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我们应纠正“应试教育”依靠大量重复练习的做法. 在主动多彩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和创造. 开放性的作业,能留给学生——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反映了当前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设计或布置一些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我们可以设计这些开放题:(1)结论给定,条件未知或不全,需探求与结论相对应的条件. (2)给出问题的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 (3)组合开放型试题的条件和结论都不确定,需要考生认定条件和结论,然后组成一个新命题,并加以证明或判断. 这种新颖的组合型开放题,已使几何的论证转向发现、猜想与探究,成为命题的热点.
四、作业布置不拘泥于传统模式,把构建知识的过程还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合格的教师不单纯是课堂上知识点讲解细致到位、重难点突出,对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培养也更为重要,学生的潜能往往是巨大的,只不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没能找到挖掘它的合适的支点. 其实从作业中就可找到支点.
1. 出一份试卷
可以在一个章节学习完毕时,要求每名学生编一份试卷,基本要求是: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有选择、填空、计算、解答等基本题型,各种类型题目的数量及分值要合理,难度适中,基本涵盖本章节的所有知识点,同时要附一份标准答案.
这种出试卷形式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单调乏味. 因为每名学生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在自身能力的支配下,对知识或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加工,这必须要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构建和整合过程,经过这一复杂而又自愿的劳动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有了相应的提高,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才是他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 所以出卷,这种新的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人的位置,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2. “质疑记录本”——力争将作业变为师生沟通的工具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教师都很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解答,但好多学生都不敢或不善于提问,为此使用“质疑记录本”收集信息解决了这一问题. 由学生将自己在每节课的疑问记在一个本子上作为每日二、三问,以作业形式上交,教师阅览后能及时对症下药,为下节课列出“诊断”性练习,并能充分利用“不开口”提问为平时性格内向、不善提问的学生提供了提问的机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又要进行思考,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反思学习.
此外,还可布置其他形式的作业如: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 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
作业的改革,真正地做到了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提高了素质教育的水平,同时充分展现出了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元鹿.初中数学怎样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