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习作,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造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教师必须有效地指导,让学生练就两个基本功,即积累的基本功和表达的基本功。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想方设法使学生的习作兴趣长久保持.是练就这两个基本功的保证。也是教师要花费心事、经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结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
二、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学生学会观察,老师首先应是个会观察之人,有敏感的洞察力。如天气变化,动态的班里、学校、周边发生的新闻;善于捕捉学生瞬间的契机,因势利导,学生闹矛盾了、受委屈了.获表扬了、发现新闻了,引导他们叙述过程表达看法。只有做老师的时时处处捕捉引学生入写作之门的契机,激发写作的动机.学生才有可能在习作中诞生奇迹。俗话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例如.就要开家长会了.让学生写“你希望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什么?写个纸条递给我”。这是创设了师生交流的机会,有了动机,学生都有话说。才四年级的学生,在短短的十分钟,写出一百来字,真是笔如泉涌哪。趁热打铁.再不失时机地跟学生说“当你爸妈坐在你的座位上.看到你的作业.听到老师的介绍,你最想跟家长说什么l心里话?写封信吧,放在你的座位上,给父母一份意外哦!”哪个孩子会没想说的话?开家长会那天。家长收到信很是吃惊,孩子竟然那么留心观察、善于表达。开完家长会,又是很好的契机.就让学生把家长会后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再写下来。那真是五花八门,学生的心理变化、家长的个性表现无不被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完善作文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文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每次习作讲评课.我都会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同学们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另外.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看到学生的作文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或有抄袭嫌疑,只是简单地在作文本上随意写一个“阅”字。这样做不但抹杀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还增添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并导致学生不明就里,不知道自己作文优点多少、问题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们要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批改作文时,我的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我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很多的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写上勉励的话: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迹过于明显,经过努力,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姑娘变胖了。”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波浪线.在旁边批了个大大的“好”字,并且点了个长长的叹号。没想到举手之劳,却使孩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从那以后,他更喜欢作文了。
四、培养“人文性”。让课堂充满人文的味道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味道.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1)追求人性美。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增加个性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袁达对大千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养成读书、看报、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让学生把社会作为课堂,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享受独特的情感体验……(2)展示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写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世界的观察、人情的体味,写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套话、假话。(3)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运用课外知识自己去创作,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性写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作文的定位。切实改变观念,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课外积累,丰富人文涵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作文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结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
二、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学生学会观察,老师首先应是个会观察之人,有敏感的洞察力。如天气变化,动态的班里、学校、周边发生的新闻;善于捕捉学生瞬间的契机,因势利导,学生闹矛盾了、受委屈了.获表扬了、发现新闻了,引导他们叙述过程表达看法。只有做老师的时时处处捕捉引学生入写作之门的契机,激发写作的动机.学生才有可能在习作中诞生奇迹。俗话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例如.就要开家长会了.让学生写“你希望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什么?写个纸条递给我”。这是创设了师生交流的机会,有了动机,学生都有话说。才四年级的学生,在短短的十分钟,写出一百来字,真是笔如泉涌哪。趁热打铁.再不失时机地跟学生说“当你爸妈坐在你的座位上.看到你的作业.听到老师的介绍,你最想跟家长说什么l心里话?写封信吧,放在你的座位上,给父母一份意外哦!”哪个孩子会没想说的话?开家长会那天。家长收到信很是吃惊,孩子竟然那么留心观察、善于表达。开完家长会,又是很好的契机.就让学生把家长会后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再写下来。那真是五花八门,学生的心理变化、家长的个性表现无不被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完善作文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文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每次习作讲评课.我都会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同学们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另外.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看到学生的作文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或有抄袭嫌疑,只是简单地在作文本上随意写一个“阅”字。这样做不但抹杀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还增添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并导致学生不明就里,不知道自己作文优点多少、问题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们要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批改作文时,我的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我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很多的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写上勉励的话: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迹过于明显,经过努力,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姑娘变胖了。”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波浪线.在旁边批了个大大的“好”字,并且点了个长长的叹号。没想到举手之劳,却使孩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从那以后,他更喜欢作文了。
四、培养“人文性”。让课堂充满人文的味道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味道.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1)追求人性美。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增加个性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袁达对大千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养成读书、看报、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让学生把社会作为课堂,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享受独特的情感体验……(2)展示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写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世界的观察、人情的体味,写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套话、假话。(3)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运用课外知识自己去创作,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性写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作文的定位。切实改变观念,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课外积累,丰富人文涵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作文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