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可清晰地看到由佛经翻译所表现出来佛教的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佛教在中国又延伸出另一种体现了佛教生命伦理的禅宗思想,这款紫砂“禅定壶”正是禅意与紫砂壶实用性的巧妙融合。
关键词 禅定壶;佛法;筋纹器;禅意
佛教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佛教文化开始广为流传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华文明。佛教和茶早在晋代结缘,自唐代以来,饮茶之风兴盛,并在佛教的发展和影响下,与茶文化融为一体,形成“茶禅一味”的思想,佛教崇尚茶意。并且形成风尚。佛教文化自与茶文化紧密相连,以致寺庙生活处处有茶,出现了僧侣、禅师与士大夫相互交游酬唱的局面。佛教认为:“人生是苦,如茶苦:人生就像泡茶,载浮载沉间。人生无常。”释皎然嗜茶如命,他将茶理与禅理结合起来,其中一首《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日:“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其中所说的茶禅。通过饮茶亦能认识到佛性的境界。佛教和茶结缘,推动了饮茶风尚的普及。并不断地向高雅境界发展。饮茶自不能少了茶具,而紫砂壶在饮茶的器具中又是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也就逐渐影响了紫砂文化,使得紫砂壶的创作也逐渐融合了泡茶、品茶的功能,在造型和装饰上也融入了佛教文化的禅理,例如元代就有瓷的“僧帽壶”,后又以瓷质造型改良创制的紫砂“僧帽壶”,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借鉴了僧帽造型并加以艺术加工。传说宜兴金沙寺僧人始创的紫砂壶。做的就是“僧帽壶”,还有许多在壶身上刻佛经的“心经壶”、“百衲壶”、“佛海容天壶”等。皆取材于佛教典故。体现的都是佛教文化。由此可见紫砂与佛教的因缘关系,而这款紫砂“禅定壶”(见图1)就是传达佛法中禅意的典范。
1 紫砂“禅定壶”的造型特点
紫砂“禅定壶”的做工精细、盖身浑然一体,分为六瓣,上下对称。壶身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六瓣筋纹清晰端正,线条阴阳交间、凹凸分明、有棱有廓、权衡比例、秀丽可爱。此壶的盖钮为花蒂状。从壶器的中心位置出发,线条逐渐延伸至壶肩、壶身上部。气势饱满、浑圆如玉。花蒂下逐渐展开花瓣至壶腹处膨胀至极,给人以心灵的震动;壶嘴、壶把如花茎延伸,线条自然和谐、胥出自然,浑然天成为完整的兰花状;壶把弯曲,端握方便。紫砂“禅定壶”整器圆融而浑厚,达到了“匀、挺、圆、正”和饱满的视觉效果。面上平而有力。线型刚柔并济。角线锋不显露。脚线转折分明。紫砂“禅定壶”从风格上看,整体协调统一,该器是材质美、工艺美、实用美的结合。
2 紫砂“禅定壶”传达的佛法禅意
紫砂壶是一种茶具,有不少壶器也与佛文化相结合。就像此款紫砂“禅定壶”,它传达着一种佛法禅意。紫砂壶与禅相通,品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乳交融。以紫砂“禅定壶”会友,与禅结缘,可悟出人生大智慧:宠辱不惊、淡泊宁静、内心宁静才是真幸福,慈光普照、心安身平、圆满吉祥。心慈而善生。紫砂“禅定壶”传承着中国禅宗文化的精髓。让爱壶者懂得了佛法中的禅意。为有缘人打造心灵的彼岸。紫砂壶与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佛家讲究修心悟性,强调在禅定中靠自身体验和顿悟来追求心灵的净化以及对自然的感悟和回归,在静思默想中达到真我的境界。禅境和品壶的精神意趣相通,紫砂“禅定壶”的清净淡雅、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宗所追求的天真自然、人性本我和顿悟的归真。壶之韵味千万种。说不清、道不明。正如禅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样,赏壶品出心得是一种悟、是得道,故壶中有道,壶中有禅。修禅要参透生死、看破红尘、大彻大悟、求得解脱,品壶则有助参禅者品味人生、参破苦谛。紫砂“禅定壶”与禅意的洁净、清雅和脱俗相通,使人从赏壶中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意境。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在当今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下来静静喝一杯茶。再品赏紫砂壶,暂时抛开烦恼,体味闲适之乐,享受片刻的宁静,以此得到一个好心境。以禅意解读紫砂“禅定壶”,从一款紫砂壶中体味出了平淡而幸福的美好。享受当下的生活。对于许多压力甚大的都市人而言。也是一种心灵的慰籍。
3 结论
紫砂“禅定壶”整体表现出佛家的沉稳内敛、禅学的静笃、佛法的恢弘大度,精神气韵超凡脱俗。该壶融合了佛学中的禅意,其意义重大,将禅意、壶艺融为一体。紫砂“禅定壶”是茶与佛之间的间接,是茶文化和佛文化沟通的桥梁。折射出了佛、壶一体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禅定壶;佛法;筋纹器;禅意
佛教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佛教文化开始广为流传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华文明。佛教和茶早在晋代结缘,自唐代以来,饮茶之风兴盛,并在佛教的发展和影响下,与茶文化融为一体,形成“茶禅一味”的思想,佛教崇尚茶意。并且形成风尚。佛教文化自与茶文化紧密相连,以致寺庙生活处处有茶,出现了僧侣、禅师与士大夫相互交游酬唱的局面。佛教认为:“人生是苦,如茶苦:人生就像泡茶,载浮载沉间。人生无常。”释皎然嗜茶如命,他将茶理与禅理结合起来,其中一首《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日:“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其中所说的茶禅。通过饮茶亦能认识到佛性的境界。佛教和茶结缘,推动了饮茶风尚的普及。并不断地向高雅境界发展。饮茶自不能少了茶具,而紫砂壶在饮茶的器具中又是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也就逐渐影响了紫砂文化,使得紫砂壶的创作也逐渐融合了泡茶、品茶的功能,在造型和装饰上也融入了佛教文化的禅理,例如元代就有瓷的“僧帽壶”,后又以瓷质造型改良创制的紫砂“僧帽壶”,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借鉴了僧帽造型并加以艺术加工。传说宜兴金沙寺僧人始创的紫砂壶。做的就是“僧帽壶”,还有许多在壶身上刻佛经的“心经壶”、“百衲壶”、“佛海容天壶”等。皆取材于佛教典故。体现的都是佛教文化。由此可见紫砂与佛教的因缘关系,而这款紫砂“禅定壶”(见图1)就是传达佛法中禅意的典范。
1 紫砂“禅定壶”的造型特点
紫砂“禅定壶”的做工精细、盖身浑然一体,分为六瓣,上下对称。壶身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六瓣筋纹清晰端正,线条阴阳交间、凹凸分明、有棱有廓、权衡比例、秀丽可爱。此壶的盖钮为花蒂状。从壶器的中心位置出发,线条逐渐延伸至壶肩、壶身上部。气势饱满、浑圆如玉。花蒂下逐渐展开花瓣至壶腹处膨胀至极,给人以心灵的震动;壶嘴、壶把如花茎延伸,线条自然和谐、胥出自然,浑然天成为完整的兰花状;壶把弯曲,端握方便。紫砂“禅定壶”整器圆融而浑厚,达到了“匀、挺、圆、正”和饱满的视觉效果。面上平而有力。线型刚柔并济。角线锋不显露。脚线转折分明。紫砂“禅定壶”从风格上看,整体协调统一,该器是材质美、工艺美、实用美的结合。
2 紫砂“禅定壶”传达的佛法禅意
紫砂壶是一种茶具,有不少壶器也与佛文化相结合。就像此款紫砂“禅定壶”,它传达着一种佛法禅意。紫砂壶与禅相通,品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乳交融。以紫砂“禅定壶”会友,与禅结缘,可悟出人生大智慧:宠辱不惊、淡泊宁静、内心宁静才是真幸福,慈光普照、心安身平、圆满吉祥。心慈而善生。紫砂“禅定壶”传承着中国禅宗文化的精髓。让爱壶者懂得了佛法中的禅意。为有缘人打造心灵的彼岸。紫砂壶与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佛家讲究修心悟性,强调在禅定中靠自身体验和顿悟来追求心灵的净化以及对自然的感悟和回归,在静思默想中达到真我的境界。禅境和品壶的精神意趣相通,紫砂“禅定壶”的清净淡雅、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宗所追求的天真自然、人性本我和顿悟的归真。壶之韵味千万种。说不清、道不明。正如禅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样,赏壶品出心得是一种悟、是得道,故壶中有道,壶中有禅。修禅要参透生死、看破红尘、大彻大悟、求得解脱,品壶则有助参禅者品味人生、参破苦谛。紫砂“禅定壶”与禅意的洁净、清雅和脱俗相通,使人从赏壶中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意境。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在当今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下来静静喝一杯茶。再品赏紫砂壶,暂时抛开烦恼,体味闲适之乐,享受片刻的宁静,以此得到一个好心境。以禅意解读紫砂“禅定壶”,从一款紫砂壶中体味出了平淡而幸福的美好。享受当下的生活。对于许多压力甚大的都市人而言。也是一种心灵的慰籍。
3 结论
紫砂“禅定壶”整体表现出佛家的沉稳内敛、禅学的静笃、佛法的恢弘大度,精神气韵超凡脱俗。该壶融合了佛学中的禅意,其意义重大,将禅意、壶艺融为一体。紫砂“禅定壶”是茶与佛之间的间接,是茶文化和佛文化沟通的桥梁。折射出了佛、壶一体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