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的一日生活皆为课程。直观的教具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深刻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实物、人、手工制作为媒介,通过大自然的实物教具,教师、幼儿、家长寻找教具以及手工制作教具为途径和载体,多元化地获取教具,可让幼教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教具的辅助下更好地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多元化;教学具;途径和方法
教具是教师为了辅助课堂的开展,让幼儿能更加直观具体地接触知识点,获取最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课堂工具。有趣的教具对幼儿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教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教师在哪能找到这么多适合的教具呢?以下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以飨同行。
一、大自然呈现的活教具,随手可得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们的 “活教具”。对于幼儿来讲,“生活即学习”,学习无处不在,教具随手可得。幼儿园内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四季的时令物品都可以辅助幼儿更好地学习与探索。比如,幼儿园冬天开花结果,春天成熟的黄澄澄的、酸溜溜的枇杷;比如,冬天光秃秃,夏天花团锦簇的紫薇,教师带着幼儿边走边观察,引导幼儿发现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引领幼儿表达,把看见的东西陈述出来。当幼儿观察并认识了一簇簇的紫薇花,了解“一簇簇”的形态,能把“一簇簇”这个词熟记于心,并在生活别处进行实践应用,他们和父母逛公园时看见公园的杜鹃花,能说出“一簇簇的杜鹃花,好漂亮呀”,家长该是多么的欢喜。
幼儿会被大自然赋予的教具深深吸引住,并养成观察的习惯,把新发现欣喜地告诉教师:“紫薇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红的”“黄瓜开花了,黄色的哦”“黄瓜小时候原来好似手指这么大的呀”。在大自然中,在幼儿园里,幼儿好奇的眼睛还会发现很多东西,幼儿园草丛里的蜗牛,幼儿认识了触角,硬硬的壳,蚂蚁走路时排列整齐的队伍,蜜蜂有六条腿的,还有大黄蜂、牛角蜂。之后,幼儿的视野也随着他的家庭生活拓展开来,外婆家的水牛的角弯弯的、长长的;叔叔家的黄牛的角是短短的……除了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顺手拿来变成我们的教具,在教师和家长的引领下,幼儿的小眼睛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学习着,他们看见芒果花,细细观察,吱吱喳喳地讨论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畅想变成大芒果的喜悦。教育是为了改变,幼儿园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幼儿自觉养成了观察习惯,灵活地运用学习过的表达方法,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到实处了。
二、教师、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教学具,共同学习
(一)教师准备的教具
生活处处皆教育,万事万物皆教具。幼儿幼小的心灵对世界一切都充满好奇之心,一双好奇的眼睛需要我们引领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比如豆豆,教师可以自己准备了带来,花生、黑豆、红豆、绿豆,糯米、粘米、小米、小麦、玉米,韭菜、葱蒜苗……这些教具,不仅让幼儿认识了它们的名称、颜色、形状,还明白这些食物是有营养的,各类食物对身体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课堂,引领幼儿不挑食。比如,以往幼儿的饭菜有葱花的时候,会挑出扔掉,当认识了葱、韭菜、蒜苗之后,就把葱花挑出来先吃了。我们带来给幼儿学习的教具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家庭生活中吃的蔬菜,都是教具,比如莲藕,幼儿认识莲藕的孔,认识有的植物喜欢在水里生活。夏天整棵的果实在地下拔出来带着泥土的花生;秋天的稻穗,让幼儿知道大米是稻谷碾出的,稻谷是稻穗脱下的;秋天土地挖出的红薯萝卜,让幼儿知道,这些植物的根是好吃的,各类植物,有的吃果实,有的吃叶子,有的吃根……幼儿的观察能力,钻研科学的兴趣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了。认识大小,对比不同的叶子,幼儿准备常见的树叶,已经五花八门了,当教师出示芭蕉叶,幼儿的眼睛会一亮;再出示松树的叶子松针,幼儿估计会纳闷一会才回过神,这么强烈的对比,幼儿的认知世界就被强烈地打开了:这世界的树叶千差万别,这世界的树叶形状不同的,颜色不同的……一堂课下来,语言、科学、卫生,各类内容都融会贯通,整合成为最好的教材了。在生活中,教师准备一块最简单不过的肥皂,幼儿也会玩得不亦乐乎,搓起了泡泡,起到润滑的作用,玩过一次肥皂,幼儿洗手时,会自觉地用肥皂了。教师准备教具其实并不难,虽然有一点小麻烦,但是小麻烦换来幼儿喜欢的课堂,换来幼儿专注的眼神,换来所有幼儿的兴趣,换来家长的认可,何乐而不为呢?
(二)幼儿和家长动手准备的教具
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园联手,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引领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利用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准备教具为载体,共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要求家长准备的教具,即使不是随手可得,也不要太为难家长,要让家长容易做到,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从而积极参与。比如,笔者要求幼兒把秋天的“五个朋友”带回幼儿园,有的家长和幼儿去捡了五种不同的树叶;有的家长和幼儿准备了五个不同的水果;有的家长和幼儿去菜园准备了五种不同的蔬菜;当幼儿兴高采烈地和家长去准备教具的时候,亲子活动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学习。通过这些经历和过程,家长自然会触类旁通,继续教育幼儿认识物品,进而还会教育幼儿归类,让教育更加深入和广泛。
我们还可以整合幼儿与家长的力量,准备丰富的教具,布置相应的教学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感性学习”。比如,春节快到了,我们可以整合“社会”“语言”教学,在活动室,大人、幼儿一起玩“过家家”游戏——“春节做礼貌的孩子”,对幼儿进行礼仪、礼貌的教育。为了让“过家家”更逼真,探亲访友用的各类道具、教具,家长和幼儿兴高采烈地准备,去超市购买利是糖、牛奶糖、水果糖,各类饼干,各样水果。大班的幼儿明白什么是谐音,更有爷爷奶奶为课堂准备了传统探亲用的箩筐,幼儿和家长一起商量购买,带回幼儿园做完教具再拿回家分享,当大人和幼儿们挑着箩筐,箩筐里装着准备的年货,在班级之间串门,教师和幼儿创设过大年的场景,其乐融融,幼儿兴趣盎然,在“过家家”的游戏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拜年话”、过年双手接红包、双手接东西、双手敬奉东西给长辈。等春节正式到来时,幼儿去探亲访友,就能学以致用。
三、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教具
幼儿园班级的一角,通常会放置两个漂亮的“垃圾分类箱”,其中一个肯定是“可回收垃圾”。这些收集回来的瓶瓶罐罐、布头小料、装饰小样、废弃玩具等,经常是教师和幼儿的宝贝。当找不到合适的教具时,心灵手巧的幼儿教师会“变废为宝”,奇思妙想,把一件件“退休下岗”的小物件,通过剪、粘、捏、撕、团、切等技巧,变成教学所需的“有用之材”。例如,教师上的一节幼儿园综合活动课《海底世界》,为了给幼儿呈现海底世界的内涵,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彩陶泥、废弃的瓶盖、塑料管、乒乓球、线团等,制作了一副几乎可乱真的“海底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和教师一起讨论,一起操作,一起学习,在“学中玩,玩中学”,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
【关键词】幼儿;多元化;教学具;途径和方法
教具是教师为了辅助课堂的开展,让幼儿能更加直观具体地接触知识点,获取最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课堂工具。有趣的教具对幼儿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教学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教师在哪能找到这么多适合的教具呢?以下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以飨同行。
一、大自然呈现的活教具,随手可得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们的 “活教具”。对于幼儿来讲,“生活即学习”,学习无处不在,教具随手可得。幼儿园内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四季的时令物品都可以辅助幼儿更好地学习与探索。比如,幼儿园冬天开花结果,春天成熟的黄澄澄的、酸溜溜的枇杷;比如,冬天光秃秃,夏天花团锦簇的紫薇,教师带着幼儿边走边观察,引导幼儿发现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引领幼儿表达,把看见的东西陈述出来。当幼儿观察并认识了一簇簇的紫薇花,了解“一簇簇”的形态,能把“一簇簇”这个词熟记于心,并在生活别处进行实践应用,他们和父母逛公园时看见公园的杜鹃花,能说出“一簇簇的杜鹃花,好漂亮呀”,家长该是多么的欢喜。
幼儿会被大自然赋予的教具深深吸引住,并养成观察的习惯,把新发现欣喜地告诉教师:“紫薇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红的”“黄瓜开花了,黄色的哦”“黄瓜小时候原来好似手指这么大的呀”。在大自然中,在幼儿园里,幼儿好奇的眼睛还会发现很多东西,幼儿园草丛里的蜗牛,幼儿认识了触角,硬硬的壳,蚂蚁走路时排列整齐的队伍,蜜蜂有六条腿的,还有大黄蜂、牛角蜂。之后,幼儿的视野也随着他的家庭生活拓展开来,外婆家的水牛的角弯弯的、长长的;叔叔家的黄牛的角是短短的……除了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顺手拿来变成我们的教具,在教师和家长的引领下,幼儿的小眼睛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学习着,他们看见芒果花,细细观察,吱吱喳喳地讨论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畅想变成大芒果的喜悦。教育是为了改变,幼儿园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幼儿自觉养成了观察习惯,灵活地运用学习过的表达方法,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到实处了。
二、教师、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教学具,共同学习
(一)教师准备的教具
生活处处皆教育,万事万物皆教具。幼儿幼小的心灵对世界一切都充满好奇之心,一双好奇的眼睛需要我们引领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比如豆豆,教师可以自己准备了带来,花生、黑豆、红豆、绿豆,糯米、粘米、小米、小麦、玉米,韭菜、葱蒜苗……这些教具,不仅让幼儿认识了它们的名称、颜色、形状,还明白这些食物是有营养的,各类食物对身体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课堂,引领幼儿不挑食。比如,以往幼儿的饭菜有葱花的时候,会挑出扔掉,当认识了葱、韭菜、蒜苗之后,就把葱花挑出来先吃了。我们带来给幼儿学习的教具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家庭生活中吃的蔬菜,都是教具,比如莲藕,幼儿认识莲藕的孔,认识有的植物喜欢在水里生活。夏天整棵的果实在地下拔出来带着泥土的花生;秋天的稻穗,让幼儿知道大米是稻谷碾出的,稻谷是稻穗脱下的;秋天土地挖出的红薯萝卜,让幼儿知道,这些植物的根是好吃的,各类植物,有的吃果实,有的吃叶子,有的吃根……幼儿的观察能力,钻研科学的兴趣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了。认识大小,对比不同的叶子,幼儿准备常见的树叶,已经五花八门了,当教师出示芭蕉叶,幼儿的眼睛会一亮;再出示松树的叶子松针,幼儿估计会纳闷一会才回过神,这么强烈的对比,幼儿的认知世界就被强烈地打开了:这世界的树叶千差万别,这世界的树叶形状不同的,颜色不同的……一堂课下来,语言、科学、卫生,各类内容都融会贯通,整合成为最好的教材了。在生活中,教师准备一块最简单不过的肥皂,幼儿也会玩得不亦乐乎,搓起了泡泡,起到润滑的作用,玩过一次肥皂,幼儿洗手时,会自觉地用肥皂了。教师准备教具其实并不难,虽然有一点小麻烦,但是小麻烦换来幼儿喜欢的课堂,换来幼儿专注的眼神,换来所有幼儿的兴趣,换来家长的认可,何乐而不为呢?
(二)幼儿和家长动手准备的教具
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园联手,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引领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利用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准备教具为载体,共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要求家长准备的教具,即使不是随手可得,也不要太为难家长,要让家长容易做到,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从而积极参与。比如,笔者要求幼兒把秋天的“五个朋友”带回幼儿园,有的家长和幼儿去捡了五种不同的树叶;有的家长和幼儿准备了五个不同的水果;有的家长和幼儿去菜园准备了五种不同的蔬菜;当幼儿兴高采烈地和家长去准备教具的时候,亲子活动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学习。通过这些经历和过程,家长自然会触类旁通,继续教育幼儿认识物品,进而还会教育幼儿归类,让教育更加深入和广泛。
我们还可以整合幼儿与家长的力量,准备丰富的教具,布置相应的教学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感性学习”。比如,春节快到了,我们可以整合“社会”“语言”教学,在活动室,大人、幼儿一起玩“过家家”游戏——“春节做礼貌的孩子”,对幼儿进行礼仪、礼貌的教育。为了让“过家家”更逼真,探亲访友用的各类道具、教具,家长和幼儿兴高采烈地准备,去超市购买利是糖、牛奶糖、水果糖,各类饼干,各样水果。大班的幼儿明白什么是谐音,更有爷爷奶奶为课堂准备了传统探亲用的箩筐,幼儿和家长一起商量购买,带回幼儿园做完教具再拿回家分享,当大人和幼儿们挑着箩筐,箩筐里装着准备的年货,在班级之间串门,教师和幼儿创设过大年的场景,其乐融融,幼儿兴趣盎然,在“过家家”的游戏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拜年话”、过年双手接红包、双手接东西、双手敬奉东西给长辈。等春节正式到来时,幼儿去探亲访友,就能学以致用。
三、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教具
幼儿园班级的一角,通常会放置两个漂亮的“垃圾分类箱”,其中一个肯定是“可回收垃圾”。这些收集回来的瓶瓶罐罐、布头小料、装饰小样、废弃玩具等,经常是教师和幼儿的宝贝。当找不到合适的教具时,心灵手巧的幼儿教师会“变废为宝”,奇思妙想,把一件件“退休下岗”的小物件,通过剪、粘、捏、撕、团、切等技巧,变成教学所需的“有用之材”。例如,教师上的一节幼儿园综合活动课《海底世界》,为了给幼儿呈现海底世界的内涵,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彩陶泥、废弃的瓶盖、塑料管、乒乓球、线团等,制作了一副几乎可乱真的“海底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和教师一起讨论,一起操作,一起学习,在“学中玩,玩中学”,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