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响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趋势选择,更是加快系统化教务建设的内在需要,针对高职院校存在学籍管理方式滞后、学籍管理软件不强等问题,建议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明确职责,在认识上、资源上、组织上助推学籍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学籍管理一般是指依据教育部学籍管理文件对新生学籍注册、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行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全过程,核心内容包括取得学籍和注册管理、课程考核和学业成绩管理、纪律与考勤、学籍异动管理和学历与学位证书管理等环节。学籍管理信息化对学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着正相关关系,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学籍管理信息化,则会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各项事务的协调发展。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探索有效途径,推动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1 高职院校学籍信息化管理内容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身份或者资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包括学生注册、选课、考试、成绩查询、学生奖惩以及在学习期间出现的转学、休学、复学、退学、毕业资格审核以及学籍预警、取消学籍及学籍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学籍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校风、学风建设,是教学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2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2.1 学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延续了过去的中职学校学籍管理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加之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门培训,在开展学籍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应付现象,导致管理机制形同虚设。
  2.2 学籍管理软件不够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采用传统管理办法或是购买学籍管理软件来进行学籍管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软件没能根据学校自身特色设计,在适应性、兼容性、交叉性、科学性方面都存在不足,实用性不强。
  2.3 学籍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待加强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升格,学籍管理人员习惯了以往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与方法,对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热情不够,加之部分管理人员年龄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缺乏基础,对学籍管理软件也不熟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籍信息化管理进程。
  3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对策
  3.1 增强对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在认识上助推学籍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学校领导工作到位,充分认识信息化学籍管理对于学校工作的重要性,营造学籍管理信息化人心所向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学籍管理信息建设规章制度,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思路、目标、步骤和要求,提升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强化责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规范化发展。
  3.2 增加投入助推學籍信息化建设
  为促进学籍管理日渐信息化,高职院校应根据实施规划增加投入,在资金、人力上提供切实保障。高职院校要增加投入购买学籍管理软件,确保学籍管理软件运行环境,加强学籍管理软件的日常维护。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持续推动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学籍管理日渐信息化。
  3.3 重视学籍管理软件研发升级
  为了有效保障学籍信息化管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学籍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升级。学籍管理软件的研发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学年学分制形式以及“理实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学校的专业管理和教学计划管理,要主动适应学校办学规模和多层次办学的调整等。学籍管理软件的设计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运行高效、交互性和兼容性强、适合本校特点、便于改进和功能拓展。建议在学籍管理软件的研发升级过程中,从事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全程参与,结合学籍管理工作实际,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争取让学籍管理软件在结构上、功能上和使用上更科学、更合理、更切合学校的实际需求。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和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群策群力,创新管理,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促进教学有效运行,实现人才培养教育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丽.推进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举措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5(16):168-170.
  [2]林小星.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籍管理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1(4):37-39.
  [3]李萍.高等学校学籍信息化管理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4):196-197.
  [4]王笑.浅析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81-82.
  [5]陈艺恺.谈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29.
  [6]张爽.改进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对策探研[J].辽宁师专学报,2016(5):124-126.
  作者简介:
  赵晨,女,就职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学籍管理。
  罗敏,女,就职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信息系统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逐渐推进的基础上,初中整体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特别是初中的语文教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升。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同时还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起到良好提升,这对开展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展开研究,全面分析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并提出
摘 要: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涉猎面有较高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了解更多英语国家的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很多大学生不注重英语阅读学习中的总结和归纳,从而进入提升阅读能力和成绩的瓶颈期。与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相关的理论有很多,其中由Sperber和Wilson两位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强调语言表达的表面意思和其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所呈现出来的意思是认知语用学的基
摘 要:语言学的研究一直是与时俱进的过程,语料库的建设是发展和保存语言文化资源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我国英语语料库建设入手,深入分析英语语料库发展现状,从历史源头到现状分析指导语料库未来发展趋势。语料库的发展过程逐渐得到完善,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呈现出科学化、多样化的研究方向。有利于英语语料库资源的整合和内容的完善,为语言的学习和语言资源的保存提供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英语语科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今天我读了一篇有关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的论文,读后感觉受益匪浅,胸中的感慨好像必须一吐为快,特写一点心得,作为自己从师道路上的点滴心路历程。文中概括目前我们教师群体中比较常见的班主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权力型,另外一种是道德型。  权力型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借助的是师道尊严,依赖的是班主任的权力和老师的权威。这种班主任最突出的工作效果是学生怕老师,对老师言听计从。  道德型的班主任,
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体现。比如微博、博客、微信及移动客户端,这些新媒体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面对新媒体的出现,怎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1前言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直是高校乃至社会经常谈到的话题,它是大学校园教育的目的和主要
究竟应如何英语作文中思维方式和话语策略的障碍,引导学生构建写作的语篇意识进而增强论述功能?考察西方修辞学中“修辞五艺”中的“发明”策略,以辩论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修辞争议点理论在写作构思中的应用,丰富英语议论文的雄辩力和信服力,并在此基础探讨有效的话语策略并建立一种合适的作文篇章构建能力考察标准。  一、西方修辞学:雄辩的利用  中国修辞学传统把重点放在修辞者的修辞活动, 对修辞接受者一方向
摘 要:新西兰学习故事是在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叙事性评价。本文以学习故事入手,探讨其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以儿童动态的、发展的评价视角支持和提升儿童,总结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体系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新西兰早期教育;学习故事;教育评价  一、概念界定  学习故事是一套用叙事的方式进行的形成性学习评价体系,通过对儿童在真情实境的生活场景活动中的连续性观察与记录,对儿童
摘 要:现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体现出了文学教育的意义,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应该凌驾于文学教育之上,既需要通过确认和阅读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染力以及审美判断力进行培养,同时也需要通过传递现代文学精神来实现“人的灵魂”教育。但是在急功近利的时代背景下,文学教育的祛文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并且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設置更加重视实用性,却未对人格培育引起足够的重
摘 要:读写能力是当代社会沟通交流所必须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而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其今后更好的投入到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为此,要求广大教师,需要积极反思当前的教学,并采取措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读写能力;有效途径;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同时也对人才提
摘 要:德性实践是人们使品质和行为德性化的活动,一旦人具有了德性这种品质,就会成为人的行为习惯,人就会出于德性而行动,人的行为也就被德性化。志愿精神是个人理性思维的结果,同时也是出于人内心道德情感的真实流露。因而通过对志愿精神的培养和弘扬,不仅有利于引导个体德性实践的培养,更有利于构建有德性的社会,从而推动人类普遍幸福感的提升,同时帮助个人进一步实现德性的完善。  关键词:德性;德性实践;志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