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法属于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方式,其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地掌握知识,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多数物理课堂仍然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性,都以教师或者教材为中心,并未关注到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须对物理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法概述
教学的过程总是围绕教学任务展开的,每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在放学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外任务等,这些都与任务息息相关.任务教学法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围绕任务进行.在此种教学方法的引导下,任务就成了推动课堂进展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的设置课堂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任务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此外,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分组,随后给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2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2.1创设悬念,交待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离不开任务,任务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布置一些较大的任务,难度很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觉得困难,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创设新的任务形式,还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可将任务分解为一些子任务,由此降低任务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在教学中,可采取每个人都能动手的小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等,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来创设悬念,由此引入新课.如可以“掌握要点”的形式,简单地在黑板上写出两个要点,交待本堂课的目标.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实验现象的规律,由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讲解“受迫振动”时,教师可借助“珠子的舞蹈”实验来启发学生.使用几根线穿起小颗粒的珠子,每两根细线的长度相等.随后将其挂到衣架的横杆上,两个最长细线挂在两端,最短的挂在中间.随后拉长橡皮筋,垂直穿过小珠子悬线下面构成的弧下方,最后使用手指来敲动橡皮筋,珠子就跳起舞来.此外还可使用布包住低音大口径喇叭,将珠子放在上面,当喇叭传出声响时,位置不同的珠子跳跃的高度也是不同的.随后可提出问题:为何珠子会跳舞?你们还能联想到其他相关的实验吗?
2.2实施合作性学习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需要实施合作性学习.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当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小组成员间能够形成互补.分组完成后,就需要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任务,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得到锻炼,还需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共同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就可为学生安排合作学习任务:每六个人为一组,每两个人使用一套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游标卡尺以及物理天平等),随后提出问题:加速度与哪些因素相关呢?应该怎么测定?然后让不同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看看哪个小组能完成的最好.而在学习“楞次定律”时,教师也可安排合作学习任务,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组内学生合作组装一个闭合电路,同时使用条形磁铁来判断电流的方向.学生在实验时,教师不必过多干预,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实验结束后,教师可派代表对小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合作学习,组内学生的物理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共同进步,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改善学生间的关系,由此实现物理教学的多样化.
物理实验具有形象且生动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安排几个实验,为学生提供器材,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可借助学校现有的设备,将人数较多的实验小组改为两人一组,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分组实验应当以测量性或者验证性等为主,在分组实验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协调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为学生安排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由此巩固与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首先,让学生使用粉笔头、金属片、羽毛以及纸片等,从静止开始,从同一高度下落,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物体运动的特点;其次,以两张相同的纸片作为实验的材料,将其中一张揉成一团,另一张展开,在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在观察与对比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2.3完成任务、评价反思
任务完成后,各个小组可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在班级上进行展示,同时还可对任务执行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随后小组间可进行相互评价,还可交流实践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或者对疑难问题的理解等.最后,教师可按照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物理规律进行总结,同时指出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还需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或者个人进行奖励.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评价,尽量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设计学生评价表,由此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评价结束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归纳物理要点,整理出学习笔记.教师可挑选一些学生较容易接受,且与本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由此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发现学生对于哪部分知识掌握还不够深入,考虑设计的任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等,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中职教师应当善用此法,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中,中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此种方法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工作.在进行教学时可先设置科学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如此便可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1任务驱动法概述
教学的过程总是围绕教学任务展开的,每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在放学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外任务等,这些都与任务息息相关.任务教学法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围绕任务进行.在此种教学方法的引导下,任务就成了推动课堂进展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的设置课堂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任务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此外,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分组,随后给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2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2.1创设悬念,交待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离不开任务,任务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布置一些较大的任务,难度很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觉得困难,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创设新的任务形式,还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可将任务分解为一些子任务,由此降低任务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在教学中,可采取每个人都能动手的小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等,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来创设悬念,由此引入新课.如可以“掌握要点”的形式,简单地在黑板上写出两个要点,交待本堂课的目标.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实验现象的规律,由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讲解“受迫振动”时,教师可借助“珠子的舞蹈”实验来启发学生.使用几根线穿起小颗粒的珠子,每两根细线的长度相等.随后将其挂到衣架的横杆上,两个最长细线挂在两端,最短的挂在中间.随后拉长橡皮筋,垂直穿过小珠子悬线下面构成的弧下方,最后使用手指来敲动橡皮筋,珠子就跳起舞来.此外还可使用布包住低音大口径喇叭,将珠子放在上面,当喇叭传出声响时,位置不同的珠子跳跃的高度也是不同的.随后可提出问题:为何珠子会跳舞?你们还能联想到其他相关的实验吗?
2.2实施合作性学习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需要实施合作性学习.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当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小组成员间能够形成互补.分组完成后,就需要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任务,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得到锻炼,还需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共同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就可为学生安排合作学习任务:每六个人为一组,每两个人使用一套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游标卡尺以及物理天平等),随后提出问题:加速度与哪些因素相关呢?应该怎么测定?然后让不同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看看哪个小组能完成的最好.而在学习“楞次定律”时,教师也可安排合作学习任务,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组内学生合作组装一个闭合电路,同时使用条形磁铁来判断电流的方向.学生在实验时,教师不必过多干预,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实验结束后,教师可派代表对小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合作学习,组内学生的物理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共同进步,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改善学生间的关系,由此实现物理教学的多样化.
物理实验具有形象且生动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安排几个实验,为学生提供器材,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可借助学校现有的设备,将人数较多的实验小组改为两人一组,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分组实验应当以测量性或者验证性等为主,在分组实验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协调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为学生安排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由此巩固与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首先,让学生使用粉笔头、金属片、羽毛以及纸片等,从静止开始,从同一高度下落,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物体运动的特点;其次,以两张相同的纸片作为实验的材料,将其中一张揉成一团,另一张展开,在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在观察与对比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2.3完成任务、评价反思
任务完成后,各个小组可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在班级上进行展示,同时还可对任务执行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随后小组间可进行相互评价,还可交流实践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或者对疑难问题的理解等.最后,教师可按照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物理规律进行总结,同时指出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还需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或者个人进行奖励.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评价,尽量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设计学生评价表,由此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评价结束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归纳物理要点,整理出学习笔记.教师可挑选一些学生较容易接受,且与本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由此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发现学生对于哪部分知识掌握还不够深入,考虑设计的任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等,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中职教师应当善用此法,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中,中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此种方法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工作.在进行教学时可先设置科学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如此便可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